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召開雜交水稻制種產業技術創新與發展模式培訓研討會


建寧:召開雜交水稻制種產業技術創新與發展模式培訓研討會

  為加快推進建寧現代種業的發展,著力補齊制種母本機育(播)、機插的短板,提高制種全程機械化水平,3月31日,在建寧縣閩贛農機植保聯合社綜合服務中心和建寧縣種業科技中心召開了雜交水稻制種產業技術創新與發展模式培訓與研討會。建寧縣農業農村局、人保財險公司、菸草公司、農機中心等負責人、縣各鄉鎮農技站站長、制種經紀人、制種大戶代表、建寧縣備案的種業企業基地負責人、建寧縣註冊的制種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機植保綜合社會化服務組織負責人代表、縣內工廠化育秧點負責人等60餘人參與了本次培訓會。

  在建寧縣閩贛農機植保聯合社綜合服務中心,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劉愛民給大家詳細介紹了兩款育秧播種新機械的特點(精準印刷播種機、多功能組合式秧盤播種機),並開機演示了機械如何使用、操作及其工作原理。他指出:傳統的人工盤育秧存在用種量大、成本高、質量沒有保障的問題。精準印刷播種機可通過調整印刷播種的密度,實現1-3苗/穴機插,從而節省成本,同時採用印刷播種育秧的秧齡期最長可達30天,返青發根快,相比人工育秧具有明顯優勢。多功能組合式秧盤播種機的優勢在於其能夠自行行走,並可同步完成鋪盤、裝填盤土、鋪播種紙、覆蓋基質等多種作業程序,極大的解放了勞動力,提升勞動效率,適合旱地盤育秧使用。

  研討會會上,劉愛民研究員介紹了雜交水稻機插育秧新技術,通過提高機械利用率,能夠大幅度提升生產水平,節省勞動力成本,是現今制種行業的主流趨勢。研討會圍繞建寧縣制種產業技術與發展模式的創新進行了討論,對建寧縣目前農業開展工作存在的缺陷進行了梳理,同時對建寧未來的制種產業提出了五個要求:一是全面發展綠色種業。二是要從全程機械化向全面機械化推進,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發展。三是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交易模式。四是運用政策提升自我發展能力。五是認真樹立好種業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