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中孔乙己穿着长衫,站着喝酒,为什么?

东北老乐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的创作背景。

《孔乙己》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

那么这篇文章的创作时期应该是新文化运动正进行的时候创作的,在文章中,鲁迅塑造了一个迂腐、清高、麻木、潦倒的旧式知识分子形象——孔乙己,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连一个秀才也没有考中,在内心深处,他放不下读书人自命清高的架子,鄙视劳动,因为没有正常收入,所以,日子越过越穷。孔乙己生活在新旧社会的过渡时期,其性格就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孔乙己善良朴实,另一方面他迂腐顽固,在旧社会,穿长衫的要么是有钱人,要么就是秀才(也就是所谓的读书人),古人有个思想叫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长衫也可以说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吧!也正是这件长衫成为他迂腐和死要面子的最强证据。

那么孔乙己为什么要站着喝酒呢!一般穿长衫的都是有钱人,出手一般都大方,喝酒一般都在那坐着喝,有时候点个下酒的小菜,茴香豆什么的,岂不快哉,吃着品着酒。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长衫还有短衫。短衫一般情况下,都站在店外喝酒。不要问什么原因,社会地位低。而孔乙己放不下自己的地位,但是有没钱。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仍旧穿着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站着喝酒。努力的把自己与那些短衫的人区分开来。由于没有收入,经常还会欠账。正是因为这情况,才有了: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不可谓不悲剧。


一忆一


鲁镇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可以到咸亨酒店要一碗酒,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上酒钱的四分之一,便可要盘素菜做下酒物了。酒、煮盐笋、茴香豆,在这里都不是奢侈品。咸亨酒店是提供包间的,在包间里,可以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但能享受此待遇的,都是长衫主顾。

在鲁镇,人大概分为两个阶层:短衣帮和长衫。短衣帮站着喝酒,长衫到包间慢慢地坐喝;短衣帮只能吃煮盐笋茴香豆这样的素菜,长衫是可以要比煮盐笋茴香豆贵上十几倍的荤菜的。我们还可以从小说的字里行间读出,短衣帮是穷人,长衫是富人;短衣帮是体力劳动者,长衫是脑力劳动者,即读书人。从这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鲁镇,读书人即是富人。从而也印证了前面提到的,孔乙己偷书是一种“劫富济贫”的行为。

但是在鲁镇,有这样一个人,我们无法划分他的阶层,他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孔乙己读过书,写得一手好字,可惜没有进学,属于脑力劳动者,应该穿长衫;但他只能站着喝酒,只能吃茴香豆,是穷人,应当跟短衣帮化到一个阶层。

为何本该穿长衫的孔乙己只能站着喝酒?因为他的家境并不殷实,他又没进学,又不会营生,所以越过越穷,最后只能站着喝酒了。

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人。

按理说,偌大个鲁镇,跟孔乙己同样境遇的,恐怕不在少数,但为什么只有孔乙己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相信每一个中学老师在讲到《孔乙己》的时候都会讲过,“因为他不肯脱去长衫”。但为什么他不肯脱去长衫呢?相信也有很多老师讲过“因为长衫是身份的象征”,这样说无不可,但我以为尚不够深入。孔乙己的长衫似乎又脏又破,似乎十几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乙己应该失意很多年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令他始终不肯脱去长衫呢?难道十几年的困窘的现实仍然不能改变他分毫吗?有个词叫“矢志不移”,这个世界上,能让人永不放弃的,只有志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我们知道,孔乙己心中有一个梦想,所有读书人的梦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不肯脱去长衫,其实是在告诫自己同时也在告诉这个世界,他孔乙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记得我中学的老师还讲过,孔乙己不肯脱去长衫是因为不愿与短衣帮为伍,这一点我实在不敢苟同,倘若他真的不愿意与短衣帮为伍,却又为何主动教小伙计识字,分茴香豆给短衣帮的孩子?还有人说,孔乙己不脱去长衫是因为不肯干短衣帮的活计,这我倒是赞同,但以往,对孔乙己这点多是


知忆读书


小说里前边有形容词“唯一的”,那时的乡农,穿长衫的和穿短档的属于二个阶层,到酒店喝酒,进店堂坐下来要几碟菜慢慢喝的都属于镇上的上层人,而干活穿短衣衫裤的拿几个子儿站在尺柜旁买一勺酒站着喝,几大口喝完就走了。孔乙己读书人,破落了,比干粗活的下人还没钱,所以他赊酒吃,站着匆匆解一下酒瘾,穿件破旧长衫,被作者一下子点明了作品的趋向。


ASSam


答:刻画了孔乙已他穷困潦倒却又想保住读书人的自尊,虚荣心十足的性格特点。

这句话表明孔乙己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和思想意识的严重矛盾,充分说明了他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课文用短短的一句话,点明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点

