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一個賣草鞋的,關張二人才見他一面,怎麼就死心塌地跟隨了?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相識之後意氣相投,於是就在桃園中結義,劉備居長為大哥,關羽、張飛以兄事之,後來關羽、張飛對劉備忠心耿耿,就算在劉備落魄四處漂泊之時,亦沒有離棄劉備。劉備一路走來,在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過程中,關羽和張飛是做出巨大貢獻的,而且他們在劉備心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動搖的。而奇怪的是,關羽和張飛和劉備才見了一面,彼此也都不瞭解,為何就死心塌地的追隨劉備呢?

劉備一個賣草鞋的,關張二人才見他一面,怎麼就死心塌地跟隨了?

在開篇第一章,這三兄弟就“匆忙”結義了。當然,結義之前總要有個“契機”,總不能這三人命中註定,“喝醉酒了”就稀裡糊塗走一起,然後你“誇”我帥,我誇你“彪悍”,就這麼稀裡糊塗的結義了。原著寫到,東漢末年一個叫“張角”的道士,利用民間道教組織,組建起了一支“黃巾軍”,反抗朝廷的暴政。公元184年,張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自稱“天公將軍”,率領群眾發動起義,史稱“黃巾起義”。

劉備一個賣草鞋的,關張二人才見他一面,怎麼就死心塌地跟隨了?

當時有人在招兵,劉備看到招兵榜便開始長嘆,突然後面走來了張飛。原著寫道:“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玄德見他形貌異常,問其姓名。”之後兩人互相介紹身世之後,便“同入村店中飲酒”。看到了嗎?就是這麼的巧合。隨後劉備說出了自己的“背景”和“志向”,張飛便覺得劉備是個豪傑,想要一起“成就大業”,由此可見張飛是看重劉備的“背景”,才決定“投靠”的,要是當時劉備說自己是個賣草鞋的,估計張飛扭頭就走了,畢竟張飛是當地的一個土豪,有錢有勢,也有不少莊園,是同時經營酒業和屠宰,屬於資金入股,這種人也不屑與一個賣草鞋的為伍。

劉備一個賣草鞋的,關張二人才見他一面,怎麼就死心塌地跟隨了?

我們都知道,東漢政權是劉秀在豪強地主的擁戴下建立的,劉秀為了回報支持他的豪強地主,便給予了他們政治上和經濟上的特權。他們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權,經濟上兼併土地,經營莊園,漸成割據,於是逐漸成為了名門大族。比如東漢末年的袁紹和袁術,就是因為其家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屬於大士族,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擁戴。而當時社會就形成了這樣一個看中門第的風氣,所以像張飛這樣的土財主,肯定也需要攀附劉備漢室宗親的光環,才能有號召力和影響力。

劉備一個賣草鞋的,關張二人才見他一面,怎麼就死心塌地跟隨了?

而關羽找人屬於逃犯,推著一個車子,演義中說到,在劉備和張飛在喝酒時,突然看見“走”過來的關羽,見關羽相貌不凡,便“約”其進來一起喝酒聊天,於是三人聊得十分開心,之後便結拜了。三人結拜的過程就是這麼神奇。

劉備一個賣草鞋的,關張二人才見他一面,怎麼就死心塌地跟隨了?

而真正讓關羽和張飛折服的是劉備漢室宗親的身份,正是因為這個身份,才使得關羽和張飛對其十分敬佩,當時值此亂世,關羽跟張飛若想要打著旗號做出一番事業比登天還難,而有了“漢室宗親”這個頭銜就不一樣了,打起“匡扶漢室”的旗號,從者如雲,因此更容易實現關羽和張飛二人建功立業的抱負,說白了劉備的背景是二人實現抱負的媒介。更重要的是劉備還有一個遠大的志向,加上其獨特的自身魅力,也都更容易讓關張二人心生敬佩。另外,劉備以仁德待人,注重感情,講兄弟義氣,一副明主做派,所以一下子就能籠絡住關張二人。

劉備一個賣草鞋的,關張二人才見他一面,怎麼就死心塌地跟隨了?

總的來說,劉備“漢室宗親”的光環在當時是硬通貨,劉關張拉起來一個500人隊伍見到劉焉,劉備一說是漢室宗親,劉焉馬上大喜過望,認劉備為自己的侄子。後來劉關張面見袁紹,袁紹聽說劉備是漢室宗親,立馬就給了劉備一個馬紮坐,還對劉備說:“讓你坐下是因為你是漢室宗親,按照你的官職你不配坐下。”

劉備一個賣草鞋的,關張二人才見他一面,怎麼就死心塌地跟隨了?

而劉備之所以贏得關羽、張飛認可,除了“漢室宗親”這種硬性條件以外,還有劉備本身廣博的見識、遠大的理想、善於帶兵練兵、精於組織管理的能力,在這一點上,大家可以參考一下馬雲,他為什麼能贏得十八羅漢的信任,最主要的就是他的能力與理念。

我是文化原始人,喜歡獨立思考,遠離人云亦云,專注歷史領域,探究傳統文化,以上均屬個人觀點,若對您有所啟發,敬請點贊關注。每日分享美文美圖,帶您走進一段不為人知的趣味歷史。

劉備一個賣草鞋的,關張二人才見他一面,怎麼就死心塌地跟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