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最大的成本是什麼?

胡老師談績效


企業最大的成本是什麼?首先我們先了解什麼是企業的成本。企業的成本,有很多方面。例如有原材料成本,有房屋租金和水電的成本,還有員工的工資成本和還有公司的運營管理成本。

公司的運營成本又包括是哪些呢?1.包括管理部門接待費用 2市場營銷部門的開拓費用

3.企業的工商,稅務,環保 等費用

企業也要分是貿易型企業還是生產型企業?貿易型企業的費用成本集中在市場營銷這部分。生產型企業的費用成本,他主要集中在生產產品費用與營銷的費用,以生產成本為主。

一個企業的管理成本影響著企業的命脈,因此,企業最大的成本就是管理成本。

如何能夠減低管理成本提升企業的生命力就成為現在的比較重視的課題。

我們針對現在管理成本的居高不下表象,挖掘出表象之下的幾個原因:1.部門設置多,責任不明確,然後人員臃腫。2.設置不合理,造成執行力下降,運營效率低。3.管理人員多,職能不明確,員工自主性差,造成了成本高,人效低。

我們有什麼可以解決的方法嗎?第1個就是預算管控,根據預算配置好人手和費用,第2個是機構重組,把職能重新分配好,做到人崗定責。第4個是市場部門的績效管理。通過利益的驅動,實現開源節流,降低成本,並且實現承包制,降低營銷費用。第4個採取合夥人的模式,讓員工變老闆,成為合夥人,直接降低人力的成本和提升員工的能動性。


華師哥


作為一個大型上市公司的會計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是13年畢業,現在已經六年會計工作經驗,恰好現在從事財經分析工作,對這一塊感慨很多。其實對於企業來說,成本最高的是什麼並沒有確定的答案,下面我們分情況來看。

首先從我從事的大型製造業來看。製造業需要投入的成本主要包含廠房、機器、材料、人工、燃料、稅金等等。

廠房機器設備在工廠前期投入很大,但是後期就基本沒有什麼投入了,會用折舊的形式體現在產品中,所以對產品來說這塊的成本不會很大。

有人會說人工費很高,現在人們的工資一直在漲價。對於我從事的製造業來說雖然有幾萬人的規模,從人員數量上來看很嚇人,但是當把人員工資分攤到產品上以後,也不是很高。

水電燃氣等燃料費用對於企業來說也不是最主要的費用,除非向電解鋁那樣的特殊企業。

其實材料費用才是企業成本的大頭。對於我們這種機械製造業來說,材料費用佔比達到60%以上的成本,基本上材料的價格在左右著產品的終端售價。

另一個大頭成本是稅金,一個產品從原料變成產品需要繳納消費稅(部分產品)、所得稅城建與教育費附加、印花稅等等大大小小的十餘種稅,對於一個企業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其次,對於服務業,我認為主要的成本集中在人工成本上,比如諮詢行業、家政行業等。這類企業的特點就是投入只要是人工投入,基本上不涉及材料的投入。

再次,對於一些快消品行業,成本最好的地方可能在銷售端,而不是製造端,比如六個核桃飲料,銷售費用是大頭。

通過上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企業成本構成差異很大,所以想要確定哪裡是企業最大的成本需要綜合考慮,進行具體分析。


談財論道


不同企業成本結構不同,沒有定論。一般來說,工業企業成本大頭在固定資產,主要是機械設備和廠房。商業企業則是運營成本佔大頭,商鋪租金、營銷及廣告、庫存等。服務業人工佔的比重較大,當然這與具體行業有關,有些需要固定資產的也佔重要構成。

對實業企業來說,生產成本與經營成本實際上需要分開核算的,前者屬生產必須支出,列入生產成本,後者卻是消費成本,不能記入成本的,在財務屬於應壓縮項目。有些不規範的企業,財務運作把經營消費列入生產成本,衝大成本,除了逃稅,還把自己的經營水平搞混了,本來是經營不善,卻偽裝成善於經營。辦公開支鋪張浪費和人浮於事濫設部門加大人工支出,都被衝入生產成本從售價中向買方討回來,但那實際上是劣質成本,是坑害買方的行為。許多以前號稱領導有方的,大多有此類伎倆,後來審查也往往從這方面入手,必定附帶的問題。審計時檢查企業的科目設置和原始單據入賬操作能夠暴露這類問題,只是一般沒出大事沒人去審查你而已。私營企業最多不規範操作,國企相對嚴格一點,一般沒人去理會私企,除非老闆不能忍受屬下過於貪婪,但國企一查你就是上綱上線,嚴重得多。


TonyDeng


評論員小韓;例如餐飲企業;分為:前廳成本、後廚成本。前廳成本:酒水成本,飲料果汁成本,煙品成本,有些還有營業外收入成本。後廚成本:主要指原材料成本。各檔口成本,如熱菜檔,涼菜檔,蒸菜檔,白案,上雜,麵點,燕鮑翅等等

企業為了生產產品而發生的各種耗費。可以指一定時期為生產一定數量產品面發生的成本總額,也可以指一定時期生產產品單位成本。

按你企業生產的某一個成品將他的材料 、工資 、電費 、折舊 、分攤到單個成品中不是所有的企業成本都在其中下列各項支出不得計入成本:

