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心理素质支撑,是丁霞成为国家二传主力原因吗?

最爱切尔西


除了强大的心理素质还要有超越自我的能力,丁霞作为大器晚成国家队目前主力二传手,我认为不仅仅是心理层面还有技术层面的双重因素,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够让丁霞成为主力二传不二人选。



丁霞今年30岁,对于30岁的丁霞而言似乎正是自己黄金生涯的开始,丁霞不仅有良好的视野,有独特的传球视角还有一颗抗压能力非常强的大心脏,这一切都是时间的累积和刻苦努力的结果。



里约奥运会上丁霞曾经是魏秋月的替补,但由于魏秋月特殊原因郎平指导将丁霞推到了主力位置,为此丁霞曾经彻夜未眠,他有欣喜更有担忧,她怕自己发挥不好影响整个球队的战绩,不过在随后的比赛中丁霞和队友们经受住了考验,她们一系列逆转成就了中国女排重回巅峰的史诗级巨作,而经历了里约奥运会之后丁霞越发成熟。技术能力不断提升,随着大赛经验的累积她成为了中国女排二传位置当家花旦。



这几年丁霞在大赛中也是不断完善自己除了心理素质的稳定外技术能力也是让人非常放心,所以郎导很信任她中国女排姑娘们更是信任她,而姚迪、刁琳宇等虽然也各有特点但是她们都没有丁霞场上那种气质和综合能力,奥运会虽然延期但来年奥运会我认为丁霞依然还是主力。


醉眼观球


丁霞从一个被争议的二传选手到现在成为国家队的二传主力,一路走来磕磕绊绊。如果不是强大的内心,不放弃的拼劲大概已经走不到现在的位置。

细看丁霞几进几出国家队的尴尬局面让人不得不佩服丁霞强大的内心,换做心里素质低的人我想应该早就放弃进入国家队的愿望了。从2013年第一次进入国家队名单,虽然榜上有名,但没能参加集训,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郎平给出暗示:丁霞达不到进入国家队集训的技术标准,技术还得练练。到2014年以主力身份代表国家队去参加比赛,即使敢拼敢打的风格留给观众印象,也是磕磕绊绊,险中求胜赢得比赛,传球不稳,技术飘忽的问题没能让郎平惊艳感受到丁霞的实力,又被退回省队,即使后来再次进了国家队也只是被安排做沈静思的替补,始终成为不了主力队员。好在2015年日本世界杯比赛中丁霞抓住了上场的机会,在沈静思不断失误下被郎平临危受命上场填补了二传位置,如果一直被郎平看好的沈静思争气一点,丁霞能作为二传主力队员参加里约奥运会的机会十分渺小。

丁霞没有像魏秋月节奏感强、持球稳定的传统二传选手技术,丁霞的节奏感偏弱、传球不稳定一直是她的缺点,传球技术忽高忽低,时而能传好时而传球差是丁霞作为二传选手最大的致命点,在里约奥运会有几场关键比赛就能明显看出,在郎平叮嘱传球高点,好让朱婷接球,但丁霞还是传飘、传低球,好在最后朱婷把球接住。这么多年如果不是传球不稳这个致命点2014年已经代表国家队二传主力参加比赛的丁霞也不至于一直做超级替补。有缺点就有优点,值得肯定的是丁霞在发球、拦网、防守等技术方面是一个优秀的二传选手。发球大胆,防守能力强是丁霞最出众的优点,如今赛场上的丁霞大胆果断,在国内属于能独当一面的二传选手,但离世界级二传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丁霞想成为世界级二传选手必须要克服发球不稳这个最大的致命点,只有再练出稳定的传球技术才可能慢慢向世界级二传靠近。

