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殷深源醉酒写空书

(姚襄(331年-357年),字景国,老羌姚弋仲之子,后秦开国皇帝姚苌之兄,最后在北方争霸战中死于前秦苻坚之手,年仅27岁。)

评说:殷深源醉酒写空书

野心勃勃的桓温大将军在他的专权之路上,又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老朋友殷浩。并且,殷浩也不是一般人,这个人曾经在墓地里面修行十几年之久,能和死人经常对话,能把一个明白的道理,三绕两绕就把人说糊涂,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小看的。当然,殷浩自有过人之处,但这不是桓温所担心和忌惮的,桓温忌惮的,是殷浩背后的老板——会稽王司马昱。

现在的桓温,虽然面对半路上杀出的程咬金恨得咬牙切齿,但是也不能把他怎么样。既然不能明着和殷浩撕破脸皮,那只能暗中较劲,看谁能笑到最后。桓温就连续上疏要求北伐,不断骚扰司马昱,但是司马昱根本就不想让桓温再次出面。只一个伐蜀就将朝廷弄了个鸡飞狗跳,要是你再北伐胜利归来,那朝廷中还容得下你啊?桓温看见自己的爱国理想一次次遭受打击,自己的爱国抱负朝廷竟然不闻不问,心中气愤交加,看来不动点手段,朝廷真的不知道桓温有几斤几两。他一气之下就从驻守的州郡,召集了5万精兵顺流直下,直逼建康,大军浩浩荡荡就驻扎在了武昌城内。用兵逼迫你们,看你们答应不答应!

评说:殷深源醉酒写空书

(桓温,字元子)

桓温的举动将朝廷大小百官下了个屁滚尿流,他们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看见了王敦和苏峻两位大将军正仰天狂笑,嘲笑东晋王朝的懦弱,嘲笑皇帝小儿的无能。桓温举兵直逼健康,他的意思很明白:你们朝廷别以为弄出个殷浩来,我桓温就怕了你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你们以为殷浩能耐啊?我呸!……想当年我们两个还穿开裆裤的时候,我骑着一只竹马玩,殷浩在旁边羡慕得流口水,当我玩腻了将竹马扔掉之后,殷浩立刻屁颠屁颠就将竹马捡了起来,玩个不亦乐乎。我丢弃东西,殷浩捡来玩,这就充分说明,殷浩永远会处在我之下。因为,三岁看大,六岁看老,我早将殷浩看透了。

而殷浩这段日子也不好过,桓温带兵军临武昌,这不明摆着是冲他来的嘛。看到此景,殷浩也害怕了,赶紧向朝廷打报告:“桓将军势头正猛,我还是到外地避一避吧。”殷浩的报告很快就被两个人收到了,一个是会稽王司马昱,另一个就是吏部尚书王彪之。王彪之看见殷浩临阵想当逃兵,就赶到司马昱那里劝说道:“殷浩这家伙太自私,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自己,一点也没为朝廷和你考虑啊。一旦殷浩离开,朝廷里就没有和桓温对阵的了,百官震骇,皇帝孤悸,在这个时候,朝廷肯定会找一个替罪羊来担此干系,那么除了殿下,还有谁能背这个黑锅啊?”

评说:殷深源醉酒写空书

游说完司马昱,王彪之又对殷浩说道:“你和桓将军本来就互相猜忌,现在已经不可能像原来那样和好如初了,既然这样,你离开朝廷就一定有好果子吃吗?依我看来,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静制动,让会稽王手书一封给桓温,示以款诚,陈述利害,桓温必定会还师。如果他坚决不走,那么再正式下诏遣还,他若再不听,那么就是想要谋反了。你可以大兴正义之师,征讨逆贼,那么天下自会响应,为何现在事情还没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殷大人你自己就先吓得如此狼狈不堪?”

