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黑炭"不黑:一生政绩平平,却受百姓爱戴,只因敢说

人称"包黑炭"的包拯,竟是一个白面书生,这是怎么回事呢?民间传说包拯断案如神,可欧阳修却说他"学问不深,思虑不熟",究竟孰真孰假?

一说到包拯,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是一张黝黑的脸庞,脑袋上刻个月牙,可现实中的包拯真长这样吗?宋史里没有记载,我们只好来看看流传于世的画像,通过包公祠藏包公像,还有故宫南熏殿藏包公像,他其实虚发白脸一点也不黑,包括包拯后代收藏至今的画像,也能看得出包拯是一个白面书生,不仅不黑还是个帅大叔。

但若包拯不黑,为什么后人都称他为"包黑炭"呢?

有专家研究,可能是受了戏剧表演的影响。为表现包公的铁面无私,粉墨登场的包公被设计成黑脸造型,且越涂越黑,流传至今就造就了包公黑脸的形象。

可能又有人会问了,就算他不黑,那头顶上的月牙又是怎么回事?

早在宋元话本中就有人说包公凭借此月牙穿梭阴阳两界能断无头之案,后来民间解释说,这月牙是包拯被父亲遗弃时被马踩伤才留下的一道痕迹,但事实上包拯父亲是进士出身,家中两个哥哥幼年早逝,他既为官宦子弟,又是独子幼子,绝没有可能被父亲抛弃,奈何传言太广,传着传着就说包拯真长了颗月牙。

这些传言还不是最离谱的,最离谱的当属包拯断案,后市流传包拯查获的案件足有上千,但他任职府尹不过一年多,这可不是包拯"我给你三天时间"而是"包拯我给你一盏茶的功夫"!而历史上也没有王朝马汉,更没有公孙策、展昭,就连铡美案里的陈世美也查无此人。

历史上的包拯政绩平平,欧阳修更直接说他"学问少做事缺乏思考",但为什么老百姓不爱戴张公李公偏偏喜欢包公呢?恨不得将全世界所有最美的称呼都安在他的身上,那包拯到底做了些什么让百姓如此爱戴呢?

首先,他简化了办案流程。在电影、戏剧中我们常看到老百姓在堂前击鼓鸣冤,这实际就是是包拯的杰作。在此之前,百姓们想要伸冤,得层层递交状纸,若要告发权势,中途就可能被拦截,随便一个案子都要上下打点,甚至等上三五月,哪能直接喊冤?

第二,包拯为百姓办事不惧权贵。据《宋史》记载,他上奏弹劾了包括宰相在内的61位权臣,其中就有贪污受贿的王奎。那时候,王奎直接对奋起百姓滥用酷刑、大肆杀戮,但因他势力异常稳固,朝野竟无人敢言,唯有包拯连续7次上奏弹劾,最后他竟然指责宋仁宗滥用亲信,这样大胆敢言的包拯最后还是罢免了王奎。

没有包拯谁来为百姓申冤,因此即便历史中的包拯不黑,头上也没有月牙,也算不上神探,但他为百姓说话,为人民做实事,就算人民把他夸上了天也是情理之中。


这样没有政绩却为百姓做事的官你喜欢吗?留下你的意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