1. 資本性支出,即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和其他資產的支出。

2. 對外投資的支出。

3. 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

。4. 違法經營罰款和被沒收財產損失。

5. 稅收滯納金、罰金、罰款。


明德商道


企業的成本直觀地看,有生產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機器設備、廠房折舊、工人工資;三大費用,包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主要是借款利息)。但作為曾長期從事企業管理工作的筆者,換個角度看,認為企業最大的成本是不能為企業帶來增值的人力成本。人是企業生存發展最關鍵最核心的因素,一個人對於企業而言,其收入待遇如遠低於其為企業創造的價值,則不管企業為其支付的具體薪酬額看起來有多高,對企業來講,就是非常划算的事,這個人的人力成本實際上是低的。如果一個人為企業創造的價值低於其薪資待遇,不管具體數額看起來有多低,那麼他的人力成本都是高的。意大利某足球俱樂部老闆曾經說過:你們不要以為那些年收入幾千萬的隊員對俱樂部來說是昂貴的,其實最貴的是那些板凳隊員,他們年收入只有20、30萬,可你要知道他們一場球也沒有踢,球星給俱樂部帶來的收益遠遠超過他們的薪酬,他們並不貴。



郝永明律師


就好像問你,你一年開銷最大的地方在哪裡?我想這是因人而異的,企業也是這樣,不同行業的企業不同階段最大的成本項目會發生變化,製造行業最大成本可能是原材料成本,其次是人力成本、租金和水電成本,而服務行業最大成本可能是管理成本、營銷成本等等,要具體來看啦



稅務人看財稅


如果要說企業最大的成本是什麼,我個人認為一定是誠信,這是企業在經營中最大的成本!

誠信的成本到底有多大?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答案,相比誠信的成本之高是目前中國企業存在的最大的隱患,有很多企業因為誠信的成本太高,為了節省成本而在競爭中失去了原本的產品的優勢,導致產品的質量堪憂!,從而導致企業倒閉現象不斷髮生!這其實包括疫苗事件,奶粉事件,像這種大型的企業最後的結果只能走向滅亡,所以企業的最大的成本一定是誠信服務好客戶,才能夠越做越強大!



改變格局1


成本大不大要看你選擇什麼項目啊,既然準備做生意或者創業,就應該多做一些前期的準備,最重要的就是選擇靠譜的項目做,畢竟現在這個社會誘惑太多了,創業項目也是五花八門的,要想自己不吃虧就得有一雙火眼金睛,從眾多項目中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根據現在的市場情況來看,黃金名錶鑽石回收這個行業的前景和市場可發展空間是很大的,並且相對其他的行業來說競爭要小很多,利潤也比較高,選擇這個行業相信會有不錯的收穫的。

有人問:“21世紀什麼最貴?”

有人答:“人才”

“錯!21世紀最貴的是庸才!”

魔漫、凱恩諮詢創始人王挺認為:公司最貴的員工應該走人!

這個“貴”不是貴在價值,而是貴在成本。在公司,年薪一百萬的銷售,一年可以創造一千萬的價值,這樣的人貴嗎?另外一個銷售,每個月拿著一千多塊的工資,半年開不了一個單,連衛生紙都是用公司,這樣的人真的便宜嗎?那麼最“貴”的員工都有哪些?

1沒有責任感的人。

責任這個詞很簡單,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是有責任。把自己本職工作做好了,不讓領導再去協調部門間的工作,不讓領導煩神,這就是對公司最大貢獻。

主管在做正式員工的事情,經理在做主管的事情,總監在做經理的事情,總經理在做總監的事情,董事長在做總經理的事情。如果有一環的責任人沒有盡責,就會引發公司管理上的多米諾效應。沒有起到自己該起的作用,沒有真正責任就是對不起自己拿的薪水

2沒有危機感的人。

華為任正非厲害不厲害?在2000年華為銷售額達到280億,利潤29億的情況下,他寫了一篇文章叫《華為的冬天》。華為最高戰略和最低戰略都是三個字:活下去。企業家應該有這樣的危機意識。

柯達,100多年曆史的公司,說倒下就倒下;諾基亞,手機霸主,說破產就破產。

企業家對於企業沒有危機感,企業不會進步;員工對於自身沒有危機感,便無法推動企業發展。

3充滿負能量的人。

在任何公司裡,在重要崗位上、在工作上,沒有真誠的責任感、沒有危機感、沒有意志力、緊靠口頭上虛偽表達,搬弄是非、影響別人的人,時時刻刻都會處於被動工作的狀態,這樣的人對於公司不僅起不到推動作用,反而會以消極的心態影響到同事。對於這樣的人,公司消耗的隱性成本巨大,這樣的人便是公司中最“貴”的人。

相反,如果一個人積極向上,在工作上有正義感、有責任感、有危機感,面對困難能堅持到底,這種積極向上的情緒也會感染周邊,帶動大家一起創造更大的價值。對於公司而言,這樣的人便是“便宜”的人。

