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过的所有书中,你最喜欢的是哪本书?

环球博览汇


这么久以来,你最喜欢哪本书,推荐一下呗?

目前很是喜欢的一本书是《如何在爱中修行》,美国的芭芭拉·安吉丽思的著作,张德芬翻译。



婚姻是一座围城。进入围城的人,自动屏蔽了表达的能力,变化为失语的儿童,完全让对方彼此去猜测心思。

这也就是翻译者张德芬要传达的意思:亲密关系中,我们每个人就不自觉地用和父母互动的模式开始运作,或者是下意识地让伴侣用父母对待你的方式来对待你。想一想,是不是有这样的习惯或者是做法?

表达是解决婚姻矛盾的首要问题

这让我不禁想到这样一种说法:中国的结婚仪式,往往把女方称为“新娘”,就是要这位结婚的“新娘”替代原来母亲——“老娘”的工作,开始家庭的延续。


不管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事实上生活就是存在这样的例子。

男A在外边和朋友相处,礼貌友爱,勤快嘴甜,什么都能够想的周到;一到家中,A就变了一个样子,沙发上一坐,除了看电视、玩手机,基本什么都不做。唯一做的就是指喝妻子一会儿端茶,一会儿盛饭,要么就是挑刺儿——这里没有擦干净,哪里收拾不争气。再不济,他就会发无名火,冲着妻子儿女一顿乱吼,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怒火。


你看,这就是典型的婚姻妈宝男,回到家中就是没有长大的大男孩,希望妻子像他妈那样对待他。当然,也有这样的妈宝女!都是没有搞清楚自己在婚姻中的身份,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于是,婚姻双方矛盾重重,就会走不下去!

怎么办?学会表达自己的诉求,向婚姻中的另一方坦率地表达,不要害怕失去爱。爱是在表达中一点点长大的。

沟通交流是解决婚姻的关键

芭芭拉把婚姻中的双方情绪比做一个关联的两个水箱,中间是一根水管。在亲密关系中,尤其是有了性关系之后,便会建立这种联系。(悄悄提醒一下有婚外情的友友们啊,第六感应很灵验的,估计和芭芭拉所讲的跷跷板效应有关吧!)

两个水箱里装的是彼此的情绪,一方压抑情绪,另一方就会通过水管来感知到对方的情绪,然后爆发易怒,替对方来发泄情绪。这就是芭芭拉的跷跷板效应。

如果出现了婚外恋,这就很糟糕了,四个人在遭受这种情绪的攻击,给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举个例子——

杰克和吉尔是夫妻,而哈维和吉尔有私情,哈维的妻子是海伦。杰克不仅受到妻子及其情绪的影响,还会受到哈维情绪的影响,甚至受到海伦情绪的影响。反过来,海伦也是这样。如果海伦压抑了情绪,那么杰克就会感受到,然后发无名火。四个情绪水箱连在一起,你知道有多复杂了吗?

所以,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企图通过外界寻求帮助,造成失衡,而应该是彼此好好表达、交流,按照重复法或者能量转化法,找到爱的表达通道,让爱回到婚姻中。

在爱中修行,让爱成长

在《如何在爱中修行》这本书中,芭芭拉还给我们介绍了爱的高潮——性爱。我就不在这里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读一读,对夫妻和谐是大有帮助的哦!


成功感情的基础不仅仅包括爱和相容,还要有方向感。感情有了方向才会成长。感情的方向由你和你的兴趣决定。

每一次痛苦都是一次成长。

无论如何,爱是不回原地踏步的,但是在婚姻中,只有一方在进步,另一方停滞不前就会造成情绪的紧张。这就是不成功的感情。因此,要能够敞开心扉谈谈自己努力的方向,和伴侣一起在爱中成长;否则只能面对分离,不要害怕孩子的接受程度,勉强的婚姻比离婚更可怕。孩子是能够感受得到父母的情绪的。


说了这么多,我想你应该明白如何在爱中修行了。那就是不断地表达自己,和伴侣交流、沟通,向着同一个方向,奔着同一个目标,携着爱快乐地成长吧!