殷浩听完长出一口气,感叹道:“决断大事难啊!今天闻君一言,豁然开朗。”会稽王司马昱马上就修书一封给桓温,深明大义、晓以利害,柔中带刚,桓温看后,惊惧不已,二话没说,赶紧灰溜溜撤兵离开了武昌。

桓温一直想北伐,都被朝廷压制了下来,但是现在北方人情汹汹,后赵分崩离析,确实是一个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好时候。朝廷也不傻,很想北伐,只是不想让桓温再次出头而已,所以,北伐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殷浩的肩头。

评说:殷深源醉酒写空书

(王彪之)

公元352年,晋穆帝永和8年,殷浩终于成了东晋王朝将北伐计划赴之行动的第三个人,另外两人当然就是范阳祖逖和中书令庾翼了。殷浩上疏给朝廷,请求带兵北伐许昌、洛阳,朝廷立刻答应了。殷浩便开始调兵遣将:让安西将军谢尚、北中郎将荀羡为督统,进屯寿春。在许昌,谢尚把前秦降将张遇给惹恼了,已经投降东晋的张遇再次反叛,同时,后赵的一些大将也纷纷领兵进攻殷浩的部队,这样一来,殷浩的北伐行动马上就被阻止,一直到当年3月份,还是劳而无功。

我们暂不说殷浩北伐受阻,回过头来再看看另一位牛逼人物姚弋仲,这个老羌姚弋仲曾经臣服石虎,后来一马当先,破西域高力反叛,为后赵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姚弋仲和另外一个著名的人物苻洪,当年都在石季龙手下做事,后来石季龙一死,后赵大乱,苻洪就归顺了东晋。公元351年的正月,苻洪的儿子苻健脱离东晋,建都长安,国号大秦,史称前秦。

评说:殷深源醉酒写空书

(姚弋仲,姚襄之父)

姚弋仲死后,他的儿子姚襄和前秦也干过几仗,不过毕竟人少势薄,被打的东逃西窜,最终姚襄就率领自己的族人和部队归顺了东晋王朝。姚襄毕竟也是英雄人物,所以在寿春,姚襄就和谢尚惺惺惜惺惺,成了很好的朋友,并且姚襄这个人身上有一股英雄气,所以东晋王朝的很多人都很喜欢他和看重他。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殷浩就把姚襄恨得咬牙切齿。那么我们就要问了,殷浩干嘛那么恨姚襄?姚襄难道和殷浩有仇?非也!只因为姚襄是英雄,殷浩非常忌惮,同时心理无法承受而已。殷浩的这种不正常的心理,会影响他的实际行动,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既然姚襄已经投降了东晋,那么就要收拾一下行装赶紧替东晋卖命。于是谢尚和姚襄就率领军队进攻反叛的张遇。前秦看见许昌危急,立刻就派遣丞相东海王苻雄、卫大将军昌平王苻菁率领两万精兵前去救援许昌。两军对垒,战于颖水之诚桥,谢尚大败而归,死亡1.5万人,谢尚败后就跑到了淮南,留下一大堆军械辎重留给了姚襄。殷浩的第一次北伐,就伴随着谢尚拼命奔跑的脚步声落下了帷幕。

评说:殷深源醉酒写空书

(殷浩北伐形势图)

别着急,不就是败了一次吗?没事,殷浩还是有机会的。也就是说,殷浩想要继续北伐,朝廷会再给他一次机会,仅仅一次,最后一次而已。第一次北伐,护军将军王羲之就苦苦规劝,殷浩不听,结果惨败而归。现在殷浩踌躇满志,想要二次北伐,王羲之还是苦苦劝谏,殷浩依旧不听。其实王羲之也不用说什么了,不久之后,治军和政治手段极差的殷浩就会彻底消失在历史的深处。

在殷浩第二次想要北伐的公元352年12月,北方又崛起了另一个帝国——前燕。前燕的开国皇帝是慕容儁,建都于蓟,也就是我们伟大的首都北京的前身,前燕建国之后,刚好有东晋的使臣出使本国,慕容儁得意洋洋地对使臣说道:“回去告诉你们南朝皇帝,中国北方无主,我已经被万民所推,当了皇帝了。”现在,殷浩面临的不是一个对手了,而是两个对手,两只刚刚醒来的老虎。

