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之战,反秦势力不团结,楚军缺乏应变能力致使项梁战败身死

秦朝末期,陈胜于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而起,在众多势力中,项梁主导的力量一度成为最强大的反秦集团,章邯在出关后,重点打击的也是项梁,而项梁原本有机会一举击溃章邯所率秦军的,那样的话也就没有项羽在巨鹿之战扬名了,但是项梁最终在定陶被章邯击败身亡,可以说,这是各路反秦势力不团结,加之项梁已定的军事计划没有足够的应变能力,最终被章邯所击败。

定陶之战,反秦势力不团结,楚军缺乏应变能力致使项梁战败身死

其实项梁崛起成为秦末各路势力的主力,除了自身发展良好之外,得益于其出身,他是楚国贵族项燕之子,这使得他具备快速凝聚人心的光环,也就是说其他没有身份的人,都愿意投靠项梁,陈婴就是最好的代表。

《史记.项羽本纪》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婴乃不敢为王……於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项梁渡淮,黥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凡六七万人,军不邳。

陈婴是东阳县人,也就是今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镇东阳村,陈胜起义后,东阳县人也诛杀了当地县令,众人需要一个首领带领,所以陈婴被推举出来,当时陈婴被众人忽悠的是想当王的,可是他的母亲劝告他,本来陈婴出身就不尊贵,那么在那个时代,他称王又会得到几个人的支持,败亡是迟早的事情。

定陶之战,反秦势力不团结,楚军缺乏应变能力致使项梁战败身死

这也是没办法的,那个时代的确是出身决定了你的地位,不是说单纯靠拼搏就可以的,所以陈婴带着众人投奔了项梁,这对陈婴来说可以说是利益最大化,毕竟项梁成事了,他作为早期就追随项梁的人,功劳上不了,项梁败了,自己也只是追随者,罪责也不大,所以在项梁扶立楚怀王后,陈婴被封为上柱国,后来投奔刘邦, 也是封了后,他的曾孙女是汉武帝皇后,他算是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而以陈婴为代表,后来黥布、蒲将军等人先后投奔项梁,项梁得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充实力,成为最强大的反秦势力集团,一度拥兵六七万人。而另一面,章邯在说服秦二世释放囚徒组成反击力量后,先后击败陈胜一派的势力,最终项梁也成为了章邯必须面对的对手。

定陶之战,反秦势力不团结,楚军缺乏应变能力致使项梁战败身死

而说到项梁和章邯的交手,可以说是双方都没有想到的。

当时章邯领兵东进,在临济围攻魏王咎,齐王田儋率军救援魏王咎,结果被章邯偷袭击败,田荣手收集残兵败将退到东阿,项梁问讯后快速驰援田荣。

《史记.项羽本纪》居数月,引兵攻亢父,与齐田荣、司马龙且军救东阿,大破秦军於东阿。

《史记.高祖本纪》居数月,北攻亢父,救东阿,破秦军。

也就是说田荣被围事件打乱了项梁原本的计划,为了赵齐势力不被章邯一举击溃,他选择了救援田荣,并在东阿击败了章邯,这是项梁第一次击败章邯,历史记载中没有记载这次战役的细节,暂且可以理解为章邯在项梁田荣合力夹击下败走,此时的项梁是占据局势主动的,要是趁机死追懒打,奋力追击的话,可能也是有机会擒住章邯的。

定陶之战,反秦势力不团结,楚军缺乏应变能力致使项梁战败身死

多说一点就是,《史记》和《汉书》都是记载刘邦也参与了东阿之战,刘邦是因为雍齿的叛变,所以投靠了项梁,项梁增兵给他,他才击败雍齿的,此后刘邦就正式加入了项梁集团,那么刘邦有没有参加东阿之战呢?个人觉得,他是参与了的,有关曹参的记载也印证了这一历史事件。

《史记.曹相国世家》北救阿,击章邯军,陷陈,追至濮阳。

曹参作为刘邦属下,不太可能脱离刘邦而投靠项梁麾下,最有可能的就是他追随刘邦去攻打东阿,也就是说当时刘邦真的是跟随项梁去征讨章邯了,而且记载中,曹参还有“陷阵”的表现,陷阵就是攻入敌人的营垒或阵地,这意味着,刘邦所部当时处境可能是炮灰,也就是早期攻击章邯的部队,为项梁的主力部队击败章邯所部创造条件,毕竟刘邦投靠项梁不久,也不用太过爱护。