思三一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现代汉语词典》,其次是.《鲁迅小说名篇》和《围城》还有梵高传和余纯顺先生写的徒步旅行游记。我有个习惯,喜欢在午后的寂寞时刻(下午两点左右,我把它称作寂寞时刻,也不知为什么,这个时段寂寞感油然而生)。寂寞了就去翻看老书(读过的书),这几本书是我翻看次数最多的。

但是一本书看过一万次,谁敢吹这个牛,我就敢!可能比一万次还多,没数过暂且就一万次吧。我做过编辑,几乎天天都翻看无数遍《现代汉语词典》。刚做编辑时,我的老师杂文家刘兴雨先生,送我一本词典,我当时的感觉是,这本书用过后收藏。我真是小瞧了文学文字编辑使用词典的程度,后来不仅翻烂了刘先生送我的那一本,做编辑几年居然生“吃”了好几本,都是用得实在无法用了才换新的。

那时候我们编辑之间做游戏就是背《现代汉语词典》,闹得我现在落个“毛病”,没事爱看词典,看里面的词句以及解释,感觉都是故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人魔怔呢,那玩意儿就一工具,有啥可看的呀?我觉得这就像商人爱数钱(这玩意儿也是工具),咱爱看词典也没错,都是个“职业病”。



小林作家


在我看的众多课外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当然要数《西游记》啦!

以前电视上也播放过《西游记》,看了几集我就被故事中的几个人物吸引了。2007年寒假,妈妈又为我买了一本《西游记》,这下把我高兴坏了,一连几天,我每时每刻都捧着书看。没多久,我就把一本书看完了。我不仅喜欢《西游记》中几个主要人物,还喜欢书中很多精彩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学到了很多新奇的知识,同时也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

《西游记》中有一身正气、目标专一、一心想去西天取经的师父唐僧;有神通广大、拥有百般智慧、嫉恶如仇的孙悟空;有好吃懒做、贪财好色的猪八戒;有任劳任怨、不离不弃保护师父的沙和尚。其中我最喜欢人的是孙悟空,因为他有很强的法力非常厉害;我最讨厌的人是猪八戒,因为他好吃懒做。

《西游记》主要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在取经的道路上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在众多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它讲述了由于悟空太顽皮喝了王母娘娘的玉酒又吃了她的仙桃和太上老君的金丹,才引起“孙悟空大闹天宫”的趣事。

我真喜欢《西游记》这本书啊!


西北强子


最喜欢的一本书是《道德经》

我曾告诉我的朋友,这本书值得我去用一生去知、去行。

很多人觉得它晦涩难懂,其实最主要的是在于你有没有兴趣去读,然后是有没有用心去读,最后才是它的文字是不是真的难懂。

我不敢说我读懂了道德经,我曾说过,我一辈子也读不懂它,就像尼采说的,它就像一口古井,永不枯竭,我无论如何也喝不完,我也不需要喝完,每一口都是满载智慧和喜悦的水。

值得用一生去学习、去践行!



古道西風


一生喜欢读书,好书比比皆是,枚不胜举,喜欢的书也难以罗列。比来较去,日前为止,最喜欢的算是《史记》吧。

认识《史记》,还是通过中学课文节选的几篇课文,如《陈涉世家》、《将相和》、《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救赵》等,文章写得十分引人入胜。后来学习历史,知道《史记》还是一部史学巨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近代文化巨匠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谓评价至高,无以复加。大学的时候买了第一套《史记》,闲暇时细细拜读,工作以后又买了一部不同版本的,一直以来置于案头。

读《史记》最喜欢的,当属三十世家七十二列传,入选课文的绝大部名篇都出自这两部分,不但人物的刻画传神,而且故事的叙述迭宕起伏,绝不亚于现在的小说。鲁迅先生所言“无韵之离骚”,正是在此。一部史书,竟写得这么传神,太史公笔法可见一斑。文以史载,史以文传,史乎?文乎?亦史,亦文,是文中精品,是史中巨传。