面对两只老虎,殷浩表现出来了强烈的“无知者无畏”的神勇气概,不但不严加整军,反而大搞窝里斗,斗来斗去,终于将自己搭进去了。事情要说起来也不复杂,还是和姚襄有关。姚襄是个枭雄,心怀贰志,殷浩就死看不上他,怎么看姚襄,殷浩怎么觉得别扭。况且,姚襄在北伐的过程中还趁机壮大自己的队伍,让殷浩更是气愤不已。殷浩想要北伐,但是姚襄刚刚归顺朝廷,底子不足,不想北伐,所以就带兵驻守在历阳,也就是当年苏峻起兵之处,厉兵秣马、休养生息。

评说:殷深源醉酒写空书

(前燕开国皇帝 慕容儁)

殷浩看着就更生气了,他首先将姚襄在东晋朝中做人质的几个弟弟囚禁了起来,还数次派遣刺客赶到历城想要刺杀姚襄。这些刺客个个仰慕姚襄的美名,到了姚襄的住所,不但不下手,反而以实情相告,这下子,一直蒙在鼓里的姚襄才惊觉原来有人一直想要他的命。恰在此时,安北将军魏统死了,他的弟弟魏憬接替了魏统的位置,殷浩立刻就派人勾结魏憬,让他带领五千人偷袭姚襄。

没想到,魏憬打仗水平不行,偷袭不成反而丢掉了卿卿性命,姚襄也不客气,将五千军马收为己有。这个结果是殷浩所不能接受的,殷大人给气得差点昏死过去。殷浩北伐已经开始,他不和敌人打仗,反而处处和自己人过不去,这种人要是能取得北伐胜利,那才是邪门了。

姚襄三天两头受刺客礼拜,心中也不好受,感觉到朝廷并没有完全相信自己,在东晋某些人的眼里,胡人永远是胡人,变不成汉人,不是我族,其心必异。姚襄也是被逼得实在没办法了,在自己及其家人的性命危如累卵之时,不出手反击那就是要引颈待戮了。

但是,姚襄不能先动手,或者即使动手也要先摸摸殷浩的虚实,他就派遣参军权翼向殷浩进行摸底。殷浩先把姚襄数落了一顿,认为姚襄不听朝廷命令,恣意妄为,大失朝廷所望。权翼反驳道:“姚平北英雄盖世,他现在诚心诚意归顺东晋,就是认为东晋现在有明主,没想到竟然和将军你产生隔阂和误会,我认为错在将军,不在平北。”

殷浩听后很生气,就说:“平北资性豪迈,生杀自由,又纵小人掠夺我的马匹,这是一个作为臣子应该干的事情吗?”权翼凛然说道:“平北不会妄杀无辜,他所杀的都是奸邪小人,这些人即使朝廷也不会相容,姚将军替你们杀掉了有什么坏处?”

殷浩理屈词穷,只好回了一句:“那姚平北为何要抢我的马?”权翼既生气,又觉得好笑,立刻回敬了一句:“姚将军是害怕你将来杀他,所以提前将马准备好,想自卫而已。”

评说:殷深源醉酒写空书

(权翼,字子良,先是跟随姚襄,后归顺苻坚,一员猛将,苻坚的心腹之一。)

权翼的一句气话,说得殷浩也哭笑不得,掩饰着哈哈大笑道:“姚将军何致于到此地步啊!”殷浩既然和姚襄已经翻了脸,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面,殷浩就应该小心提防,但是殷浩这个人估计书读的太多了,有点死心眼,他那么三番五次派刺客刺杀姚襄,刺客却一个也没回来,殷浩总能琢磨出来一点什么吧?没想到做了坏事的殷浩跟没事人一样,既然殷浩这么脑子不好使,那么就别怪被逼无奈的姚襄下手狠毒了。

