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還清房貸的“安心”了?高層重錘定調,2大措施為樓市保駕護航


未還清房貸的“安心”了?高層重錘定調,2大措施為樓市保駕護航

今年,樓市還有戲嗎?一直以來,房地產與經濟密不可分,有數據顯示,過去十年,土地出讓金貢獻1/5的廣義財政收入,而房地產相關稅收加上房企所得稅,佔整個狹義財政收入的1/6;就業方面,房地產+建築業共為中國今天提供5000萬個就業崗位,10年增長了2.4倍,現在達到5052萬人。易居CEO丁祖昱表示,房市還是經濟的壓艙石和穩定器。雖然這個表述放到現在,已經不合時宜,但看看我們周邊的親朋好友,搞裝修、做建築配套、賣鋼筋水泥,甚至五金、家電傢俬,全都跟房地產沾上邊。

正因為關聯行業多、產業鏈又長,房地產任何的風吹草動,總會引起各行各業的極大關注。比如,2020年1月,M2首次突破200萬億,距離2013年100萬億隻用了7年時間,這麼多的錢發出來,但我們的衣服、食品、農產品漲價幅度並不大,反而有些還越來越便宜。可見,樓市靠著源源不斷吸納的資金,逐步實現擴張,房價也由此水漲船高。但是到了2020年,樓市一改往日現狀,開始真正意義上的“靠天吃飯”了。

未還清房貸的“安心”了?高層重錘定調,2大措施為樓市保駕護航

別看線上賣房整的熱鬧,實際上也只能 “吊著一口氣”罷了。一方面,據克而瑞數據,2月34家千億規模房企合同銷售合計約為2414.93億元,較1月環比下降40.18%。其中,31家合同銷售金額呈同比下滑,僅恆大鐵建綠地三家2月銷售額實現同比增長。另一方面,國統局2月最新數據,房價上漲的城市從47個降至21個,而降價的增加到23個。隨著市場復工復產,雖說多地成交量逐步回升,但遠遠談不上火熱,只是基本恢復到去年四季度周均成交的6成水平,加上國家重錘定調,2大措施為市場保駕護航,馬雲擔憂要成真了?

一邊“放水”,一邊降利率,國家“曲線救市”,可以買房了?

近日召開的高層會議指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要抓緊研究提出積極應對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言下之意,“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會是核心,在未來一段時期內,赤字水平會提升,減稅降費,財政政策也有大動作。顯然,在全球寬鬆的預期下,我們的經濟環境也要變了。

未還清房貸的“安心”了?高層重錘定調,2大措施為樓市保駕護航

果不其然,時隔一天央行就把“水龍頭”擰大了。30日上午,央行公佈最新一次逆回購招標公告,將開展500億元7天逆回購操作,其中中標利率為2.20%,大幅降息了20個基點。要知道,逆回購利率是央行的3大貨幣工具之一,又是1年期MLF的風向標,與LPR利率有著密切關係。所以,此次利率大幅降低,我們有理由相信,4月份的MLF和LPR已經沒有懸念,而且至少降低有20個基點。不過在房說君看來,參考去年12月至今年3月,LPR力度都不大,所以,4月份大概率會是1年期,5年期或會小降。

不僅如此,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的監測樣本,2020年3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45%,環比下降5基點,為對應期限5年期LPR加點70BP;二套房平均利率為5.77%,環比下降4BP,加點102基點。具體來看,有30城首套利率環比有所下調,其中8個城市降幅在10BP以上,昆明首套利率環比降幅最大,達29BP,僅有4個城市的首套利率有所上漲,整體水平呈下降趨勢。很多人說,29bp的“打折”力度未免太大了吧。風波之下,沒有錢就更買不起房了,別說降房價了,哪能說降就降的。

未還清房貸的“安心”了?高層重錘定調,2大措施為樓市保駕護航

房說君認為,簡單來說,一邊是央行向市場精準釋放資金,另一邊是各大銀行降低房貸利率,2個措施的力度,完全不亞於一次“降準”,對樓市這種負債率高的行業,也會從中受益。這些年,買漲不買跌的心理作祟,使得樓市繁榮期,房子靠搶都買不到,一旦進入平穩期,買房人反而寥寥無幾,加上經濟的影響還有“餘震”,大家都還在勒緊褲腰過日子,能賺一點就代表虧少一點。自己都賺得少了,又怎麼願意給樓市買單呢?在房說君看來,為了讓需求轉換成購買力,降低利率或許還能 “曲線救市”,不僅與房住不炒並不矛盾,正在還房貸的也可以暫時“心安”了,如果之後LPR繼續下降,有好的城市和樓盤都值得看看。

高層時刻強調“底線”,馬雲擔心的或要成真,政策矛頭指向2類人,要麻煩了

而在近日央行四部門聯合新聞發佈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表示:今年八項重點工作之一,就是堅決落實房住不炒的要求,促進房市平穩健康的發展。在這樣的時刻,高層時刻強調的底線都是房住不炒,而此次央行和銀保監會又同時在場,可見今年的房地產金融週轉依然嚴格,類似於2016年的資金週轉速度,已然會成為歷史。這種形勢下,有兩類人可能麻煩了。

未還清房貸的“安心”了?高層重錘定調,2大措施為樓市保駕護航

表面光鮮,私下已是負債“纏身”的人

自從2016年提及房住不炒到現在,房貸利率已經上浮了4年之久,在過去兩年買房的,不少人甚至達到6.3%,資金成本抬高的同時,房價也是大頭。舉個例子,月薪2萬的小明買了套150萬的房子,首付50萬,等額本息30年,利率5.88%,月供6000元左右,扣除衣食住行消費後的收入,房貸收入比已經達到60%,是警戒線位置,此時任何的收入變動都容易出現斷供斷貸的風險。

還想在樓市“薅一把羊毛”的人

近兩年來,隨著國家定調房市的手段越來越嚴格,從2018年至今,百城房價漲幅都維持在3%-5%,與往年動輒10%相比,大漲的勢頭明顯得到了遏制。但是,過去的上漲路徑,讓很多人還保留著“薅羊毛”的思路,覺得買完房之後,趁著房產升值能馬上變現賣出去。如果是剛需倒也罷了,當地產商都沒有辦法將手中庫存變成現金,破產速度都在加快的時候,還在囤房的人,隨時都會面臨無人接盤的窘境,不僅羊毛都白薅了,別一不小心倒貼了羊腿。

未還清房貸的“安心”了?高層重錘定調,2大措施為樓市保駕護航

房說君有話說,從現在的形勢來看,現金流成了每個家庭、每個企業最珍視的東西,樓市以前過於順風順水了,以至於目前的情況,很多購房者、開發商、炒房者都還沒有反應過來。但是我們要清楚一點,在全球寬鬆潮的催化下,以往我們對房價的認知,已經不管用了。一方面降息山雨欲來,另一方面,就是人口。一直以來,人口城鎮化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最大潛在內需和持久動力,但是,這些年城市化的過於激進,造成一系列房價高、學位少、看病難的難題。

截至2019年末,我國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與發達國家普遍75%以上的城鎮化率相比,我國還有15%的發展空間。與此同時,我國的勞動力人口也在下滑。根據專家的預測,從2020年至2025年,勞動力每年減少375萬人,到2030年,每年減少500萬人。現在看來,馬雲曾擔憂的事或要成真了。此前他表示,如今大家都這樣買房子,將來我們的孫子、孫女,一個人至少要管5套房子,要養8個老人。可見,即便市場靠天吃飯也好,在現在大家都關心手中的錢的時候,也不會像前幾年那樣投機高漲了,或許能迴歸理性,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