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给自己取个别号“长春真人”,是否是因为对胡善祥的愧疚?

清水空流


一提到“长春真人”,很多人容易想到“长春子”丘处机。按照《射雕英雄传》的逻辑,不是这个牛鼻子老道路过牛家村,整个中国历史都要改写。

历史上叫“长春真人”的还真不止丘处机一人,比如朱瞻基就给自己起了一个别号叫“长春真人”,但这实际上和胡善祥被废没有任何关联。

一般受过教育的古人都喜欢给自己起个别号,比如李白给自己起了个“青莲居士”;杜甫叫自己“少陵野老”;王守仁的别号“阳明先生”。

更何况明朝的皇帝,大都有给自己培养兴趣,乱取外号的习惯。比如明武宗朱厚照同学就给自己起了一个叫“朱寿”的名字,加了一个“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的职务,还给自己封了一个“镇国公”的爵位。

但是从朱瞻基给自己取的“长春真人”这个别号来看,朱瞻基在文学艺术上是有一定的造诣的。

和《大明风华》里朱亚文演绎得那个匍匐于皇权之下,最后站到权力巅峰的朱瞻基不同,朱瞻基实际上是一个幸运儿。因为朱棣梦到朱元璋赐白圭(白玉)后诞生的,所以受到朱棣格外的恩遇,从小就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守成之君。

宣德朝有名的不只是宣德炉,朱瞻基本人的书画水平实际上也非常高超。后人评价他的书法是“能于圆熟之外,以遒劲出之。”他的画作《武侯高卧图卷》、《苦瓜鼠图卷》到现在还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而胡善祥被废,源于朱瞻基对孙若微的溺爱,更源于胡善祥没有儿子。

正史上孙若微从小和朱瞻基一起长大,感情是先天优于胡善祥的,加之胡善祥无所出,在孙若微生下长子朱祁镇后,胡善祥被废,孙若微被抚正上位。

因为后来朱祁镇的重大失误,导致了在正史上孙若微的名声并不好。也因此有大量朱瞻基晚年后悔废后的记载。

胡善祥被废后,出家法号为“净慈仙师”,所以朱瞻基的“长春真人”,就特别容易被人联想到了一起,认为这是朱瞻基出于愧疚,给自己如的别号,大谬也!


炒米视角


导读:胡善祥无过被废的事,在民众中引起了普遍的同情。据说宣宗后来也为此悔过,说自己年少轻狂,《明史 后妃列传一》“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宣宗后亦悔,尝自解曰:“此朕少年事”。

正史记载记载的胡善祥,人忠厚善良、天性贞一、举止庄重、无媚顺态。

她全名胡善祥,史称恭让章皇后,出生年月日不详,她是明宣宗朱瞻基原配妻子,也是明媒正娶八抬大轿请进门的,

永乐十五年,胡氏以贤闻名,选为皇太孙,这就是说,她很可能是因为贤德被选上的,并不是影视剧里演的那样。一个素有贤名的女人,史料记载:为人忠厚善良、天性贞一、举止庄重、无媚顺态。这样一个女人,做妻子是绝对合适,但是要得到宠爱确实有点不容易。

明宣宗即位后,她从皇太子妃升为了皇后,端庄持重的女子,是乏味无趣的,虽然她有皇后之位,身份贵重无比,但是年少的朱瞻基并不喜欢这份老成。而宣宗身边已经有了活色生香的美人——孙贵妃,一边是乏味的皇后,一边是灵动的美人,男人的天平总会倾向于美貌。胡善祥在这种不得宠的情况下,自是深宫寂寞,连皇帝的面都难得见到,独孤的红墙内,关着她的韶华青春。

她没有生育过儿子,据说有一个常德公主是她所生,于是朱瞻基就在孙贵妃的怂恿下,以无子多病为理由,叫她自请上表辞位,把皇后的凤袍脱下,她退居长安宫,远离了宫廷争斗,被赐号静慈仙师,这些过程她没有一丝反抗,也许她已经看透了尘世,不用别人逼迫,她自己也会避世遁逃。

她的无过被废,引起了旁人的同情

她被废之时,人们都为她惋惜,臣子们如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等都为这件事争论不已,所有的人都为这件事唏嘘不已,甚至扼腕叹息。

胡善祥被废后,孙贵妃一飞冲天,终于坐上了她曾经的位置,不管旁人怎么同情她,怎么怜惜她,废后已经成为了既成事实无法更改,宣宗的母亲张太后怜悯胡氏贤德,常召她居住清宁宫,还是把她当做自己的儿媳妇,陪自己说说话,解解闷,虽然张太后主宰不了儿子的意思,但是儿子也不能阻止她召见胡善祥。甚至在内廷朝宴的时候,张太后也命胡氏居孙皇后之上,孙皇后也多有不满,但是也不能违抗张太后的意思。