这件长衫,历来饱受诟病,成为他迂腐和死要面子的最强证据。我们的思维是这样的:你孔乙己已经混得这么惨了,就不要穿长衫了;你穿长衫也行,那就穿件好的,至少你也得花钱到里屋坐着喝酒;你只能站着喝酒,又是这么脏破的长衫。

我们把衣服与身份画上了等号,以此把孔乙己的人格和尊严戳得如同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


winner谢永勤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塑造的人物,这篇小说出现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孔乙己是经常到咸亨酒店去喝酒的。到咸亨酒店喝酒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穿长衫到店后要几个小菜一壶酒然后踱到里间慢慢的坐下来喝酒的人(这种人或者是有钱起码不穷,或者是有一定地位起码不是靠出苦力挣钱)。另一种是“短衣帮”靠出苦力赚钱糊口的人,他们是没有钱的所以只能站在酒店柜台旁边温一两碗酒喝了就走的人(当然是没有菜了)。

而孔乙己不属于这两种人。孔乙己自己穿长衫(孔乙己勉强穿一件很久很旧的长衫)就是向别人表明自己是读过书的人,是与那些“短衣帮”不同的人。但是孔乙己又没有钱所以只能和“短衣帮”们一样温两碗酒站喝,孔乙己为了与那些站喝的“短衣帮”有区别于是又要一碟茴香豆(当然经济条件允许时),于是在咸亨酒店就有了这么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杨老师和他的学生们


一个有文化会认字的穷人,过去绍兴这个地方做苦力的都是穿露着两只胳膊的褂子,唯有读书人才穿长衫,而富人一般都是坐着喝酒的,那个时候绝大多数的读书人一般还是比较有钱的,鲁迅先生的文章总是可以用寥寥几笔就能刻画出这个人曾经是做什么的现在是做什么的,,孔乙己是唯一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人,说明这个人过去读过书也许曾经有过钱但是现在落魄成穷人了。而且即使成为了穷人也没有放下自己读书人的架子。长衫依然穿在身。


谁是我知心


一般学者着长衫,战而不坐的原因,一者不屑与酒徒为伍,二者不愿怕是被酒徒奚落找了晦气


司汤达尔


孔乙己是鲁迅笔下的独特的人物形象,他是站着喝酒却穿着长衫的唯一者。

到咸亨酒店喝酒的一类人是穿长衫的,到店内慢慢的坐喝;一类是短衣帮打工者在店动外站喝;而孔乙己是另类。

孔乙己穿长衫,仅此一件,“似乎十多年没有洗也没有补”,他要摆出一副读书人的姿态,在众人面前显示有知识有文化,可是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穷困潦倒,没有钱只能在店外站喝。

鲁迅用独特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成功刻画了孔乙己这个科举制度下没有爬上去的下层知识分子可悲可叹,可憎可惜的形象,揭露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无情鞭鞑了封建制度世态炎凉,人心冷漠,腐朽黑暗。因此,孔乙己是闪耀着鲁迅伟笔光辉的典型人物形象。


nie达侠


孔乙己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是迂腐守旧的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一个人,身处下层,却不与下层为伍。孔乙己是封建制度读书人的缩影,狂乎所已,中毒之深,实于人不耻。从孔乙己悲剧的一生,我们应该受到深刻的教育。


七星文理


《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写的的一部短篇小说,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小说成功塑造了孔乙己这一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的双重毒害下,精神上自命清高,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好喝懒做,穷困潦倒,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小说中的孔乙己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出场,又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死去,其悲惨遭遇让人感到窒息,悲冷心凉。作者正是通过这一形象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也是鲁迅反封建思想的体现。

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就在鲁镇的咸亨酒店里上演。咸亨酒店这个狭小的人物活动环境其实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因为来这个酒店的人其实是有等级区分的。短衣帮是一个阶层,是穷人,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来咸亨酒店,是“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长衫顾客是另一个阶层,是富人,处于社会的上层,有身份也有地位,他们可以“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那么,孔乙己身穿长衫,可以“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吗?不可以。他可以像短衣帮一样吗?不可以。他是比较特殊的一个阶层,是与前两者都格格不入的局外人,因此成了“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恰恰反映出他在这个世界是毫无地位可言的。

在作者的笔下,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既不属于长衫主顾,也不属于短衣帮。因为在孔乙己的心里,自己虽然穷困潦倒,却是有知识的人,虽然不能与长衫主顾为伍,却也不能也不屑于与短衣帮为伍,自己是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然而事实不是他想的那样,也不是人们认可的那样。长衫客拿他肆意欺压,短衣帮拿他任性取乐;长衫客是冷的,掌柜的是冷的,短衣帮也是冷的;穿长衫的打断了他的腿,穿短衣的蚕食了他的心,掌柜的在他丧失生存能力之后只记得那几个钱。在那个冷酷的社会里,他哪有生存的权力!他只有在冷漠里慢慢死去!

“穿长衫”是他不想失去一生追求的地位、身份,“站着喝酒”是他不想失去自己作为读书人仅有的尊严,而这一切他都无法拥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