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聲“中國人出去”,實在太刺耳

小銳評疫情之六十二

已經記不清是第幾次寫這個話題了,以至於昨天看到發生在青島的那條新聞後,憤怒之餘,幾乎只剩下了無語。

具體的細節想必你已聽說了:4月1日,青島嶗山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排隊檢測核酸時,幾名外國人強行插隊後,面對當地居民譴責,竟然叫囂“中國人出去”。

令人震驚的字眼,發生在中國的土地上,其引發的憤怒可想而知。對此,@嶗山衛計官微回覆:深表歉意,並將在下一步採取有力措施維護好現場秩序。

平心而論,插隊風波哪裡都有,但令公眾憤怒的“點”,顯然不僅在於插隊本身,而是那聲叫囂實在太刺耳。很多人不禁要問:是誰給了他們如此的傲慢?

2日凌晨,@嶗山發佈表示,相關部門正在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細節,“將根據核實情況,堅持中國人、外國人一視同仁依法依歸進行處置”。

这声“中国人出去”,实在太刺耳

今天中午,@嶗山發佈再次發文稱,已於2日上午會同相關部門,對涉事外籍當事人依法依規進行批評教育,警示其要嚴格遵守中國法律,自覺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執行疫情防控有關規定。當事人對此表示誠懇接受,並就其不當言行向公眾致歉。

这声“中国人出去”,实在太刺耳

自從嚴防境外輸入成為國內抗擊疫情的主戰場以來,相關涉外風波可謂一直不斷。部分外籍人員不遵守管理秩序的新聞,不僅衝擊著中國網民的情感,也考驗著地方部門的管理能力。

那麼,疫情期間,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類似事件,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

小銳此前已說過多次,時至今日,給“老外”特殊化待遇問題,已經成了民意最敏感的引爆點,各地必須從根本上引起重視。要知道,外交無小事,不是“外國人無小事”,在處理相關事件時,有關部門務必要扭轉觀念,加大執法力度,主動回應民情民意。

一視同仁,這是小銳曾經點讚的四個字,我們曾呼喚入境管理一視同仁,入境隔離一視同仁。只是,今天在有關“青島外國人插隊”風波背後,當再次聽到“一視同仁”的字眼時,卻有了幾分異樣的錯覺。

在中國自己的土地上,當我們高呼“一視同仁”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訴求什麼?

從公眾的角度來看,一視同仁,究竟該向誰看齊,這是一個問題。

如果說是要求外籍人員待遇與中國籍人員一視同仁,這句話真的已經呼喚太久了,各地仍不時出現引爆網絡爭議的處理方式,已沒有任何解釋的理由。而如果反過來解讀,若是如網友所言“現在該輪到我們也要求享受老外的待遇”,這種帶有氣話情緒的“一視同仁”,聽起來未免有些百感交集。

從管理部門來說,一視同仁,不該只是一種宣示,更要拿出行動。

小銳以為,“一視同仁”這四個字不能變成“例行表態”:發生一次,宣示一次,處理一次,然後其他未發生類似事件地區依然如故。如果無法做到未雨綢繆,不能實現舉一反三,直接後果可能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網民憤怒循環往復,最終消磨的,可能就包括對地方管理者的信心。

很明顯,這次疫情令涉外人員管理問題凸顯在公眾面前,疫情過後,補課和徹底反思都刻不容緩。要實現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就必須跨過這道坎,我們應該有這個信心。

只有當類似“保安大哥怒懟:外國人也得守規矩”“為了684個老外的安康”不再成為新聞的時候,大概才是“一視同仁”真正落地的日子。

这声“中国人出去”,实在太刺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