张太后于正统七年十月去世,胡善祥悲痛欲绝,第二年她也随张太后而去,用嫔御礼葬于金山。

胡善祥的一生是悲惨的,得不到丈夫的爱,还被丈夫所抛弃,据说宣宗晚年也为此后悔过,说这事自己年少轻狂时犯下的错误。

《明史》记载:天顺七年闰七月,英宗上尊谥曰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修陵寝,不祔庙。 她终于在死后被尊为了皇后,虽然她生前只短暂的享受过这份殊荣。

朱瞻基自号“长春真人” ,并无史料记载是因为对不起胡善祥

朱瞻基幼年时深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是一个聪慧的孩子,朱瞻基在位的时候,并后世称为“仁宣之治”,意思是,他与父亲明仁宗与民修养,社会安稳。

他不但是一个明君,也擅长书画,翰墨图书精致非常,尤其工绘画,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均佳,这就是史料所有的记载,并没有说他自号“长春真人”就是忏悔。

朱瞻基对于废后这件事,唯一有一点后悔的记载可能就是他说过,这是年少时犯的错误。说好一别两散天地宽,不知道最后谁先放下谁。

 


逆风解语


没有史料表明朱瞻基自号“长春真人” ,是出自对胡善祥的愧疚。

朱瞻基生于深宫之中,受过良好的宫廷教育,长于妇人之手,聪明乖巧,颇得祖父朱棣与父亲朱估樘的喜爱。


执政期间,朱瞻基敬礼大臣,勤恤民隐,知人善任,整顿吏治。由于他出色的作为,出现了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朱瞻基善于纳谏,在军国大事上,能听取臣下劝谏。如在即位之初,他听从大学士杨荣的建议,御驾亲征,平定了皇叔高煦的叛乱。听从杨士奇、杨荣等人的建议,停止对交阯用兵等等。君臣关系最为融洽。

说他是历史上著名的守成之君,并不夸张。不过,作为太平天子的朱瞻基有喜欢斗蟋蟀的嗜好,即位之后也没有改变,他曾经让各地采办善斗的蟋蟀敬贡,地方官员为了取悦龙颜,都层层下达任务,一时之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朱瞻基也因此被被百姓们称为“蟋蟀天子”。

朱瞻基还是一个擅长文艺和献身于仁政的儒家君主。他执政遵循并实践儒家的原则,通过组织编写《帝训》和《官箴》把儒家统治原则留给了后世。

朱瞻基文雅,崇尚翰墨。擅长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等书画,作品常赠重臣,并写上年月及受赐者姓名,盖上“广运之宝”、“武英殿宝”及“雍熙世人”等印章。也因此自号‘’长春真人‘’。

朱瞻基的废后风波也是他一生的一个污点,但瑕不掩玉。

胡善祥在永乐十五年,以贤被选为皇太孙(朱瞻基)妃。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即位,顺理成章地被立为皇后。胡善祥贵为皇后却为人忠厚善良、表里如一、举止庄重,有母仪天下 的风范。

但她只给朱瞻基生下了两个女儿,没有生育子嗣,并不得宠。而宣宗最宠爱的女人是孙贵妃(即后来的孝恭孙皇后),孙贵妃当时诞下长子(后来的明英宗朱祁镇)。

宣德三年春,宣宗朱瞻基废黜了胡皇后。理由是胡善祥无子且多病。朱瞻的废后流程也令人心酸,他是暗中命令胡皇后自己上表辞去皇后之位的。胡善祥废居长安宫为道姑后,朱瞻基赐其道号“静慈仙师”,随即册立孙贵妃为皇后。

正是由于朱瞻基赐胡善祥为“静慈仙师”,人们产生 了联想,以为他给自己弄个道 号就是表明了忏悔意。其实,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


宣宗母亲张太后怜悯贤德的胡氏,她被废后,内廷朝宴时,太后命胡氏位居孙皇后前面。

胡善祥无过被废的事,天下百姓们知道后也很同情这位品德高尚的废后。

宣宗瞻基赐后来也为此悔过,尝自解曰:“此朕少年事。”意思是自己当时年少,不懂事。

作为帝王,有此表现,人们是理解的。却不能原谅,毕竟,他废黜皇后的手段有点卑劣。又,作为皇后,胡善祥并无过错。


 