定陶之战,反秦势力不团结,楚军缺乏应变能力致使项梁战败身死

整体上来看,项梁在救援东阿的田荣时,是和章邯所部有过正面冲突的,最终章邯被击败,章邯撤出东阿,田荣逃离绝境,也就是说,项梁集团是有恩于田荣的,但是为何田荣会成为坚定的反项羽代表呢?这和他后来耍的一次心机有关。

此时项梁刚刚击败章邯,加之项梁集团成为实力最强的反秦势力,所以说项梁和章邯之间的决战不可避免,章邯在兵败东阿后,退至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坚守等待时机,此后局势则朝着有利章邯的方向发展,项梁最终兵败定陶,也是在这个大局势下发生的。

定陶之战,反秦势力不团结,楚军缺乏应变能力致使项梁战败身死

当时的秦朝朝廷虽然日渐衰败,秦二世这位继承大秦帝国家业的君主,把秦帝国带入了死路,但是在章邯被项梁击败的时候,还是做出了正确决策的,也就是集结关中兵力支援章邯,而且是毫无保留的支援章邯。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

《资治通鉴.秦纪三》是时,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无已......二世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面对关东日益严重的反秦势力崛起,秦二世选择的是无条件相信章邯,并且集中了关中最后家底,支援前线的秦军,可以说要是章邯有异心的话,打下一片根据地,之后拥兵自重,慢慢扩张自己的实力,秦二世也是干预不了的。

相对来说章邯还是没有野心的,不然的话,秦末的局势就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了,而和章邯实力增强相比,项梁则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虽说项梁一度拥兵6、7万,但是主要是各方势力投靠的结果,多少人愿意为项梁卖命,又有多少人是能战之士,都是未知数,而章邯所统帅的秦军虽不是秦军主力,但是武器装备和斗志上是不输项梁的。

《史记.高祖本纪》军濮阳之东,与秦军战,破之.......秦军复振,守濮阳,环水。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项羽乃攻定陶。定陶未下,去,西略地至雝丘,大破秦军,斩李由。还攻外黄,外黄未下。

章邯占据濮阳伺机而动,而项梁的打法就是,在尝试攻打濮阳失利后,转而向先行攻打濮周围的秦军据点,也就是其他各地守备力量不足的城池,主要是有项羽刘邦联军完成的,当时他们就先打了定陶,但是没有打下来,所以转而去打雍丘,外黄等地。

定陶之战,反秦势力不团结,楚军缺乏应变能力致使项梁战败身死

这里可以看出来项梁的想法,不能说在东阿击败了章邯就想一鼓作气灭掉秦军,加之章邯在濮阳坚守,项梁主导的楚军一时难以攻下,那么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趁章邯不敢从濮阳出击,而先行攻打各地防备相对不足的城池,为下一步和章邯决战做准备。

同时项梁在东阿击败章邯是在当年的七月,而定陶之战发生在九月,也就是说项梁在东阿驻扎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楚军的主力部队也必然在东阿附近驻扎,项羽刘邦所部只能说算是楚军的偏师,那么既然项梁制定了先行攻打濮阳据点的计划,为何主力却停留在东阿呢?

显然项梁也在等待时机,也就是等待齐赵联军的到来,毕竟项梁出现在东阿,根本上也是为齐赵两国击退了章邯,而且作为反秦各方势力,协同项梁击败章邯,也是合理的,只是各有所图的反秦集团又怎么会真心团结在一起呢?齐赵双方都想看项梁和章邯死磕,之后坐收渔翁之利。

《史记.项羽本纪》项梁已破东阿下军,遂追秦军。数使使趣齐兵,欲与俱西。田荣曰:「楚杀田假,赵杀田角、田间,乃发兵。」

《史记.田儋列传》项梁既追章邯,章邯兵益盛,项梁使使告赵、齐,发兵共击章邯......楚、赵不听,齐亦怒,终不肯出兵。

项梁在东阿救下田荣后,田荣回到齐国,攻击追逐齐王田假,因为田假是在原来的齐王田儋战死后被齐人扶立的新齐王,田荣不服啊,“老子在外卖命,你们和我玩这套?”所以从东阿逃出来的田荣击败了田假,田假逃到楚国,丞相田角逃到赵国,田角的弟弟田间也留在了赵国,田荣扶立了田儋的儿子田市为齐王,在这个时候项梁向田荣求援,按理说项梁救了田荣,田荣怎么也要表示一下,可是田荣提了一个项梁无法实现的条件,也就是要求楚赵两国诛杀田假、田角、田间三人才出兵。