从被质疑的选手到现在成为国家队主力队员,丁霞让人看到了有梦想就坚持不懈一定能成功的希望,小蚂蚁也会发出强大的力量。


最爱切尔西


在中国女排的阵容当中,二传是个非常重要且特殊的位置,甚至没有之一。作为球队的“场上教练”,二传手肩负着球队攻防核心的重任。历史上中国女排能够取得好成绩,主二传历来是功不可没。五连冠时期的“铁血队长”孙晋芳、陈忠和黄金一代“司令塔”冯坤、“女排最年轻队长”魏秋月,都曾帮助中国女排问鼎奥运冠军,球风稳健、头脑冷静,擅长审时度势,是她们一脉相承的标签。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中国女排与辽宁女排主力二传丁霞,从打法风格到技术特点,与之前的几位中国女排二传手都不太一样。而且,她的故事也十分精彩,值得我们细细品来...)
壹 默默无闻
很多球迷可能以为,作为辽宁女排的主力二传,且球风泼辣凌厉的丁霞应该是一个东北姑娘。其实不然。
1990年1月13日,丁霞出生在河北省会石家庄的一个普通家庭,她的父亲、爷爷奶奶都是石家庄车辆厂的职工。在石家庄车辆厂子弟小学上学时期的她,展现出了异于同年龄段女孩的运动天赋,随即从10岁开始在石家庄市业余体校开始接受排球训练,在启蒙教练刘新会的指导下,左利手的丁霞司职二传,在少年队中崭露头角。
直到2006年,辽宁女排在河北寻找好苗子,老帅岳金库看中了这个身高不高、但浑身充满能量的女孩,随即在转年将她招致麾下——就这样,时年17岁、身高180的二传手丁霞进入了辽宁省队,成为了一名职业女排运动员。
彼时的辽宁队还是联赛冠军争夺者,年轻的丁霞便主要在青年队出场比赛,偶尔才能进入成年队参加女排联赛。但作为二传,她独树一帜的技术特点,已经开始吸引很多人的注意。2009年,19岁的丁霞进入了国家女排二队(青年队),并随队参加了当年的女排世青赛,在国际赛场上崭露头角。
与此同时,在国内联赛赛场上,丁霞也逐渐成为了辽宁队的主力二传。与王一梅、颜妮等名将并肩作战,让她的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升。终于在2013年郎平回归中国女排帅位以后,丁霞第一次入选了国家队大名单,成为了中国女排的光荣一员。
但也是这次集训,让丁霞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虽然位列大名单中,但丁霞并未随队参加集训。当时的中国女排,主力二传是天津队的魏秋月和八一队的沈静思,两名优秀且正处当打之年(当年魏秋月25岁,沈静思24岁,丁霞23岁)的二传已经足够让中国女排这台发动机运转,这也让身高(丁霞180,魏秋月182,沈静思187)和年龄都不占优势的丁霞没有了容身之地。在一次单独谈话中,郎导对有些迷茫的小丁说道:“丫头,去年打得不错,但是代表国家队出场还差点,再练练吧!”
听到郎妈的话,小朋友心里就不会有很多问号——就是一个字,练!而且要千锤百炼!
当年的全运会,表现出色的丁霞代表辽宁队拿下亚军,成功回到国家队并参加集训;2014年又通过瑞士女排精英赛第一次担纲中国女排主力二传,表现欠佳;很快,亚运会来了,丁霞还成为了这支中国女排的队长。只不过,决赛0-3脆败韩国队,让登上亚军领奖台时的丁霞有些不知所措。
至少到了这个时候,丁霞的职业生涯都可以用默默无闻来形容,不知所措也是正常的。
贰 一飞冲天
之所以默默无闻,是因为火候没到。
笔者前文提到了丁霞的球风独树一帜,那么到底有多独树一帜呢?我们都知道,二传的主要职责是为队友输送炮弹、调动全队节奏,而个人的攻击力可有可无,至少不会是球队的常规进攻手段。欧美的很多二传都有个人攻击的习惯,但在中国女排,这样的球员极为少见,也与球队主打主攻下球、副攻掩护的风格不搭。
可丁霞,却偏偏是这样一位“带刀”二传!她除了完成二传的本职工作、不惜体力地奔跑救球以及一手好发球之外,还热衷于主动进攻,身处司令塔的位置却直接向对方的腹地发起冲锋!
看中国女排的比赛还不明显,联赛里辽宁队的比赛,丁霞平均每局能送出2-3个重扣,且成功率非常可观,让对手猝不及防,她的左手重扣也成为了辽宁队的重要武器。
但这样的攻击性打法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强大的进攻欲望会影响二传手的本职工作。
