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估值有多少?

用户68377281266


5月3日,小米提交招股书,正式申请赴港上市。当日早间,《第一财经》从接近小米IPO中介方人士处获悉,小米保荐人、投行、潜在投资人普遍接受估值至少在700亿美元,IPO后短期内,小米市值超1000亿美元把握很大。

此前,全天候科技独家获悉,小米希望其今年上市,估值更是期望达到900-1100亿美元。而招股书显示,此前,小米共完成了9轮融资。公开信息称,2014年12月,小米最后一轮融资后,其估值达到了450亿美元。这样看来,小米的估值几乎要涨近一倍。

对于如此高的估值,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研究部主管洪灏对腾讯《一线》表示,如果700亿美元估值属实,小米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但他也坦言,这个估值太高了,高过很多同类型的公司。

小米到底靠什么支撑起如此高的估值呢?

在招股书中,它将自己的商业模式归纳为“铁人三项”:硬件+新零售+互联网服务。

从硬件来看,小米目前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且多个智能硬件销量第一;它还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级IoT平台,连接超1亿台智能设备(不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

从互联网服务看,这已经成为了小米主要的营收来源。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分别为32.4亿元、65.4亿元、98.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4.7%。另外,小米用户群不仅规模大,且活跃度高。截至2018年3月,用户每天使用小米手机的平均时间约4.5小时,MIUI月活用户超过了1.9亿,用户规模、活跃度、使用时长等指标均达到国际一流互联网公司水平。

确实,从产品定位、营销和渠道方面,小米和当初的联想都存在一定的相似。但为何现在两家公司差别如此大呢?

究其原因还是两家如今的“反应”差别大。联想现在处于“守业”阶段,家大业大,机构臃肿,对市场反应慢;而小米仍是“创业”阶段,一心想做大做强,拼劲十足,最终结果也就有所差别了。


全天候科技


小米手机主要是靠他的运营取胜,不过小米也开发出了自己的手机芯片。

小米手机是互联网手机的开创者,在你眼里有技术的华为也跟着小米学,开了一个华为荣耀系列手机。

小米互联网手机的精髓就是压缩成本。小米的压缩成本不是牺牲品质,做山寨机,而是通过高效运营来压缩成本,最终打出了跟山寨机差不多的价格,使山寨机的生存空间变得很小。

小米压缩成本的一个手段就是通过互联网营销,不请明星代言(早期),不开线下店(早期)。压缩了这些成本,卖良心价格,让利消费者。

其实小米应该还有一个手段,那就是控制制造成本。小米的库存不多,但是周转快,也就是说,小米尽量减少压货,生产多少卖多少,不剩下来。手机卖剩下来,那都是成本啊。所以,很多人骂小米耍猴,其实小米是想不留库存,不敢一次性生产太多。

正是小米让中国的品牌手机大降价,山寨机失去大部分生存空间。

其次,小米生态链。

小米生态链,很多人其实都误解了。小米生态链企业不是小米的全资子公司。只是小米入股的公司。

也就是说,小米和顺为资本(都是雷军是实际控制人)入股,小米生态链企业的创始人也持有一部分股份,以这种合资的形式来做企业,这个企业贴小米的品牌。

因此,小米生态链和贾跃亭,这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贾跃亭做的生态链,那是以乐视网视频会员为基础,其他的都是围绕着乐视网转的。贾跃亭亏损卖硬件的目的是想通过乐视网会员来收回成本。其实不过是个谎言,这种模式根本走不通。手机和汽车与视频会员能结合吗?骗小孩玩的。所谓销量,他都亏损卖了,谁能拦得住他?贾跃亭其实不是一个颠覆者,就是一个搅局的人,其实这种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破坏行业规则。人家都跟着小米学做互联网手机,怎么没人跟着乐视学做生态?

小米生态链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品牌战略。

大家看看美的的产品:

美的电器是只做一种产品吗?美的也做几十种产品。任何一家大品牌的电器,都做几十种产品。格力只做空调?你去格力官网看看,格力也做了几十种电器,我就不截图了。华为只做手机?华为也做了至少几十种产品。

这就是一种利用自己的品牌价值来扩展品类,进行多元化发展的战略。任何一个成熟的大品牌都会做。为什么你们就针对小米呢?