定陶之战,反秦势力不团结,楚军缺乏应变能力致使项梁战败身死

其实这就是田荣拒绝项梁的说辞,楚王和赵王也要为自己未来考虑啊,要是自己有落魄的一天,投奔于他人,会希望对方按自己的命作为交换筹码吗?而且田荣的要求也不现实,语气间流露出的是命令的口气,这是要各方服从齐国的意思啊。

再者是项梁需要支援,赵国又不需要,田荣的条件是楚赵两国同时答应自己的条件,才会出兵,项梁最多能干预楚王决策,如何干预赵王决策,而且明眼人都知道,接下来的战争,是章邯和项梁的舞台,其他各方势力只要不主动出头,章邯是不会管的,赵国又怎会答应出兵,也更不会答应田荣的要求。

所以说项梁本是为了缓解齐赵两国的军事压力而到了东阿,但是面对楚军需要支援的时候,齐赵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想要坐山观虎斗,田荣拒绝了项梁的求援,间接导致了定陶之战项梁最终的战败,这也是项羽和田荣直接矛盾爆发的一个原因。

定陶之战,反秦势力不团结,楚军缺乏应变能力致使项梁战败身死

所以说项梁在东阿驻军,一来是休整以待时机,另外一点就是为等齐赵的援兵,但是人家都没有搭理项梁,至此,项梁没有选择了,他想对也不可能,他退,章邯还是要继续东进攻打楚国,楚军只能自己上了。

《史记.项羽本纪》项梁起东阿,西,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

《史记.曹相国世家》击李由军,破之,杀李由,虏秦候一人。

在已定的战术下,项梁直接拿下攻下了项羽刘邦之前没有攻下的定陶,算是拔掉了濮阳外围一座坚城,至于李由,也就是李斯的儿子是谁杀的,个人认为应该是曹参,只不过当时刘邦所部名义上是归项羽统辖罢了,其实这段时间,就可以看到楚军的作战计划了,项梁在没有得到齐赵援兵的情况下,选择了继续扫清濮阳外围的计划,为和章邯的决战做准备。

定陶之战,反秦势力不团结,楚军缺乏应变能力致使项梁战败身死

只是项梁有些大意了,他没有想到一直保持守势的章邯会突然袭击。

《史记.高祖本纪》秦益章邯兵,夜衔枚击项梁,大破之定陶,项梁死。沛公与项羽方攻陈留,闻项梁死,引兵与吕将军俱东。

其实当初章邯击败齐王田儋的时候,玩的就是夜袭战术,而项梁却没有相应的防备,的确是不应该,也就是说章邯抓住了楚军一个松懈的时机,一举击溃楚军主力部队,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期的项羽刘邦还在打陈留,并未向项梁靠拢,也就说,当时项梁并未有任何改变原定计划的想法,所以刘邦项羽还在四处攻打实力较弱的秦军,或许听到项梁兵败定陶的消息后,两人都无法相信吧。

《史记.项羽本纪》乃与吕臣军俱引兵而东。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

《义帝本纪》怀王见项梁军破,恐,徙盱眙都彭城,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

在项梁战败后,项羽等人是直接逃回楚地的,并且楚怀王也迁都彭城,盱眙(今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彭城是徐州,也就是说更加靠近前线了,有记载说是项羽主导的迁都,也有说是楚怀王自己主导的迁都,个人更相信后者,因为通过这次迁都行为,楚怀王增强了自己掌控权力能力,项氏集团在项梁死后,地位一度降低,多少被楚怀王所控制,不得不说,那时的楚怀王还是有一定魄力的。

定陶之战,反秦势力不团结,楚军缺乏应变能力致使项梁战败身死

而定陶之战后,楚军的布防也可以看出来,面对章邯的威慑,他们还是严阵以待的,摆出了三方相互拱卫的防守态势,只不过章邯做出了先打赵国的决策,让楚军有了恢复的机会。

总的来说,定陶之战,是项梁前期击败章邯,在局势上掌握暂时主动后,秦楚双方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章邯得到了兵力补充,而齐赵两国坐视项梁独自和章邯死磕,没有帮忙的意思,加之项梁计划的很美好,但是无奈现实太打脸,章邯一次夜袭就令其梦想破灭,兵败身死。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田儋列传》《史记.曹相国世家》《汉书.高帝纪》《义帝本纪》《资治通鉴.秦纪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