豆瓣9.0《一一》:人生百態的浮世繪,寫滿愛恨與生死的答案之書

電影裡的少女婷婷說:“如果電影跟看生活一樣,那誰還會看電影,過生活就好啦!”我本來有些犯困,看到這突然一激靈,心想:那我看的這部充滿市井生活氣息的電影,它和生活到底哪裡不一樣?

由臺灣導演楊德昌導演的電影《一一》,講述了中產階級簡南俊一家人的生活軌跡。

影片以婚禮開始,講述了一系列鬧劇:母親敏敏的弟弟阿迪,作為新郎,被舊情人大鬧婚禮;父親簡南俊見到了念念不忘的初戀情人;大女兒婷婷忘了丟垃圾導致婆婆中風昏迷;敏敏最終不堪忍受而精神崩潰……種種事件平靜地發生。

而鄰居莉莉的三角戀、師生戀、兇殺案,將電影最終推向了“葬禮”這樣一個壓抑的悲劇結局。

一始一終,由婚姻中新生嬰兒開始,由最終逝去的老人結束,人生形成一個完美閉環——每個人都可以在影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許這才是評分居高不下的真正原因。

豆瓣9.0《一一》:人生百態的浮世繪,寫滿愛恨與生死的答案之書

電影《一一》宣傳海報


浮世繪與電影創作的結合:大筆繪眾生,成敘事長卷

在《一一》中,沒有主角,只有主角群——就好似一幅鋪開來的浮世繪,角落裡的吵鬧、大街上的寒暄,都是這人間煙火氣的一部分。

而這人間煙火氣又非常照顧所有觀影人,從各個角度展現了不同階段的人可能會遭遇的困境:

簡家的一對兒女、隔壁的年輕情侶代表著未成年時期:不管是長輩的不理解,還是同輩的欺凌,或是求而不得的難過、被背叛的憤怒,都是獨屬於少年人的情緒。少年人的忍耐和衝動,幼稚和涉世未深,造就了獨屬於這一年齡層的痛苦,而難與外人言。

新婚燕爾的一對夫妻,代表著青年時期:未婚先孕的新娘該如何面對輿論?初入社會被騙的年輕人該怎麼面對絕望?被分手的一方又要怎麼走出“偏執”情緒?青年人的思維停留在一個過渡期,與責任不相匹配的思維和能力塑造了他們的困境。

“上有老下有小”的老夫老妻,代表著壯年時期:無論是家庭婦女如何找到自我定位的問題,還是“摯愛”與“責任”如何抉擇的問題,都是中年男女容易遇上的難題。中年人的“自我”是與“角色定位”綁在一起的,他們要在責任和自我之間的鋼絲上艱難地行走。

昏迷住院的婆婆,代表老年時期:她的兒孫還依賴著她,她卻真實感受到了死亡的逼近。老年人要解決的,是如何看待衰老和死亡的問題。

豆瓣9.0《一一》:人生百態的浮世繪,寫滿愛恨與生死的答案之書

這是人生在世,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階段,而不同階段的人,像是被罩在不同玻璃罩裡,想溝通卻傳不出聲音。他們在自己的玻璃罩裡對抗著自己的困境,贏了的人跨步走向下一個階段,輸了的人永遠停留在那密不透風的容器裡。

楊德昌以平靜的筆觸,再現了眾生平淡的生活處境。卻又用鏡頭篩選了他們的困境,不動聲色地放映給觀眾。


二、四層愛情觀,展現“愛”的複雜與廣闊

一旦人人都有戲份,相互之間的糾葛和衝突便顯得更加複雜和意蘊深刻了。楊德昌在這部電影裡闡述的“愛”大致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1)青澀之愛,簡婷婷對“胖子”的愛:懵懂、好奇但苦澀

正是青春懵懂之時,對愛情持觀望好奇態度的簡婷婷,目睹了朋友莉莉和她的男友之間的愛情。

當她好奇地問莉莉:“他明明很瘦,為什麼叫‘胖子’”時,說明她開始對異性產生好奇;而從憤怒地拒絕當“信使”,到按捺住心情接過情書,只經歷了“胖子”輕輕巧巧的一句:“婷婷,這是給你的。”

豆瓣9.0《一一》:人生百態的浮世繪,寫滿愛恨與生死的答案之書

為約會挑選衣服

少女的16歲,正是性意識萌發之時。婷婷對“胖子”的愛來的莫名奇妙,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對愛的渴求和試探。“胖子”只是恰好在她青春性好奇之時身邊可以接觸到的一個同齡異性,是“戀愛”的一個具象化。

這個階段,她愛的只是陷入愛情中,浪漫主義的自己,愛的是那種“戀愛”的感覺。

(2)自私之愛,“胖子”對莉莉的愛:得不到,便毀掉。

在故事的最開始,兩人還是甜甜蜜蜜的小情侶。隨著在家補習的英文老師的介入,莉莉有了新歡,於是有意無意地開始疏遠“胖子”。

她故意爭吵,拒收情書,躲著不見面。對此,“胖子”採取了三步措施:託莉莉的朋友婷婷傳信、假意和婷婷在一起、確認莉莉移情別戀後殺死了莉莉和她的英文老師。

豆瓣9.0《一一》:人生百態的浮世繪,寫滿愛恨與生死的答案之書

婷婷赴“胖子”之約,去看的卻是莉莉最愛的音樂會

這一層的愛非常極端,是建立在極端佔有慾背後的病態心理。

“非你不可”的愛意熾烈而又忠貞,但恰恰是因為這份熾烈,讓愛情成為了“付出者”生活的主旋律,成了自己的精神支柱。他願意把一切都給你,只要你開心;但同樣,你若毀了他的精神支柱,他便毀了你。