小米的生态链是一种创新。

其他的大品牌,都是自己扩展品类,都是持股100%的子公司在做。而小米是采取合资的形式在做。模式上就是一种创新。

其次,这种模式降低了小米的风险,由于是投资,一种产品卖不好,亏的不多;同时小米可以专注地做手机,他的生态链企业也可以专注地做生态链产品,能最大限度的激发活力。

再次,这种模式可以快速地扩张品类。

小米的高估值在于他的前景。

小米生态链产品是最全最丰富的,同时这么多产品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物联网平台。

小米生态链产品将来也可以与小米之家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小米生态链产品之丰富完全就可以支撑起小米之家的运营,不单单靠手机。

其次国际化,小米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在国际上还是很有市场的。小米目前已经在印度占到销量第一了。东南亚市场和俄罗斯市场反响都不错。将来的潜在市场还包括东欧、南美、非洲。可以说,经济欠发达地区,小米的产品都会受欢迎。经济发达地区也可以尝试,不过最好摆脱自己廉价的品牌形象。


GRIDMAN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

今天的小米上市,不用估值了,直接是市值了。

今天小米上市,跌破发行价:2018年7月9日,小米在香港正式上市。小米股价的开盘价16.6港元,对比一下17港元的发行价,一共下跌2.35%。如果按照16.6港元计算的话,小米集团市值达到473.26亿美元。那就是最后一轮按照450亿美元参与融资的机构,很有可能是赔钱或者是收益不高的了。

在此之前,小米的估值最为靠谱的是450亿美元左右。但是从去年的时候开始,就有媒体说小米的估值超过千亿美元。如果按照千亿美元的计算,雷军可能会成为中国首富。

在开始上市之前,小米本来可以成为第一个可以在港股和内地CDR上市的企业,但是因为存在不少的问题,撤回了CDR,无限期推迟。不久,小米主动调低上市的报价,表示是让利给股民。

但是在上市之前,不少机构就给出了低于发行价的报价。在上市的当天(也就是今天)直接跌破发行价。

这些金融机构都是把小米的招股书翻个彻彻底底,把小米研究得透透切切的才给出的报价,具有非常高的指导意义。

这就证明,小米本身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也是正常,因为小米实在成长太快了。有一些功课还是需要补的。前辈们踩过的坑,小米都需要踩;前辈们经历过的东西都必须给经历。

而且小米的市值已经超过450亿美元了,实在不低了,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本去解决不少历史的遗漏的问题了。到底未来走出什么样的道路,让我们拭目以待。


太平洋电脑网


国金证券分析师唐川认为,每股18.82港元是目前小米估值的上限。


小米到底值多少钱是市场关注的一个焦点。

国金证券分析师唐川在周日发布的研报中称,基于基本面估值,对小米集团给予“减持”评级,12个月目标价16港元。他还称,每股18.82港元是目前小米估值的上限。

唐川认为,小米是一家重构了人(用户)、货(产品)、厂(供应链)、场(零售渠道)全产业链的新型科技消费品公司,是近十年来中国新涌现出来的最优秀企业之一,并有潜力成长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但是好公司并不等于好股票,这之间还差着一关:估值。

由于小米是一个结合了硬件、新零售和互联网服务的科技消费新物种,在业务上并没有可以完全对标的公司。因此 ,唐川从成长性、现金流、分部加总法三个维度进行了衡量。

首先,从成长性来说。下图中列举了全球在科技硬件、互联网和新零售方面的龙头企业作为PEG估值的参考。剔除PEG偏高的三星和亚马逊之外,得出全球可比公司平均PEG为1.15。

按小米2018-20年36.7%的预测净利润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可计算出42.2倍的2018年PE,进而得出4213亿港元市值或每股18.82港元,这是目前小米估值的上限。