丁霞的传球与衔接确实比不上前文提到的几位中国女排二传,这也是第一次入选女排大名单时不被郎导重用的原因。但她的攻击能力与威胁程度,是队内其他二传手所不具备的。十分熟悉丁霞的河北女排新闻官解巍岗对她的评价,能够很好概括丁霞的技术特点:“与魏秋月、沈静思相比,丁霞的个子不高,基本功也不是那么稳定。但她的身体素质却是三个人里最突出的,移动速度、爆发力和弹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技术层面的不足。而且作为二传,他的攻击性非常强,尤其是左手二次球进攻,非常暴力。”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丁霞的各项技术都得到了精进,进攻依旧犀利的同时,传球也越来越好。郎导知道,该是打出这张牌的时候了。
25岁的丁霞,职业生涯也就此开始腾飞。
2015年5月在天津举行的亚锦赛,丁霞作为球队替补二传,随队夺回了亚洲冠军,这次终于登上最高领奖台的她,笑得格外开心;
两个月后的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现世界女排国家联赛),中国队虽未能夺冠,但丁霞的上场时间进一步增多,还因为在对巴西队的比赛中轻伤不下火线受到球迷好评;
紧接着则是8月底的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10胜1负夺冠重登世界之巅。整届赛事,丁霞参加了9场比赛,以替补身份在有限的出场时间里送出了93次到位二传,到位率达到33.4%,局均到位达到2.51次。这已经是她个人在二传方面的最佳表现了,况且这还是她首次参加世界三大赛。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数据方面不如球队主力二传沈静思(见下图官方数据,我提供Excel表与截图),但最关键的击败塞尔维亚(砍下4分)、韩国(打满全场)与日本的三场比赛里,丁霞都是在第二局替补上场后打满了剩余的比赛,并更多地用调度(而不是她擅长的个人攻击)撑起球队的进攻,帮助球队取胜。随着丁霞的发挥愈发稳定,郎导对她的评价也变成了“她打球很聪明,跑得快,移动灵活,攻击性强。”
这一年,对国家队替补二传丁霞来说无疑是一飞冲天的一年。但她并没有满足,因为转年有一个更大的目标等待着她——里约奥运会。
叁 小蚂蚁的逆袭
当里约奥运名单出炉之时,很多人都十分意外:二传位置上,从大伤中恢复的魏秋月与此前一直担任替补的丁霞随队出征,前一年中国女排的主力沈静思无缘,放弃了一年前的夺冠功臣,这也让郎导遭到不少质疑。奥运女排比赛开赛后,中国女排令人意外地状态不佳,小组赛2胜3负以小组第四勉强出线,对郎导的质疑声达到了最高潮。
然后发生的事所有人都知道了:中国女排以小组第四的身份一路淘汰强敌,最终夺冠。
其实逆袭的不只是中国女排,还有作为替补二传的丁霞。某种程度上来说,丁霞的逆袭之路就是中国女排夺冠之路的缩影——
小组赛5战,丁霞有4场都是首发,击败意大利与负于美国两战干脆打满全场。淘汰东道主巴西一战,丁霞继续首发,第二局与魏秋月的无缝衔接帮助中国队拿下奠定胜利的一局(并给老将魏秋月储存了足够的体能应对决胜局);半决赛击败荷兰,丁、魏二人再次平分上场时间,中国女排复仇小组赛曾输给过的荷兰挺进决赛;与塞尔维亚队的金牌争夺战被丁霞认为是个人职业生涯表现最好的一场比赛,她在第2-4局、也就是球队反败为胜的后三局均首发出战,共得到5分,其中拦网1分、发球2分,扣球4扣2中,在第三局中段还有一个极其提振士气的探头重扣,浇灭了对手的反扑气焰。
一个二传能在奥运会决赛里得到5分,可想而知她对于球队成功夺冠的重要程度。
夺冠后第一时间,丁霞更新了自己的微博:“从1号进村到今天像是过了很久...小组赛时的绝望到今天能赢得冠军实在太煎熬,如果重来一次我们可能没有这样的勇气。正因为如此困难才让显得如此珍贵!谢谢与我并肩作战的教练、队友和支持我们的朋友们,也为自己是中国女排的一员感到骄傲!”
不仅是丁霞,全国所有球迷都为中国女排感到自豪!
里约奥运夺冠后,丁霞的微博粉丝从5万暴涨到了超过80万。球迷喜爱她的原因,不仅是她面容姣好、气质阳光,还因为这个女孩身上满满的正能量——她经常在微博里称呼自己为“小蚂蚁”,给自己鼓劲。有人问她为什么喜欢蚂蚁,她的回答也很简单:“别看蚂蚁小,小蚂蚁会有大力量!”
2017年,丁霞在瑞士女排精英赛里第一次担任中国女排的队长;2018年,她又随队获得雅加达亚运会冠军、女排世锦赛季军...这几次大赛,丁霞的身份是中国女排当仁不让的主力二传!
