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拎不清的孩子背後, 是他與自我內在的斷裂。


一個拎不清的孩子背後, 是他與自我內在的斷裂。

我媽常嘮叨說,你小時候去上音樂課,別的小朋友都很認真彈琴,你穿著一件小碎花的襯衫,把腳放在電子琴上面打瞌睡。


她說,這個畫面終身難忘,她當時就想,完了,這個孩子以後怎麼辦。我小學帶著其他小朋友逃課,中學追著男生打架,老師隔三差五呼叫我媽。


我媽早在90年代初就通過“精益化管理”手段試圖提升我的學習成績。她設計了一張相當牛氣的“老師和家長每日溝通表”,每天放學時,由班主任寫下今日的課堂表現、考試成績及作業內容。晚上回家挨完打,做完作業,由父母簽字,第二天再帶回給老師。


在如此嚴密的管理手段下,我不記得成績是否有提升,但我依然能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這樣的孩子絕對是大人口中“不開竅的東西”。


我一直試圖去弄明白,為什麼人與人在出生之時,意識形態有如此大的差別?有些孩子天生就明白,但生來就不明白的孩子是大多數,他們必定在成人後會走很多彎路。


都說有裂縫的地方,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但扒開裂縫的過程非常痛苦,當我看見光進來的時候,我理解每個“不開竅的東西” 都要經歷太多磨難。我希望能總結它們,能在“苦”中尋找出路,而不是陷入“苦難”不能自知。


一個拎不清的孩子背後, 是他與自我內在的斷裂。

當我過了初中的瘋狂期後,高中開始就鬱悶了,經常中午就躲在家畫畫,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每隔一段時間,情緒都會低落,需要自己獨處。現在我知道,情緒背後是能量,是內在使命和現實之間衝突產生的信號。是告訴自己,現在不對,去找你感覺對的事情。


於是,我慢慢發現,身體裡住著一個“內在小孩”。


我心情不好,其實是“她”的心情不好。 “內在小孩”是給我們人生定調,指引戰略方向的。而看得見摸得著的肉身,只需要提升能力,達成目標而已。如果能跟隨“內在小孩”,人的能量和運氣都是最大的。


情緒被“綁架”的背後,是因為不知道有她,我直到30歲我才看見她,並記錄下和她之間的變化。

一個拎不清的孩子背後, 是他與自我內在的斷裂。

我剛開始看見她時,她一直蜷縮在一扇半掩著的門後面,蹲在角落,低著頭流淚。我感受到她情緒低落、委屈、不安全、不自信的狀態。過去的30歲,她好像一直都這樣。


我突然意識到,那個“不開竅”的女孩,並不是真正的我。瘋狂外表下,是一個無意識的“自我駕駛”模式的人,正因為她沒有跟自己,跟自己使命連接過,所以是一具空殼而已。


她看似瘋狂“做自己”,卻不知道她自己是誰,所以不快樂。


那她到底要什麼呢?


於是,我開始慢慢關注“內在小孩” ,去體會每次“她”(情緒)到來時,背後的需求是什麼…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個人,站在講臺上,將知識通過演說的方式傳遞給聽者時,我感嘆這個職業太好了。過程中,我似乎被點燃了,內在生成了喜悅。我發現這是我想要去的方向,做一個傳播者、分享者。所以我在34歲,沒有任何資源的情況下,頂著巨大壓力,離開體制內的媒體,走進了培訓行業,從小白開始。


我感嘆當時的勇氣,事實上,人只要選擇與自己內在使命相一致的方向,即使被看成“你瘋了”,也會猶如天助,勇氣和運氣隨之而來。


當自己走在正確路上時,“她”也從半掩的門裡走了出來。當然這條路不好走,我看到“她”自己坐在小河邊,低著頭,晃盪著腳。 “她”依然不開心,是的,我也依然不開心,剛踏上的這條路並沒有那麼好走,處處都有挑戰,自信建立需要很長的過程。


這個過程中,我依然會躲避人群,尋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這讓我很舒服,因為我和“她”在一起。


很多工作需要突破舒適區,只有“她”在,我才敢往外走,“她”沒有情緒,我就知道,這事對了。


於是,“她”慢慢站了起來,即使還不自信的低著頭,即使也會放聲大哭,都沒關係,因為我們在一起。


衰老讓每個人恐懼,只要和“內在小孩”一起,即使擁有越來越少,我也相信,我和“她”能一起創造出更富足的未來。


因為當我們關注外界,會得到恐懼。而上帝在造人類時,早給了每個孩子富足的禮物:愛好、天賦、使命,用這些賺來物質財富非常簡單。


如何找到他們?只有一條路,和你的內在小孩一起,她會帶你找到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