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给美国“捐”一艘辽宁号航母?事情起源于SCI

  一、教育部重磅消息

  

中国每年给美国“捐”一艘辽宁号航母?事情起源于SCI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破除论文“SCI至上”提出明确要求。

  《意见》指出,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扭曲使用等现象,需要规范各类评价工作中SCI论文相关指标的使用,鼓励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评价工作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服务贡献、推动高等学校回归学术初心,净化学术风气,优化学术生态。

  

中国每年给美国“捐”一艘辽宁号航母?事情起源于SCI


  二、什么是SCI

  它是指被《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

  发表一篇SCI论文,可以向世界展示科学家的基础研究实力,提高科研人员在世界的知名度。对于某一学科而言,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一篇重要文章,就相当于在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一块金牌。

  

中国每年给美国“捐”一艘辽宁号航母?事情起源于SCI


  由于其发表难度高,在科学界影响力大,一度成为高校招聘、提升、考核和评奖的重要指标。

  王老师大学的一位导师就曾在SCI上发表过两篇论文,而且他年龄不大,在整个大学里也是受很多老师尊敬的。

  不过就个人的印象而言,这位老师特别内向腼腆,教课的时候像位大哥哥,还有点儿害羞,可能这就是真正做科研的人才吧。

  我们学校也有其他人在SCI期刊上发表文章,只不过不像我们那位年轻有为的导师一样,其他老师都是发际线后退的速度快于他奔跑的速度,眼镜片的厚度比啤酒瓶底还要厚。走路带风,霸气侧漏,在各大高校都比较抢手。

  不过我们就比较差了,学不到大师们的皮毛。考前全凭划重点,突击。

  

中国每年给美国“捐”一艘辽宁号航母?事情起源于SCI


  三、SCI的科研经费

  那为何有文章标题中中国每年为美国“捐”赠一艘辽宁号航母,事情来源于SCI之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SCI收录中国学者的英文论文321266篇,科研经费成本大约为295.56亿元人民币(包括少量国内英文版刊物)。单是中国学者在国外刊物发表文章的版面费,据有关专家粗略估计,每年可达到数十亿元人民币。

  而中国改造辽宁号航母的花费才约为24美元,折合人民币220亿元。说中国科研人员每年的科研成本能够为美国“捐”赠一艘辽宁号航母应该不为过。

  

中国每年给美国“捐”一艘辽宁号航母?事情起源于SCI


  最坑的是我国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版权属于国外,我国科研人员想要参考阅读这些文献,还需要花费巨额资金去购买,一年又得几十亿。

  四、树立新导向

  《意见》的出台,相信会对“SCI论文至上”的错误方向给予一定程度的纠正。

  无论是从人员的聘用、职称的评定,将会更倾向于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攻破科研难关为重点的方向上来,而不是削尖了脑袋去用蹩脚的英文为外国科研做嫁衣裳。

  相信意见的出台,会减少“论文专家”现象,让更广大的科研人员投身于科学研究,投身于一线,而不是研究如何给病毒起名字。

  

中国每年给美国“捐”一艘辽宁号航母?事情起源于SCI


  ?

  对于学术研究,广大网友是觉得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还是发表论文更重要呢?请在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言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