从现金流角度来看,在10.6%的WACC和1%的永续增长率假设下,得出小米的企业价值为3397亿港元或每股15.18港元的合理价值。

最后,采用分部加总法(SOTP),从不同业务角度来测算一下估值水平。

目前,小米最重要的业务还是智能手机。在智能手机部分,唐川选取了15倍的预测PE,略低于苹果的16倍。

国金证券看好IOT与生活用品业务的前景及其对中国消费产业链的推动作用,给出了较为乐观的50倍预测PE(以电商公司平均估值为基准)。

互联网服务方面,参考港股和A股相关企业的估值水平,给出40倍的预测PE。其他业务给与10倍预测PE。在这个框架下,小米的企业价值为3133亿港元,相当于每股14.01港元。

综合PEG、DCF和SOTP三种估值方法,取平均值得出小米合理价值为3581亿港元,相当于每股16港元,低于小米的IPO发行价17港元。

综上而论,国金证券对小米给与了“减持”的评级,12个月目标价为港币16元,相当于35.9倍2018年PE。

对于小米IPO后的股价表现,唐川预计,在上市6个月后将面临早期VC和PE股东减持的巨大压力。这是因为小米在历史上共有九轮优先股融资,合计融资金额达15.8亿美元。

从上图可以看出,九轮融资的时间在2010年9月至2014年12月之间,基本都到了风险资本需要退出的时间段。除了F-1和F-2轮之外,其余轮次的投资者均获利丰厚(相较于发行价17港元而言),因此禁售期满之后的减持是可以预期的。

小米7月9日就要上市了。作为新物种的小米,到底能撑起多少股价,我们拭目以待。


36氪


小米500亿美元以内,我在其它回答中分析过,小米有太强的对手,不确定性很大。


西格玛的化学


要看估值,就要先来看业绩。

2017年,小米营收破千亿大关至1146亿元,增长67%,经营利润为122亿,但净利润为亏损438亿。

不过,这个亏损是「有水分」的,由于互联网公司融资时给投资人发行优先股,这部分优先股在财报里会被认为是对这些股东的负债。从下图可以看到,这部分负债2017年高达540亿,因此,如果扣除这部分影响,加上扣除20亿所得税后,小米的经营净利润大约在(540-438)102亿人民币左右。小米财报:

按照1000亿美金市值、经营税后净利润102亿计算,市盈率PE约为63倍;但按照招股书的非国际财报准则经调整净利润(53.6亿)计算,市盈率PE为118倍。

不过,对于最核心的估值,目前也众说纷纭,从680亿美元到800亿美元,再到2000亿美元。

据一位基金投资人透露,4月份某小米专项基金完成了近2亿元的小米股权的交割,其IPO前的估值超过800亿美元,IPO市值应该在900-1200亿美元;根据财联社的消息,小米基石投资者定价在800亿美元以上,而IPO定价基本确定在1000—1200亿美元;此前,德意志银行的一份报告显示,小米的估值在847亿-1629亿美元。


富途证券


小米到底值多少钱,网络上的传言从100到2000亿美元都有,小米或许不是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但是毫无疑问小米一定是估值争议最大的独角兽。

产生如此之大分歧的原因也很简单,小米的业务在于一个他是一家几乎无中心化的公司,且这样的公司在未上市之前你是没有办法摸到他的脉络的。如果我们粗糙的分析一家公司的估值计算原则,虽然方法很复杂,但是大体的逻辑是清晰的。即理清楚这家公司的中心业务,然后再看一看他的盈利业务是由哪些组成的,然后评估一下中心业务在整个大盘子之中的位置和份额,再看一看盈利业务所处的市场份额就能估算出来这家公司的大概估值。

传统的中心化业务模型

举个例子,百度的中心业务是搜索,而百度在中国市场的搜索份额在75%以上,百度的盈利业务是竞价排名广告,中国2016年的互联网广告业务规模在2950亿左右,其中百度占据了705的份额,这已经落后于阿里巴巴了,当主要盈利业务落后于竞争对手,这不是个好消息,所以近几年百度的市值的的确确与阿里和腾讯相差巨大。