追根究底,這一層的“愛”看似是落在對方身上,實際上是自私地落在自己身上。不接受對方任何自主的選擇,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對方身上。看似是狂熱地“愛你”,實際上只是為了收穫你對我的“狂熱的愛”。

(3)理智之愛,簡南俊對初戀的愛:一生只愛你一人,但我更愛夢想與責任。

身為一家之主的簡南俊,再次與初戀相見時,她已為人妻,他已為人父。時隔這麼多年,這個真誠地說“我只愛你一個人”的男人,也是在十幾年前,毅然決然地與她提出了分手的男人。

看上去是不是特別諷刺和矛盾?兩人分手的原因是觀念的差異,男人接受不了“電機工”的職業,固執地愛著音樂,而女人一直擔心“靠藝術”養不活自己。

說的沒錯啊,現在年入百萬甚至千萬的男人,乾的可不就是電機工嗎。

豆瓣9.0《一一》:人生百態的浮世繪,寫滿愛恨與生死的答案之書

這一層的愛情直面了現實和夢想的衝突,很多人都走了和簡南俊一樣的路。

年輕氣盛之時,以為夢想的價值比愛情高得多。大不了以後,就找一個支持自己夢想的、三觀一致的人一起生活。接受生活的磨礪之後才發現,愛情本就是奢侈品,而沒有面包的愛情,更是空中樓閣。

“愛”作為一種情感,本就是“非理性”的。但這類人的愛,是個意外:他們會理智權衡愛情與其他事物的利弊,果斷做出自己的選擇。愛情對他們來說,不是必需品,只是“錦上添花”之物。

(4)天真之愛,簡洋洋對世界的愛:廣博、溫柔又爛漫

有一天,簡洋洋看見一個姐姐背對著他在哭,他想知道她為什麼那麼難過,於是探頭去看。“我們是不是隻能看見一半的事情?”他問爸爸。

於是爸爸教他拍照,通過照片去看見兩面。他每天就做一個“旁觀者”,跟在很多人背後,拍他們的後腦勺:“他們看不到自己的背面,我拍給他們看。”

豆瓣9.0《一一》:人生百態的浮世繪,寫滿愛恨與生死的答案之書

這一層的愛無私、天真而又廣博,幾乎只有孩童才能做到。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爛漫的好奇,也對身處困境的各類人群心懷悲憫。

儘管這種關懷經常被人忽略,但被關懷者一旦意識到,便會產生深切的感動。


三、兩種生死觀,看死亡和新生對人類的意義

嬰兒和老人,分別對應著新生和死亡。而這樣一個宏大的命題,也被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在了本片之中,展現出兩種生死觀:

(1)老人視角:身體上的衰老和緊隨其後的死神。

在最初的婚禮上,婆婆清醒著,她看著孕媽小燕肚子裡的孩子,對婷婷說:“我老了。”而後,為了下樓丟一袋婷婷忘丟的垃圾,她中風住院了,成為本片中沉默的傾聽者,聽著兒孫的瑣碎經歷。

而隨後,她迴光返照地醒了,輕輕地摸著婷婷的頭,給了她寬恕。

豆瓣9.0《一一》:人生百態的浮世繪,寫滿愛恨與生死的答案之書

所有的動物都對自己的死亡有種直覺,老人也不例外。婆婆醒來之時,已經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她願意用最後的動作給孫女以安慰,使她的生命重新煥發光彩。

婆婆不再嘆息著說“我老了”,暗示了以婆婆為代表的老年人對死亡的無奈與豁達:在生命的最後關頭,她認為,個體生命終將逝去,而整體人類的存在生生不息。她的生命,最終會以另一種形式留在世上,留在家裡每個人的記憶之中。

(2)孩童視角:生命力的消耗,是另一種死亡。

在婆婆住院時,洋洋拒絕和婆婆說話。在她的遺像前,小男孩道歉了,他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不是不想跟你說話,我只是覺得我能跟你講的,你一定早就知道了。不然,你就不會每次都叫我‘聽話’。你總說,你老了。但當我看到那個還沒有名字的小表弟時,我覺得,我也老了。”

豆瓣9.0《一一》:人生百態的浮世繪,寫滿愛恨與生死的答案之書

在婆婆的死亡面前,年幼的洋洋突然真切看到了死亡帶來的陰影。原本充滿活力的他,在無措中突然領悟了衰老和死亡的含義:總有人新生,所有人都在變老。這是一個宿命般的結局。

而就在這領悟的一瞬,他失去了一部分的天真爛漫,也失去了一部分生機勃勃的生命力,這又在另一方面加劇了他的衰老。

衰老和死亡的方式並不是只有生理上的一種,生命力的消逝,一瞬間的忽然成熟,也會讓人瞬間變老,甚至達到“哀莫大於生死”的境地。

四、結語

其實我覺得,洋洋就是楊德昌的化身。

豆瓣9.0《一一》:人生百態的浮世繪,寫滿愛恨與生死的答案之書

他像那個天真又固執的小男孩,深愛著這個世界,所以用相機記錄著這個真實又蒼涼的世界。他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什麼叫做“有人住高樓,有人處深淵。有人光萬丈,有人一身鏽。世人千萬種,浮雲莫去求。”

而那份平淡的真實,往往有著深入骨髓的力量,讓人莫名地覺得感動。

他用電影,把自己生命的長度,延長了好多好多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