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說皇權強盛的北魏

在拓跋圭殺掉拓跋儀、拓跋遵之後。北魏帝國領銜主角就不再有一個皇族成員了,這一切直到馮太后專權(甚至是在北魏遷都洛陽)後才開始漸漸改變。

詳細解說皇權強盛的北魏

  這種權力格局,在整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非常罕見的;因為我前面一再論證過,在貴族政治下,重用皇族力量成為所有帝國的共同的選擇,雖然這種選擇,一再被歷史用血的事實證明是危險的、也不是可取的。但所有的帝國,都只能沿著這條似乎看不到希望的路在前進。  拓跋圭為北魏帝國設計權力格局時,似乎已拋棄了這種傳統的作法。因為在拓跋圭殺掉拓跋儀、拓跋遵後,就沒有一個皇族成員,能成為北魏帝國的領銜主角。至少在帝國遷都洛陽之前是如此的。  這種結果,使北魏帝國的皇權,顯然遠離了來自皇族的威脅,也使皇族內鬨不再是帝國政治鬥爭的主要內容了。  我們都知道,北魏帝國上層社會主要由下面兩股力量構成。  第一股力量:宗室貴族,由拓跋家族成員構成。因為北魏帝國曆史悠久,以拓跋家族為代表的力量,早在西晉時期就已成為長城以北舉足輕重的一股力量。當時的代表人物是拓跋力微。後來的代表人物是、拓跋猗盧、拓跋鬱律(與石勒同時期)、拓跋什翼健(與石虎、苻堅同時期),後來拓跋圭、拓跋嗣、拓跋燾、拓跋浚則先後都當了皇帝。這些人的兄弟子侄都會獲得相應的政治、軍事地位。在這種背景下,無論從人數、還是影響力,宗室貴族都是北魏帝國最舉足輕重的力量。  第二股力量:頂尖的豪門貴族,主要是由北魏開國的豪門貴族構成。也就是最初協助拓跋圭建立帝國的幾大豪門貴族。著名的有穆、陸、賀、劉、樓、於、嵇、尉、王、奚、和、安幾大家族(以上姓氏,都是他們漢化後的姓氏,這些家族都是胡人)。  但這兩股力量,顯然被人為的排擠出了皇權的核心位置。以至我們看北魏歷史的簡介時,通常都感覺不到這兩股力量在北魏帝國有什麼了不起的影響。至少在遷都洛陽之前是如此的。  在這種背景下,其它力量(即使上述某枝力量)有幸擠入了皇權的核心位置,通常也就能給皇帝當助手罷了。因為以他們背後的那點力量,如果動了威脅皇權的念頭,恐怕都用不著皇帝開口說話,就會被外面蠢蠢欲動的宗室貴族、頂尖豪門貴族成員衝進來幹掉!因為在這種背景下,維護皇權的神聖實在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危險,相反自然而然的會讓自己家族地位再上一個格。  

詳細解說皇權強盛的北魏

拓跋紹

這也就是拓跋紹在賀氏的支持下殺掉了拓跋圭,暫時控制了帝國,卻被拓跋嗣一個回合就打敗了的主要原因。  這也就是宗愛殺掉拓跋燾、控制帝國後,僅僅兩個回合,就敗得一塌糊塗的主要原因。  當然了,也是因為這種原因,乙渾權傾朝野,卻一個回合就讓馮太后打得萬劫不復了。  當然了,還是因為這個原因,馮太后一直控制著皇帝,但馮太后卻只能以皇權代理人的身份出現,因為帝國真正佔統治地位的是宗室貴族、頂尖豪門貴族(如果馮太后敢改變帝國的權力格局,恐怕只有死路一條)。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馮太后剛死,皇帝馬上就成了貨真價實的皇帝,因為整個帝國的權力分配還是以皇帝為中心進行的。  北魏帝國的皇權一直很強大。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北魏帝的宗室貴族、頂尖豪門貴族,都無法成為北魏帝國的領銜主角了。宗室貴族、頂尖豪門貴族在北魏帝國的影響力一直都非常巨大,但他們的代表成員,卻顯然一直無法真正接近皇權。  在遷都洛陽前,北魏帝國真正接近皇權的力量,通常都是宮廷成員(太后、太監)、皇帝私人親信(謀臣、近臣)。這些人的出身有的很低,比如宗愛、高允;有的人出身比較高,比如崔浩、乙渾、馮太后。但他們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實際上與他們的出身沒有太了不起的關係,因為比他們有家族背景的人多的是。  皇族、頂尖豪門貴族成員,大約只有幾次非常接近皇權,但很快又都對皇權可望不可及了。 