而到腾讯和阿里身上,这两家公司的强大在于他们拥有了双中心业务,腾讯的主要盈利为广告收入和游戏收入,在移动互联时代并没有多大的变革,但是中心业务已经从最初的QQ变成了微信和QQ的双中心业务。同理,在进入移动互联时代,阿里的中心业务也从原本的淘宝变成了(淘宝/天猫)和支付宝的双中心业务。

话说回来,当我们来看小米的时候,却产生了一个巨大的模糊,小米的中心业务是什么?雷军一直强调,小米不是一家硬件公司,而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但是这个概念实在太过于宽泛,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千千万万,绝不可能每一项都涉及,更不可能每一项都作为中心业务来做。

2017年的10月28日,雷军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其中简略的提了一下小米的商业模式,然后用了一个旋风图来解释小米新的商业模式,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小米的业务中心居然是一个很虚的“用户”这个词,而以往被列为支柱业务的手机,MIUI和小米网只被列到了外围的第一圈,小米的所有业务以一个环绕线而展开。

雷军给出的小米新业务版图

小米商业模式的难度非常高,究竟是怎么实施的呢?我们每半年做一个重点,每半年聚焦一件事情。整个商业模式像旋风一样是旋转起来的,越旋转,力量就越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为这个模式加分。我们绝对不允许干减分的事情。所以我们内部是用旋风图来解释我们的商业模式,每一个业务单位一定要以用户为中心,一定要给小米品牌加分。小米真的是一个新物种,你说小米是个手机公司,它肯定是,但是同时是移动互联网公司,也是新零售公司。再者,包括互联网金融领域在内,小米整个互联网业务的体量规模已经非常大了,我们投入也非常高。我们整体上是一个跨界融合的新物种,把硬件、新零售和互联网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我们把这种模式也叫做“铁人三项”。

这张图的业务结构与以往的各大公司的业务结构有很大的不同,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一些特点。

小米的去中心化的业务网络关系

1) 依存对象不同

当以往的单中心业务模式之下,所有的盈利业务都需要依靠在中心业务之上,中心业务的强大关系到其他业务的发展和盈利状况,中心业务不一定盈利,但是会向盈利业务输送流量或者用户。但是这种输送的模式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在于输送是有非常大的折损的,要撑起一家上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需要中心业务在国内具备有绝对的优势,譬如微信在中国的IM市场占据统治地位,腾讯的游戏才能获得当前的营收,天猫的B2C业务在中国占据统治性的地位,阿里妈妈之类的广告才能获得巨大收益。

小米各项业务的依存对象是不同的,MIUI的发张需要依存于小米手机的销量,而小米手机的销量依存的是小米网和小米之家来自线上和线下的流量。每一项业务只依存于下一环的业务,由此可以看出,小米的业务不是一个简单的中心化业务为盈利业务输血的模式。每一个业务都可能是中心业务也可能是盈利业务。

2) 依存关系是双向

以往的互联网思维之中,中心业务与盈利业务是一个单纯的输血关系,就是说中心业务本身无任何赢利点,负责与其他公司竞争,来占有市场,而盈利业务需要将中心业务输送来的流量变现为利润。简单的比喻一下,盈利业务对于中心业务是一个寄生关系,其很难对于中心业务产生加分,往往还会损害中心业务。典型的例子就是王者荣耀没有对于微信的口碑有所提升,百度的竞价排名还经常损害百度搜索的口碑和用户体验。

而在小米这里,业务之间的关系从之前的单项依存转化为双向,每一项的业务是对前一项业务的依存,但是同时也是对前一项业务是有很大的助力,举个例子,做小米手机是为了快速推广MIUI,而MIUI本身又对小米手机有所加分,很多买小米手机的人是冲着MIUI而去的,由此看来,小米的各项业务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个单纯的依存关系,而是有双向的支持和反哺关系。