读《史记》最让人起敬的,还是太史公的史学精神。敢于写实,刚直不阿,虽是本朝帝王,亦是直言不讳,秉笔直书。正因为如此,太史公才得罪当朝,遭受宫刑之耻。有人说,《史记》之后再无史记。后代的朝代史,都是下一朝代编写,开始了本朝不写本朝史的惯例,也同时开创了为本朝讳的恶例。历史是科学,太史公的治史精神,永为后代人的楷模。


花开自飘香


我比较喜欢的书,就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阅读的是普及版的(因为经费有限),我喜欢这本书的理由主要以下三点:

1.\t人物的塑造。书中的主人公孙少平,孙少安都是农民出身,但因为接受过一定的教育,全然没有思想上的局限去甘愿一辈子做个农民。哥哥孙少安从砖厂开始干起,渐渐把村里的砖厂办得有声有色,最后有能力承包了县里的砖厂。弟弟孙少平不甘在村里做农活,跑到县城谋生。他背砖的同时也不忘学习,最后一路走来做了矿工,收入也翻倍。两个人物的塑造有血有肉,给人的感觉很踏实。

2.\t语言风格。我读路遥的作品并不是很多,目前只读过《平凡的世界》和《人生》。从这两本来看,路遥老师的写作风格是属于比较朴实的,故事一路读下来,有跌宕的情节,但不会显得突兀,很有代入感。故事虽然是虚构,但作者抛给读者的整个故事画面读起来却又是如此的现实和直击人心。

3.\t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两人因知识相遇,相互鼓励,相互促进,他们之间的爱情是纯洁而不掺入一点杂质的。孙少平跑到矿场里去当挖煤工人,田晓霞就借着工作的机会去看他,但那一次的探望,却变成两人最后的相见。田晓霞作为记者,在一场洪灾现场报道中被洪水吞噬,她眼前最后的画面不是家人,而是孙少平那微笑的样子,未来的美好也一并被卷入这滔滔洪水中。

《平凡的世界》被许多大家推过,很多人阅读后,都把此书当成是自己成长路上的启迪之书,都被书中的故事所感动。而我最喜欢的,是故事所要传达出来的奋斗和脚踏实地的精神,你会明白,所有的成功和美好愿望的实现都离不开“踏实”二字。





Mylife梅子酒


今天重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之前也读过的,当时也是觉得很晦涩,非常学术性,所以读完之后并没有真正从中汲取阅读的技巧。前几天我买来了纸质的书籍,决定再次重读,每读完一章节都有很大的收获。此时才发现自己之前真是错过了一本好书。

我强烈推荐爱读书的人都去认真读读这本书,这本久负盛名的阅读指南书籍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但这本书的作者是两个大学的教授,他们博览古今,有些语言很学术性,但我劝你不养放弃,一定要啃下来。如果你能够把这本书读下来,并把作者给的读书建议运用一部分,那么你读其他的书籍会获取比别人更多的理解,也懂得如何针对不同的书籍使用一样的阅读方法。

作者把阅读分为了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作者还具体给出了如何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在这里非常全面的概括了几乎所有类型的书籍。

当然,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的读者,那么你在读一本书时就要学会回答下面四个问题:

第一,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第二,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第三,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第四,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现在的我每次拿到一本新书我都会去问问自己这四个问题,这些问题帮我更好理解一本书。

当然其中更多的阅读规则还需要你自己去读,去体会并付诸实践。

(附上自己做的思维导图)



倾听风清


这么久以来,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西游记》,可能很多人很好奇,为什么会对这本家喻户晓的名著情有独钟呢?我的答案是,在我成长的不同阶段,《西游记》都给了我不同的启示。

初读西游,打开想象的大门

在我童年时期,最爱看《西游记》,因为它满足了我对另外一个世界的美好想象,孙悟空本领高强,会各种法术,孙悟空完全符合我心中对于英雄的要求。

我还记得那段时间,凡事有关西游记的东西,我都喜欢看,小说、电视剧、动画片,我希望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面还有各种未知的东西,等待着我去探索。

七十二变,筋斗云,小时候的我太喜欢这些东西了,那一段时间,我时常想象各种神奇的事情发生,自己在脑海中虚构出一片影像。

所以说,看《西游记》,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很幸运我的童年做到了它,让我度过一段特别难忘又美好的时光!