希望星晨58298869


明宣宗朱瞻基给自己弄个“长春真人”的别号其实和废后胡善祥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历史上有长春真人名号的人挺多的,他属于羡慕别人长寿跟着瞎起哄那伙的,事情大概得从一个叫刘渊然的人说起。

长春真人的来历

提起长春真人这个称呼大抵很多人会想起丘处机,当年如果这家伙没有路过牛家村,中国大概率依然是世界第一强国(这个梗就不细说了,自己搜索下)。然而道号“长春子”的丘处机创下的流派其实叫“全真龙门派”,所以之后的长春真人和他没有半毛钱关系。

大约在元末明初的时候有一个叫刘渊然的道士非常有名,他前后三个师傅都是道家高人,尤其最后一个师傅赵宜真更是身兼全真、清微、净明等诸派之长。深厚的道学传到刘渊然这里更是炉火纯青。

于是洪武二年朱元璋延请此人入京,历经洪武、建文、永乐、仁宗、宣宗几朝不倒,圣宠日隆。仁宗时期刘渊然受封为“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长春真人”,成为全国道家领袖,从此开宗立派,他创建的宗派就是“长春派”。

朱瞻基的羡慕

到了朱瞻基当皇帝的时候,刘渊然的年纪应该已经很大了,起码要80岁以上,但是这个道术大家依然精神矍铄,足轻目明。只是年纪大了不愿意再奔波朝堂,于是向朱瞻基请求去南京过几天闲散日子。

朱瞻基这个文艺小青年很羡慕刘渊然的洒脱和长寿,特意给他画了一幅画,还提了一首诗表示礼遇亲近。也正因为这种礼遇亲近,当时明朝皇室中修道之风挺盛行的,谁不想当神仙呢?就算当不了神仙多活几年也是好的嘛!

于是朱瞻基同学在斗蛐蛐、作诗、画画之余也没事修修道,炼丹画符估计是不行,但也算粗通原理,就这么给自己弄了一个长春真人的称号。其实他这么叫不算错,那点玩意确实是从长春派学去的。

胡善祥的称号

人间万事大约都有个带头作用,皇帝喜欢修道宫里自然也就喜欢,皇后胡善祥估计也就顺着他一块修,只是万万没想到朱瞻基在废后那等着她,让她去长安宫里修道。这时候胡善祥的封号称号、服食,侍从都没有改变。

之后过了十八年,胡善祥在长安宫里病逝,明英宗没法给她上后妃的谥号,因为她确实被废皇后位,但没有安排其他位置,宫中修道该怎么上谥号的?于是蒙头转向的明英宗只能拿个“静慈仙师”出来凑合。

关于这个细节《明史》其实记录有问题,它记载的是“帝令后上表辞位,乃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意思是朱瞻基给的静慈仙师这个封号。但胡善祥的墓志铭上写的是“越十八年薨,谥为静慈仙师”,吐槽机个人更倾向相信后者。


总结起来吧,朱瞻基自号长春真人只是为了表达美好愿景,跟胡善祥没有一毛钱关系,愧疚什么的完全不存在。而且从史料中不难发现,他活着叫长春真人,胡善祥死后叫静慈仙师,时间一点不同步,扯淡完毕。


历史吐槽机


朱瞻基在位时间也不长,1425年即位,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在位十年却给明王朝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一位非常称职的皇帝,所以他也被史家称为“太平天子”,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守成之君”。朱瞻基与其父朱高炽统治短短十一年的时间,被史家称赞“功绩堪比文景(西汉文景之治),史称‘仁宣之治’。

朱瞻基的功绩不止于此,不过在他的一生中也有一个污点,那就是即位第三年闹出来的废后风波。朱瞻基宠爱孙贵妃胜于原配的胡皇后,胡皇后是一位贤德的皇后,深受张太后的喜爱。可是胡皇后一生只生育了两个女儿,其中一个还早亡了。而孙贵妃深受朱瞻基的宠爱,又为他生下了皇长子朱祁镇。朱瞻基便以胡皇后无子的缘由要废黜她,大臣们多番劝阻也无济于事。

最终胡皇后无错被废,移居长安宫为道姑,赐号静慈仙师。不久后朱瞻基便将孙贵妃册立为皇后。因为这件事,还引起了百姓们的非议。不过几年后,朱瞻基对此也比较后悔,觉得是自己年少时的冲动。


福子说历史


不请自来回答一下,还望海涵。我是头条号“历史拾趣”,回答若是有误,有不全面的地方,也欢迎各位朋友们批评指正,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在此先谢谢大家!