殷浩北伐,当然也是和敌人斗智斗勇,所以,自认为聪明无比的殷大人就和前秦的大将梁安、雷弱儿私下勾结,并许诺他们二人,只要将秦王苻健杀掉之后,就把关中那块地方封给他们。梁安和雷弱儿是苻健的心腹爱将,殷浩的小小伎俩根本就是不堪一击,所以梁安和雷弱儿将计就计,就假装答应了。殷浩大喜,以为自己的计策成功了,就兴冲冲带兵前往长安摘取胜利的果实。

这哥们实在太没脑子了,他竟然派遣姚襄来打前锋!姚襄假装答应,先带兵北行,估计着殷浩的部队就要到了,就埋伏甲兵于半路之上,然后下假命令让军队撤退。殷浩一听大怒,就带兵追赶姚襄,等追到山桑,姚襄的伏兵大起,对殷浩的部队一番猛攻滥打,东晋军队彻底惨败,将辎重丢弃了漫山遍野,殷浩自己带着几个兵逃回了谯城。

姚襄没费多大力气就斩获万余人,士气大振。殷浩的第二次北伐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继续惨败而归。殷浩两次北伐失利,连朝廷也失望万分。大将军桓温这次终于逮到机会了,立刻上疏弹劾殷浩无能,北伐无功,令朝廷蒙羞,应该贬为庶人。司马昱无奈之下,只好将殷浩打发回了老家。

殷浩被贬之后,神色自若,就像在家里度假一样潇洒。但是,家人们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发现了不好的苗头,原来殷浩整天对着空中拿手比划写字,写的还是正楷,家人费了半天劲才看明白,殷浩拿手当笔,在空中书写的竟然是“咄咄怪事”四个字,每天写个不休不止。看来殷大人受得刺激太深,得了强迫症了。

后来,桓温认为殷浩毕竟是自己的朋友,人品还是有保证的,所以就和朝廷商量,想让殷浩继续出山为朝廷卖命,等书信送到殷浩手中,一直大书特书“咄咄怪事”的殷浩惊喜交加,一窜而起,大喊:“来人,拿笔来,我要给桓将军修书一封!”

评说:殷深源醉酒写空书

(殷深源醉酒写空书)

殷浩沐浴更衣,焚香跪拜,一番折腾之后,就开始恭恭敬敬给桓温写答谢信。第一封信是这么开头的:“桓大将军亲启……”等写完一琢磨不对劲啊,我要是称他桓将军,那是不是太见外了,毕竟我们是从小长大的朋友啊,还是叙叙旧为好。于是第二封信是这么写的:“吾友元子亲启……”等写完,殷浩又陷入了沉思,人家桓温现在位高权重,我直呼人家元子,桓将军会高兴吗?还是语气尊敬点为好。于是撕掉重来。

这封信到底怎么开头呢?写什么呢?殷浩思来想去,想去思来,愁得一天没吃饭没睡觉,再看他的身后,书信的草稿纸已经成堆,但是拿得出手的书信依然没有成型。为什么写封信都这么难啊!

到最后,殷浩把自己都写糊涂了,因为好词全用尽了,信还是没写出来。殷浩头晕脑胀,急火攻心,抓起一个信封,里面啥也没装,封上封口,自言自语道:“哎!啥也不说了,一切尽在不言中。”然后将仆人喊过来说道:“这是急件,速速送到桓将军府邸。”仆人一路小跑,将信送到了桓温的手中,桓温一看是殷浩的信,心中大喜,赶紧拆开来阅读,等打开信封一看,里面竟然是空的!

桓温勃然大怒,立刻将信封撕得粉碎,跳脚大骂殷浩:“好你个殷深源,被贬成庶人了还这么牛逼,竟然这么耍老子,你就呆在家里等死吧!”

可怜的殷大人,最终失去了再次登临朝堂的机会。公元356年,晋穆帝永和12年,曾经踌躇满志的殷浩最终抑郁成疾,病死在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