再读西游,敢问路在何方

中学时期,褪去童年的青涩,小小少年也开始会有烦恼,也会感受到压力。

中学时期好像不能再无忧无虑了,作业变多,学习压力也变多,有时候感觉笑容也会变少。

偶然有空闲时间,再打开以前经常读的《西游记》,很奇怪,给我的感觉完全又不一样了,以前以为闯关打怪是一件很酷的事情,现在却感觉充满了辛酸。前路漫漫,感觉看不到境头,在不远处,又有着未知的磨难在等待自己去功课。

中学时期的我心想,这不就和我一样吗?孙悟空师徒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可以取得真经,而那些课业压力和它们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于是我调整心态,以西游精神鼓励自己勇往直前,不断加油!

现在读西游,别有一番滋味

如今大学毕业后,感觉很少有时间能够再好好静下心来读书,在心血来潮的某一天,翻开许久未打开的书,找到了曾经最爱看的《西游记》,又是别样滋味,此事看的早已经不再是书,而是自己的人生,这本书,记录了我的成长,我很感谢它。

所以,这么久以来,我一直都很喜欢《西游记》,因为它在我成长的不同时期,给了我不同的营养,谢谢你,我的西游!


马小文说事


《群书治要》这本从唐朝,编辑下来的古籍。

1、国学典籍。

《群书治要》即是一部国学大著作,而且包罗了近50多圈,内容非常宏大。

2、修身经典。

《群书治要》通篇讲的都是教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3、治国经典。

《群书治要》当初唐太宗皇帝下令编撰,就是想,能够找到一部枕边的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宝典,时时提醒自己。把自己修身,治国落实好,并开创大唐盛世。

4、自我实现。

《群书治要》无论你如何学习,它无外乎就是:自我实现的历程。

让你转迷成悟,转凡成圣。这个过程,就是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从深渊到回头是岸的生命彼岸,走向幸福、成功、快乐、健康、圆满的人生。

5、管理实践。

《群书治要》是一部管理实践的,枕边书。

吸收里面古圣先王的,治国理政的经验、心得、体会,和智慧的良言启发。

管理是一门工具、学问、精神、方法,多位一体的一个大科目。

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是一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高度和一的系统,需用心实践才有所进步。

可喜的是《群书治要》有太多高维度的理论与智慧的结晶,地等着你拾宝,并把它用出来,发光发亮。


知周万物道济天下


当然是《红楼梦》。《红楼梦》位列中国四大小古典说之首,数百年来的大浪淘沙,不仅未能撼动它的地位,反而衔化出了一门新的学问~红学,自能证明其拥有深厚的文化价值。

在我看来;“如果单纯地将书看成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那未免也太过于肤浅了,如果是这样,那《红楼梦》也就不配称为四大名著之首了。

事实上,《红楼梦》表面上是写薛王贾史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但如果结合儒家思想中的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很容易对号入座般地将家族兴衰归为齐家一列。但齐家前承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后启治国,平天下。家在中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单位,它承担着为国提供人才 ,塑造精神,参与劳动,贡献财富等功能。

曹公披阅十年,增删五次,可谓是字字如金。书中的每一个故事,甚至每一个字,都有极为深远的意味。例如香菱学诗,痴迷者必有所成;鸳鸯平儿送别刘姥姥,赠物也当赠情;湘黛夜吟争诗,情自触物发而知命……凡此种种,还望诸公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