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并谈] 微创医疗(00853.HK):医疗器械的朝阳

医疗器械产业伴随人类健康需求增长而不断发展,行业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年增长率,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为4,050亿美元,同比增长4.6%;预计2024年销售额将达到5945亿美元,2017-2024年间复合增长率为5.6%,因此被誉为朝阳产业,是全球发达国家竞相争夺的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市场对医疗器械的需求日益增加,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4450亿元,比2016年的3700亿元增加了750亿元,增长率约为20.27%。预计(2019-2023)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41%,并预测在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达到了10767亿元。

此外,根据《医疗器械蓝皮书: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9)》亦指出,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收入在2018年达到6380亿元,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2大医疗器材市场,预计2021-2022年将突破万亿元,预期未来十年将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未来10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0%。

国家《“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特别强调“十三五”时期将重点发展数字诊疗装备、体外诊断产品、健康促进关键技术、健康服务技术、养老助残技术等关键技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未来15年,将深化医疗器械流通体制改革、强化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加强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医疗器械国产化。

[与时并谈] 微创医疗(00853.HK):医疗器械的朝阳

微创医疗(853.HK)主要从指定的经销商进行医疗器械的销售及直接销售,以及心律管理业务提供售后服务。集团主要业务有心血管介入产品、骨科医疗器械、心律管理医疗器械及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产品等。集团是一家全球化布局的领先创新型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布局产品涵盖骨科、心血管介入、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等10大领域,共上市约300个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万家医院。

集团为第一家国产药物支架生产商,一直保持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目前的市场份额超过30%。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的相关研究报告,按照产品应用的手术量排名,2018年集团在国内主动脉血管介入医疗器械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国产品牌中市场份额排名第一。集团在主动脉介入医疗器械领域深耕多年,更是国内产品种类齐全、规模领先、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之一,集团更拥有国内唯一获批上市的可在胸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使用的术中支架系统,预计未来心脏支架市场未来仍有望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

此外,集团的骨科业务包含膝关节、髋关节和创伤三个细分领域产品,产品覆盖范围和技术水准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集团已有18个产品进入创新器械审批通道,数量领先同侪。而且集团坚持研发投入,多个产品均较竞争对手拥有独特优势,且逐步从海外巨头的追随者转型为创新的引领者。并且通过收购OrthoRecon关节重建业务和LivaNova的CRM业务,获得多个先进技术,实现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全球化布局,支撑未来长期的高成长。

[与时并谈] 微创医疗(00853.HK):医疗器械的朝阳

2014-2018年,集团分别实现营收3.55亿美元、3.76亿美元、3.90亿美元、4.44亿美元、6.69亿美元,营收常年保持稳定增长。集团近日更发盈喜,预计2019年止年度录得公司权益股东利润不低于4,500万美元,较2019年度增长不低于88%,主要由于心血管介入产品分部业务的药物支架产品之收入显著增长超过30%;大动脉与外周血管产品分部业务及神经介入产品分部业务收入强劲增长;心脏瓣膜产品分部业务的第一代产品上市并获得积极的市场认可;骨科医疗器械分部中国市场收入增长逾45%。

医疗器械投资价值甚是具体,口碑佳、质素高的企业有着显著的提价能力,而且产品需求不可替代,市场空间既稳定又通常且保持不俗增速,进场门坎又高,是标准的护城河特点。疫情大大增加了医疗物资的需求,加上医疗人员与病症数目间的失衡,医疗器械在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中的重要性得到充足彰显,料会持续催化市场需求的增长,为业务提供更大的盈利空间。

微创医疗受惠于近年市场对医疗器械需求的进一步增加,加上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医疗器械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前景看俏。广发证券发表研究报告,指出集团引领中国多个高端器械领域的进口替代,坚持研发投入,产品不断升级换代,未来以创新推动持续成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19-2021年收入增速16%/13%/13%,归母净利润增速89%/24%/36%,EPS为0.028/0.033/0.044美元/股,结合SOTP和DCF估值方法得到公司合理价值为20.36港元/股。

免责声明: 所有分享纯属个人分享,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也非任何买入沽售该金融产品的邀请或意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