有的人是資產,越多越好,因為他們為企業帶來了財富,帶來了正能量,帶來工作的激情和陽光,而有的人是負債,他們為別人帶來的是麻煩,會讓人感覺是厭煩,他們為企業帶來的只有負擔。前者越多企業越有未來,工作起來會越輕鬆;後者越多企業越累越痛苦,離破產也將不遠了。

每個企業在快速發展階段,急於用人,會招聘和引入不同特點和類型的人員,只有經過一段實際工作的考核,方可確認是否是我們要淘汰的“貴”人。企業永遠需要吸納“便宜”人才,這是所有公司由創立到卓越必須做出的關鍵選擇,更是公司高管人員需要不斷反思的問題。只要我們判斷出是“庸才”,是我們需要淘汰的最“貴”的人就不要猶豫,避免繼續給企業帶來負面影響和不必要的損失。


老馬敘財經


是人


吹著口哨在路上


【靈獸山】觀點:屬性不同的企業成本體現也不一樣,實體店最大成本是房租和設備還有人,物流企業是快遞員和車輛及司機,供應鏈企業是倉儲和物流以及商品庫存,文化傳媒公司或許是流量明星和主播的成本。因此獨立於企業性質之外,不同企業最大的成本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但是企業成敗的主因並不是成本,而這些原因才是企業最大的成本。

01

企業戰略及定位不清晰導致的機會成本

戰略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所在,沒有戰略定位或戰略錯誤,企業走彎路而付出的成本最大,而這個成本就是機會成本。比如娃哈哈這樣多元化的食品企業轉型去做房地產,但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過。再比如萬達集團要做互聯網及其相關,但沒有成功,除了基因原因也是喪失了機會。

機會成本往往是單行線,錯過就是選擇的結果,而且不可逆。企業在制定戰略方向時,很難做到雙戰略並行,這就需要選擇其中之一,同時放棄另一戰略,而這個放棄的戰略所產生的價值就是機會成本。

看本質,很多企業在現有戰略執行不力,達不到預期時,往往感嘆曾經選擇錯誤或者錯過一些機會。誠然,有些結果的確有戰略執行和能力的問題,但機會成本的確是現實存在的,比如有些認為在房地產最好的時代沒有參與,然而這個機會再也不會出現了。同時也看出戰略對企業的重要性。

02

企業競爭能力缺乏造成的時間和沉沒成本

現在有很多的企業做了很長時間,但市場份額、業績、現金流和利潤遲遲沒有起色,問題多出現在產品力不足,運營能力缺乏等方面,事實上是自身缺乏競爭能力。也許活下來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其付出的時間成本和沉沒成本太大。

企業能力缺乏有很多方面,比如用戶痛點需求並不精準,這時對用戶的教育和市場成本就很多,效率也很低,可怕的是這樣的堅持和付出並不一定有好的結果,如果沒有資本跟進,時間成本和逐漸消失的沉沒成本會更高,換句話說,企業的耐心、資源、資金都將被逐步蠶食。

看本質,時間成本和沉沒成本往往是企業能力、市場環境等方面造成的。尤其不能獲得產品能力,以及自身不能提高競爭力的企業,這兩塊的成本往往會隨著時間推移,危害會越來越大。簡單地說,方向錯誤和能力不足的固執堅持,是讓企業失敗的根源,成本大到不可想象。

03

企業轉型升維的變革成本

這幾年實體店和傳統行業受到互聯網思維衝擊很大,事實上它們還都是實體經濟的範疇。但很多店鋪和企業一直轉型困難,或者一腔埋怨而又不能自己改變,經營走到盡頭可以想象。

其實最可怕的是,這類企業未來做什麼業務都難以突破,因為自己沒有升維,轉型就更無從談起。另一方面,具有變革能力的企業,其付出的成本也是很高的,比如學習成本、市場試錯成本、重新構建渠道的成本、社群和營銷付出的成本、以及最大的人的成本、還有戰略引導成本等等。

看本質,企業轉型升維的變革成本在每個時代都存在,而在現今時代這個成本變得更大。因為技術和渠道已不是最核心的,產品和用戶才是主體,有了好產品營銷放大的價值才會出現,而這些的基礎都是新商業思維升級來引導的,變革成本甚至不能用金錢來衡量。

04

建議與結語

企業運行中的財務、人力、資產、銷售等成本都是經營中的常態成本,不足為奇。另外不同的行業成本呈現不同,而這些所謂的大成本都是經營能夠解決和優化的。

而戰略選擇的機會成本,自身能力缺乏和轉型變革造成的時間成本、沉沒成本才是最大的成本,並且這些成本,並不能依賴後續的高效運營來消化,而是一去不返。

最後,由此可見降低並避免出現不可逆成本的方法,就是要有正確的戰略選擇、儘可能提高自身競爭力,還有自我升維的系統學習能力和落地能力。

我是靈獸山,20年零售踐行者,100餘家零售諮詢項目!關注戰略、增長、升維轉型、社交裂變、流程再造、供應鏈管理。歡迎關注!皆是原創!期待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