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春来,我们欢聚在熟悉的校园

今年的寒假不同往年。病毒肆虐,不出门是每个中国人的应尽义务。不串亲、不访友、不聚餐是这个春节的特点。一家人在家里冬眠,不知道何时才能想出就出。觉睡到自然醒,看电视、阅读、吃饭、睡觉等,曾经想象中的慵懒活法都实现了,日子些许惬意却有些无聊。

时间在不断蛰伏中悄然行走。春节至今,半个月已溜走,我始终未出门,真的像坐月子一样,必要的购物都由老公代劳。关注疫情是每天必做的事情:新增几例、确诊几例、全国、各省数据,浏览曲线图,期盼拐点出,尤其关注河南省数据,疫情最严重的地市是信阳、南阳、郑州,洛阳的具体数据赫然刻在心中,确诊了多少例,分布在哪些区、哪些小区,离我们居住地远近。截止昨日,离我比较近的恒大有一例确诊,离家更近的十五局家属院、银行小区共三例确诊。想想有些害怕,庆幸今年没回南阳老家,庆幸最近一个月没去五三七,也不敢出小区大门,让万一被传染变成不可能。

正常情况下,过了正月十五就要开学,疫情愈演愈烈,开学被延迟,“停课不停学”的信息在朋友群、各个公众号轮番涌现,想想不断哭闹的二宝、视电视机为宝贝的大宝、抱着手机不放的老公,我着实紧张了一番,赶紧上网找电子课本,制作PPT,询问被培训过的同事,如何上直播课等,最后接到学校的课程安排,只开语数外物化等科目,总算暂时危机解除。时势造英雄,在这关键时期,各种网课软件摩拳擦掌,网上授课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教师被迫成为十八线主播,一片“停课不停学”的热闹景象。同时,网上讨伐和调侃这种教学方式和授课教师的声音不绝于耳。确实,这种网上授课方式是应对疫情的特殊教学方式,实属无奈之举,效果不得而知。教师的直播能力、学生的自觉性和注意力集中度、软件的熟练程度、网速的快慢以及不可预知的突发情况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盼春来,我们欢聚在熟悉的校园

禁出期间,教师在家里传道授业解惑,其教学氛围之奇妙和尴尬可以想象:孩子、家务、油盐酱醋等是必须关心的,监督孩子上网课、完成作业、批改、拍照、上传,协助孩子完成各个兴趣班打卡任务,关注工作群动态,及时完成领导布置的临时任务,上直播课,这种教学方式仿佛透着缕缕油烟味。有优秀专业教师的名校同步课堂就另当别论了,如若近期不解禁,还是需要探索更适合的网上授课模式。

想念正常的生活,想念想出就出的日子,想念各司其职的日子,想念暂别已久的学校,想念可爱的学生们。这个寒假真的有点长,原来,正常的工作、学习其实是最幸福的时光。盼春来,我们相聚在熟悉的校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