综合了以上两个特点,我们把小米的业务概括为一种蜘蛛网结构,将来甚至有可能演变为一种渔网结构的业务(目前小米的各项业务之中,手机与MIUI都是非常的核心,未来边界越大,则非常有可能发生去中心化结构),与传统的中心业务支撑理论来说,这一模式有着相当大的优势。意味着小米并不需要将任何一项业务做到绝对的优势,就可以获得整个业务的支撑,因为各项业务之间的关系和依附是在相邻的业务上,而不是一个庞大的中心业务。

举个例子,传统的中心业务是一艘大船,船浮在水面上,才会承载起所有的业务,而小米是无数个塑料瓶通过胶带相互连接飘在水面上,这些塑料瓶有大有小,提供的浮力也不一样,但是任何一个塑料瓶都会获得相连接塑料瓶的浮力支撑,一个瓶子破了整个网依旧会飘在水面上,未来会有更多的塑料瓶来连接到这张网内,以使得整个网的浮力越来越强。

至于未来小米的手机业务如何,MIUI业务如何,或许讨论这些问题的意义会越来越少吧。


阿拉斯加猫


内个。。如果没看错,题主问的“小米”应该是指即将上市的小米公司吧。。看楼下的小米粥,吓了港漂君一跳。。毕竟诺大个小米手机摆在那里。

好了,废话不多说。

小米招股书终登场,雷布斯振臂一呼,小米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IPO招股书,最快将于6月获批上市。

这也是港交所新上市制度在4月30日正式生效之后,首家以“同股不同权”身份赴港上市的新经济公司,此次IPO 的市值在 800亿~1000 亿美元之间,不出意外的话2018年港股IPO冻资王应该就是小米无疑。

对于IPO,此前在上市问题上一直表现反复的雷军,却在去年加紧了小米上市进程。有人猜测,手机市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这些年的首次衰退,今年的下滑速度或许将加剧。

在这个行业大背景下,小米要继续它的萌生生态链,一定需要融资。

小米到底值多少钱呢?

这次招股书披露,除了千亿收入引人注目外,看到千亿负债和亏损也让港漂君眉头一紧呐。

小米2017年收入1146亿元,经营利润122.16亿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由于就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产生大额公允价值亏损,小米集团有净负债人民币1272亿元及累积亏损人民币1290亿元。

而小米的营收分别为四个业务板块,分别是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及其他,大致比例分别为7:2:1。有接近小米IPO中介方人士透露,眼下保荐人、投行、潜在投资人普遍接受当前估值至少在700亿美元,IPO之后短期内小米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把握很大。


我是港股美股都爱炒的港漂。 我的心愿是,年年是牛市。


港股美股都爱炒的港漂


国内品牌的出货量水分都比较大,尤其是某为,在线下销售渠道OV的量非常惊人。小米号称自己第二季度销售了两千万台手机,但从数据上看,小米的出货量主要集中在红米系列上。一直被热捧的小米6供货一直不足,究竟是正的835供不上,还是小米有意而为之不得而知。但是小米给到渠道商毛利率实在太低,渠道商都不愿意做小米产品。小米被迫做自己零售线下业务,但也并不是很成功,一个区域一个季度的销售额还不到小米线上销售的一个零头。小米在渠道建设上也是没有什么章法可言。公司管理层中对渠道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但小米还是非常迷恋自己的线上业务。在线下经销商选择上小米的话语权非常少,究其原因还是小米给到经销商利润太低,在线下广告投入上与华为、OV相差太远。产品品控上也不具备优势,在面对竞争激烈的线下市场,小米明显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在选择经销商上,小米选择了传统的国美,苏宁等一些线下卖场,但效果并不列项。但是这些传统卖场对小米之家产生不小冲击。小米之家也是小米分销的重要渠道,这也是无奈之举。小米之家本该承担品牌维护,和品牌形象任务,但无奈要去承担分货任务。货品从小米之家走入手机市场,通过无法控制的方式铺向全国,这不是长久之计。小米未来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在国内手机企业中,小米并没有核心科技,其他家也没有。在没有核心科技情况下只能依赖于渠道建设。而作为国际巨头的三星,苹果在这方面就要强势很多,掌握屏幕,内存,CPU摄像头等硬件制造的三星可以独步天下。苹果依靠强大的供应链和完善的生态系统赚的盆满钵满。而且国际巨头拥有利润更高的国际市场,而国内四强只能在三星的屏幕,高通CPU,安卓系统下做外观、价格、广告、渠道上的差异化。在定义行业上没有任何话语权。别看国内四大厂商争的头破血流,这样的消耗战不利于国产品牌在核心竞争力上的长远发展。曾经号称有完善渠道的联想,现在一败涂地,华为,oppo VIVO 小米还能撑多久不知道。魅族已经马上要到下了,李楠是压死魅族的最后一根稻草,杨元庆是作死联想的功臣。余承东的海军策略还能用多久,OV的广告战术目前很成功,小米还在寻找适合他自己发展的道路。小米如果要杀出一条血路,要从公司结构入手,小米的公司结构可以用怪胎来形容。任何一个世界500强企业都不是在这样奇怪的组织结构下运营的。落后的管理模式和财务管理能力已经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制约小米发展内因。没有完善的管理模式和公司发展规划,小米难以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头筹。雷军说小米上市要7年以后,小米内部改革步伐不是三言两语,合伙人制造就了小米,也制约了小米。祝小米早日在纽交所上市。


