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难中他救下155条性命,人们对他感激不尽,但官方却找上了麻烦

一位在空难中成功迫降,挽救了整架飞机上155名人员生命的机长萨利在事件之后被民众和媒体吹捧为英雄。但结果的成功并不代表他的迫降行动符合规定,他很快就面临了美国运输安全委员会的质疑,

昔日的英雄转眼间将有可能成为罪人

空难中他救下155条性命,人们对他感激不尽,但官方却找上了麻烦

这位萨利机长是否真的是拥有伟大光辉的英雄,还是恪尽职守的普通人;科学的计算结果和人性的抉择这两者的博弈中,到底哪个最终胜出;以上便是这部影片呈现出的戏剧张力。在这部影片中萨利机长不再拥有英雄主义的宏大叙事,而是从平凡的现实视角切入,带领观众了解事件背后的故事。

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今天的人们高扬科学、理性,认为什么事情都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去解决,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它的弊端。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就批判了随着资本主义一同发展壮大的理性神话:人们越来越迷信科技和理性,在科技带来的便利中忽视了人本身的价值。

空难中他救下155条性命,人们对他感激不尽,但官方却找上了麻烦

马克思·韦伯

在《萨利机长》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科技只能告诉我们如何以最有效的方法正确地做事,而人的价值理性指导的却是如何做正确的事。以上与科学、技术相提并论的理性,马克思·韦伯称其为"工具理性",与之相对的具有人文精神的理性称为"价值理性。"

所谓工具理性,就是指一项行动只由功利的动机驱使,行动者为了达到预期目的,纯粹从最有效率、最有效果的方法角度去考虑,在这种考虑中往往忽视了人的情感和精神因素的影响。


空难中他救下155条性命,人们对他感激不尽,但官方却找上了麻烦

价值理性遵循一项行为的无条件的价值,背后蕴含的是人们对情感和审美的追求,其强调动机的纯正和手段的正确选择。

空难中他救下155条性命,人们对他感激不尽,但官方却找上了麻烦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小明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是他又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一次考试中他发现班上的第一名坐得离他很近,自己可以抄袭他的答案以获得好成绩。但是小明并没有选择抄袭,而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去发挥,取得真正的成绩。

小明深知诚信是人的良好品德,以此为动机选择凭自身实力做题的正确手段完成考试,这就是价值理性的体现。

空难中他救下155条性命,人们对他感激不尽,但官方却找上了麻烦

二、"祛魅"带来的盲信

人都具有这两方面的理性,这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当今时代的工具理性往往占据上风,这也是西方启蒙运动与资本主义发展以来的结果。影片中安全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专家做事时呈现的状态也值得我们思考。委员会的调查人员往往是冷漠地执行程序,专家们迷信数据计算得出的结果,俨然把自己置身于权威结构中的机械零件,对于科学和理性有着一种盲信。

空难中他救下155条性命,人们对他感激不尽,但官方却找上了麻烦

这种盲信也是伴随着启蒙运动和资本主义发展以来的"祛魅"进程所导致的。"祛魅"是指在现代社会消去了神秘主义的色彩,把一切文化和现象通过科学理性的方式去合理化。"祛魅"之后的世界就像退去了云雾一般明朗,一切事物都可以通过理性去把握。现如今,祛魅后登场的理性已经形成一种神话,这让人们充满了对理性的盲信。

"祛魅"这个词最初是马克思·韦伯借用席勒的概念去描述现代化、官僚化的西方社会。因其动机和过程都以合理的目标为方向,在这种社会中自然理解比信仰更具有价值。

像影片中飞机的乘客,他们相信理性一定能把握飞机的构造以及飞行原理,即使自己现在不懂但是自己也有能力搞懂,因此放心地乘坐飞机,但是飞机的危险和不稳定性只有少数人清楚。安全委员会的专家们相信计算数据给出的结果,认为飞机可以安稳地迫降在机场。却忽略了飞机故障到做出决策的时间和人为的影响。

空难中他救下155条性命,人们对他感激不尽,但官方却找上了麻烦

影片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萨利机长对飞机原理的深刻认识和凭借经验在关键时刻做出的判断,结局将会是一场悲剧。所以在祛魅后的世界,人们将自己的命运交由理性,对其潜在的因素置若罔闻,造成了一种盲信。

三、人性的胜出

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博弈中,最终是人性胜出了,影片的主角萨利经过了重重考验,证明了自己的行动充满人性的光辉。

空难中他救下155条性命,人们对他感激不尽,但官方却找上了麻烦

迫降事件的发生只占了影片的一小部分,但导演在萨利等待委员会调查的时间里巧妙地穿插进了整个事件的多个角度:乘客、空乘人员、救援组成员,以多个角度回放事件的全貌。通过对事件的全面了解,观众也在慢慢地形成自己的判断。

萨利机长在数次听证会中遭受了很大的压力,调查人员认为萨利年纪大了影响行动,所以在面对事故时的决策是非理性的、欠缺考虑的。

空难中他救下155条性命,人们对他感激不尽,但官方却找上了麻烦

而萨利正是在危机关头以自己40多年的经验,以自己的职业操守做出了最合乎人性的抉择。价值理性就是为了某个价值信念行事而不计后果的行为,他的行动服务于他对宗教、道德、审美等等价值的判断。萨利正是以这种无畏的精神和职业的操守为信念,选择了正确的方式拯救乘客的生命,在这种选择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显现出来,这就是人相对于机器的超越性。

空难中他救下155条性命,人们对他感激不尽,但官方却找上了麻烦

这个事件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对于萨利来说造成了很大打击。他不止一次从噩梦中惊醒,质疑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因为自己的迫降行为只要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而数据证明了自己可以安全地返回机场。安全委员会将这次事件定义为一场空难,自己是否让大家陷入危险中。

事实是人并不能像机器一样通过计算立马得出结果,人做决策的时候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即使是符合价值理性的抉择也不能保证最后能拥有好的结果。萨利的心头一直萦绕着一个问题:自己是英雄还是骗子?

空难中他救下155条性命,人们对他感激不尽,但官方却找上了麻烦

影片的最后给了我们答案,价值理性赢得了胜利。萨利在面对审问时回答:"大家都看到了机器的模拟运算,你们也一直在寻找我的失误,但是你们忽略了作为人类的因素。"

是的,人不能像机器那样面对危机时做最功利的计算,人类即使是35秒的决策时间都能导致结果的不同。在缺乏人文关怀的社会,工具理性成为了人们生活的枷锁。工具理性已经不再局限于科研、经济等系统性的领域,反而渐渐向人的生活领域入侵,改变着人们的观念。

空难中他救下155条性命,人们对他感激不尽,但官方却找上了麻烦

结语:

启蒙运动和资本主义带来的工具理性在影片中处于被批判的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定科技和理性给人带来的进步。从导演对那些安全委员会的调查员的人物处理就可以看出来,影片反对的是那些麻木不仁的,唯工具论的工具理性盲从。

美国运输安全委员会在这起事故中的调查效率,显示了由理性建立起来的社会机构的有效性,没有严密的安全规章制度,也没有可以放心乘坐的飞机。

在你的生活领域,有没有察觉到工具理性的入侵呢,跟大家交流一下经验吧。

文|影视头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