詳細解說皇權強盛的北魏

 第一次,因為拓跋嗣在混亂中繼位,所以皇族、頂尖豪門貴族對他的支持顯得非常重要。在這種背景下,帝國一時出現頂尖豪門貴族聯合執政的格局(八公議政)。但這種格局,很快就消失了。因為皇帝后來重用的人主要是自己的私人秘書(這以崔浩地位崛起為標誌,崔浩是以皇帝私人秘書的身份崛起於政治舞臺,而不是以崔氏家族的代表崛起於政治舞臺)  第二次,因為拓跋浚在混亂中繼位,所以皇族、頂尖豪門貴族對他的支持顯得非常重要。在這種背景下,那些支持拓跋浚繼位的豪門貴族代表,一時地位變得非常重要了,但他們的鋒芒終於被皇帝的私人秘書高允遮住了。  第三次,因為拓跋弘繼位時,皇帝與太后實在稱得上孤兒寡母。所以宮廷力量(以馮太后為代表)在控制帝國時,自然需要皇族、豪門貴族們的支持。在這種背景下,皇族、頂尖豪門貴族在北魏帝國的影響終於變得越來越大了。但這些人的影響力,與宮廷力量的代表人物馮太后相比,似乎仍然差得太遠了。  在皇權相對衰弱的帝國中,帝國的領銜主角,通常都是以門第決定的,他們或是皇族重要成員,或是頂尖豪門貴族代表成員。關於這一點,我們只要看看東晉、五胡十六國、南朝、北周、北齊的歷史就可以知道了。在這種背景下,皇帝想控制局勢,就必須得有足夠的實力、能力,否則他最幸運的結果就是當一個傀儡,稍微不幸點,就是等待全家被殺的命運。

詳細解說皇權強盛的北魏

拓跋浚

  但北魏帝國顯然走出了這種困境。所以北魏帝國上層的內鬨變得相對緩和,皇帝也變得相對容易控制帝國。在這種背景下,一個人想控制皇權,似乎已變得不可能了。  因為真正有機會接近皇權的人,通常都不是皇族、頂尖豪門貴族的代表人物;這種人有控制皇帝的機會,卻沒有控制皇帝的實力。賀夫人(協助她的兒子)殺了拓跋圭、宗愛殺了拓跋燾,而且都也似乎控制了帝國,但結果都是很快死於非命了;乙渾權傾朝野,但結果很快就死於非命了;馮太后控制了皇帝,卻依然得尊重皇權,這也就是馮太后剛死,皇帝依然還是貨真價實皇帝的主要原因。  而皇族、頂尖豪門貴族的代表人物,他們也許有控制皇權的實力,卻沒有控制皇權的機會。因為皇帝從來都是小心翼翼的把他們排擠在了宮廷力量、自己私人親信之外。  在這種背景下,北魏帝國自然可以相對容易的延續下去了。  北魏帝國是在遷都洛陽後,才開始回到貴族政治的常態中。換而言之,皇族親王成了帝國的領銜主角,頂尖豪門貴族在帝國的影響力變的越來越強大。與此相隨的就是上層的權力鬥爭越來越激烈、越來越公開化。  而且,當時的北魏帝國已存在多年了,所以各種矛盾開始漸漸激化。在這種背景下,帝國的權力重心自然開始下移。當到達一定程度時,爾朱榮率一支孤軍進入帝國都城,就敢公然控制帝國中央政府了。面對軍閥這種無法無天的行為,整個帝國的各大實力派,似乎都懶得去多管了;總而言之,皇帝已經變成了一面旗幟,除了被人們拿出來撐撐門面外,已沒有人真把他當回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