左翼JerryWang


小米手机今年销售过九千万台应该没问题,就算过亿台销售对小米的估值帮助也不大。

现在对小米估值帮助大的有两项,那就是米家有品和小米之家。销售是小米的看家本领,刘强东在《赢在中国蓝天碧水间》里都赞叹过说:“雷军能把单一手机卖成这样,我们不和他比销售…”大家知道京东就是商城,销售就是京东的基础,足见小米的销售之高明,因而小米用销量提高估值已经是过去式。现在再看看米家有品,这个是以前所有资本都没充份估值过的!我们知道美的、海尔今年的产值都会超过两千亿RMB,在这四千多亿的产值中有部份都是品牌商用OEM的方法贴牌回来的,好听点说就是整合社会资源,势利点说就是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生意,另外就是美的和海尔都拥有了强大的供应链,有些产品都是买进部件在自己的产线上装配后销售,这两种方式都是一个‘吸金’过程,因为品牌商都会在90天后付款,有些银行承兑汇票开到半年后也不足为奇。为什么有这现象呢?这就是中国的工业:人、财、物到了前无古人的发达,甚至影响了世界,这要感谢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产品能出口世界不单是品牌商的功劳,更是中国式供应链的功劳!

把手机做成个人思想的衍伸,达到控制各种终端已经势在必行。米家有品借助中国供应链再推出千个品种不是不可能,小米之家是雷军为米家的产品设定的销售场景,不是单单卖手机。想象一下以后进了小米之家,迎面走来的是机器人,带领着消费者进到家庭的模拟场景,让你握着小米手机点击你想了解的产品,相对应的产品马上就会演示:当你打开小米电视,窗帘就会缓缓闭上,灯光也会隨之渐暗,空气过滤器启动,让空气中散发你喜欢的味道,厨房的设备也相应运作,销售员会端上你需要的饮品…这场景肯定能做到!大家以前去过这样的零售店吗?没有!没有就是估值的最大空间,美的和海尔每年贴牌了多少产品,采购了多少部件这些都是商业机密,但有个数字品牌商是公开的:人均产值,人均产值×人数=自产的产值,乘下的就是贴牌回来的;大品牌的产品成本是零售价的60%,四千亿×0.6=2400亿,零部件的价格大概是产品出产价的40%-50%,也就是说美的海尔两个品牌每年的零部件采购在千亿级。举这例子是说小米带着铺垫好的小米之家,自带互联网技术去挖掘中国庞大的供应体系,很快就会形成新型的制造业:设计+技术+渠道+资金+制造,这里边渠道小米自有(小米之家和小米商城以及各个平台旗舰店),制造是硬实力小米则通过培育工厂,设计和资金是小米的强项,技术方面小米是购买高手外加小米规模效应估计问题不大。

米家有品如能放开手脚,充份用好中国式供应链,小米估值应在京东之上×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