其实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朱瞻基自号“长春真人”并没有特别的意思,“长”则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长留人间的渴望,“春”,听起来充满了生气。历史上有很多人都用过长春二字作为名号,比如宋元时期的传奇道长丘处机号“长春子”,清高宗乾隆号长春居士,还有我们的明宣宗朱瞻基号长春真人,历朝历代还有许许多多的帝王把自己的宫殿命名为“长春宫”。所以朱瞻基自号长春真人,仅仅是一种吉祥的名号而已,和废除胡皇后扯不上半毛钱的关系!!!


那我们再看下一个问题,朱瞻基废掉胡善祥的皇后有没有过愧疚?其实是有愧疚的,只是这种愧疚来的稍微晚了一点。

明宣宗晚年最后悔的一件事,便是废黜了结发妻子胡皇后,既自觉有愧于胡皇后,也得罪了母亲张太后。

那么,明宣宗为何要废黜胡皇后?晚年又为何因此事后悔?



胡皇后,名叫胡善祥,乃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妻子,锦衣卫百户胡荣之女。胡皇后早有贤名,明宣宗的皇祖父明成祖朱棣在世时,亲自为她和明宣宗做媒,封其为皇太孙妃。明宣宗的父亲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胡皇后晋升为太子妃。



因此,明宣宗即位后,胡皇后封为皇后,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胡皇后天性善良,善解人意,早年和明宣宗还算恩爱,太监宫女们也非常敬重她。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明宣宗渐渐喜新厌旧,移情别恋,爱上了后入宫的孙贵妃。



热恋中的男子是狭隘的,明宣宗也不例外。自爱上孙贵妃后,明宣宗越看胡皇后越觉得碍眼,越来越认为胡皇后是他和孙贵妃的电灯泡,越来越想远离胡皇后这个电灯泡。当然,作为皇帝,明宣宗所谓的远离胡皇后,不是自己躲得远远的,而是让胡皇后远离他。



就这样,明宣宗产生了废后的念头。可是,胡皇后素有贤名,遽然废后,恐怕人心不服。但没过多久,明宣宗便抓住了胡皇后的把柄,胡皇后纵然千万般好,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给他生下皇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明宣宗决定以这个理由废黜胡皇后。



但明宣宗也明白,胡皇后的贤名太大,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仅这个理由还不够。所以,明宣宗决定拉拢内阁大臣支持。内阁大臣不便过分干涉皇帝的家事,但内心深处又不支持明宣宗废后,所以委婉地表示:废后乃是非常之事,不是国家的福气。宋仁宗废后,事后甚是后悔,希望皇上慎重行事。


言外之意,劝明宣宗不要废后。明宣宗知道内阁大臣这条路走不通,又想出一计,让胡皇后主动辞掉皇后之位。那么,这一计能否成功呢?

如明宣宗所料,胡皇后是个贤德之人,见明宣宗废后主意已决,只好顺从他的意思。内阁大臣见皇后主动辞位,也无话可说。



于是,明宣宗以胡皇后疾病缠身、没有皇子、主动辞位三大理由,下诏废黜胡皇后,同时封他最宠幸的孙皇后为后。不过,为了杜绝天下悠悠众口,也为了表达对胡皇后的愧疚,明宣宗同时下令:胡氏退居别宫,其称号、服食、侍从一切照旧。



相比那些刻薄寡恩的君主,明宣宗还算厚道,虽然废黜了胡皇后的后位,但还是保留了皇后的待遇。然而,明宣宗自以为仁至义尽,却还是招致母亲张太后极大的不满。张太后非常喜爱胡皇后这个儿媳,她认为明宣宗对胡皇后的补偿,远远不够。




为了补偿胡皇后,张太后经常将胡皇后接入自己宫中,款待胡皇后。更为甚者,朝廷举行宴会时,张太后命人将胡皇后的座次搬到孙皇后之上。胡皇后自然也非常感激张太后,张太后去世时,胡皇后悲痛不已,次年亦撒手人寰,年仅41岁。



胡皇后死在明宣宗之后。然而,明宣宗晚年虽后悔废黜胡皇后,但终究没有让她复位,因为当时孙皇后仍然在世。当孙皇后去世后,明宣宗之子明英宗在皇后钱氏的劝说下,终于恢复胡皇后的的地位,追尊为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

大家好,我是“历史拾趣”,感谢各位看官大爷看完!如果回答中有误,或是有遗漏的地方,还望各位批评指正,在此先谢过各位!我的回答结束了,看完的小伙伴点个赞才走嘛。欢迎留言发表你的看法,我在评论区等你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