2019年的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11战全胜成功卫冕,丁霞更是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当届赛事最佳二传,并与国家队俱乐部双料队友颜妮(笔者上篇介绍过)一起入选最佳阵容。
担任该届赛事的解说嘉宾的魏秋月,经常在比赛中夸赞丁霞的发挥:“丁霞传球非常大胆、果断,特别是传给颜妮和朱婷。通过自己的努力,将球队凝聚成了一个强大的整体。”而在郎导看来,虽然已经坐稳了国家队主力,但丁霞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她还需要再耐心一点,这样才能有更多时间思考。”言外之意则是,如果能更冷静一点,丁霞就是她心中完美的二传人选。
能得到前辈和教练的一致认可,这只一路逆袭的“小蚂蚁”,终于成为中国女排新一代的传奇二传手。
可此时的丁霞,已经是一名29岁的老将了。
肆 性情中人
从国家队边缘人成长为球队核心、主力二传,这条路丁霞走了7年。就算自己的职业生涯如此励志,这个聪慧又倔强的姑娘也不愿意说自己是大器晚成:“要打磨一个二传手本来就不容易,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以前也没想过自己能有今天的成绩,只是一直在拼对手、一直不服输而已。”
在这方面丁霞的父母是最有发言权的。2014年,丁霞在一场瑞士女排精英赛比赛中为了救球撞到广告牌,让熬夜看比赛的妈妈王立新心疼不已,给女儿打电话慰问让她别那么拼命,谁知丁霞却说:“不行,我必须要每球必争,不能给中国女排丢人!”每当说起这件事,丁妈妈眼里就噙着泪花,但她也知道闺女从不妥协的性格,也只能继续鼓励她。
2018年女排世锦赛,中国队复赛首战3-0击败老对手美国队,提前锁定六强名额。本场比赛丁霞是带伤出战,即便是赢了球,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可以看出伤势影响到了她的心情。不过当记者告诉她中国队已经提前晋级六强时,还不知道该消息的丁霞兴奋地语调一转,眉毛都飞了起来:“啊?是吗?哦真的啊,还是第二,不是第三?(六强分组名次)”但考虑到转天还有对荷兰队的比赛,丁霞便收起了兴奋:“那也不能放松,明天的比赛也很重要啊,还是要争取有好的表现。我的伤?已经好了啊!”
丁爸爸就很支持女儿的每球必争、全力争胜的心态,他表示:“丁丁总自诩是一只小蚂蚁,我们也希望她能够发挥小蚂蚁的大力量,传承中国女排的顽强拼搏精神,继续为国争光!”
生活中,“性情中人”丁霞也一直给人以大大咧咧、开朗健谈的感觉,也难怪大家一直把她这个在辽宁队效力多年的河北女孩当成东北人。
每年中国女排都会来到宁波北仑的女排训练基地进行集训,一来到这里丁霞的心情就特别好,在驻地跟记者和球迷们开着玩笑:“我特别喜欢宁波四季宜人的天气,另外我还想念这里的海鲜和拌面!好久没吃了!”因为她爱吃海鲜(特别是海胆),有球迷还给她起了个“海胆霞”的绰号。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决赛后,时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作为赞助商代表与女排姑娘们互动,丁霞是互动最积极的那一个。后来接受采访时,她笑嘻嘻地说:“终于见到‘马爸爸’了,跟他握手很激动!”
只不过,她直来直去的性格与处事方式也曾遭遇过非议。2018年底排超联赛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辽宁女排拒绝与对方握手的事件,以及与队友王一梅在赛场上争吵的事件,作为辽宁队长的丁霞都是传言中的主角。由于这些争议事件都发生在里约奥运会后,有部分网友认为手握奥运金牌、担任球队队长的丁霞有些“飘了”,社交媒体中逐渐开始有了一些对丁霞不太友好的声音,甚至有人认为暴脾气的丁霞会破坏国家队的氛围,这一度让丁霞感到十分苦恼。
在我看来,球风即人品,丁霞属于爱冲动的“多血质”人格,这种不服输的性格可能会让她在生活中稍微显得强势,与身边的队友或者教练员交流难免会有一些不同意见,言辞激烈也是正常,但绝非恶意为之。以丁霞的性格,无论她做什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随队获得胜利。如今丁霞与大梅两人早已冰释前嫌,因为她们知道,团队大于个人,球队只有团结一心才能离胜利更近。
再说了,一直以为国争光为己任的丁霞,难道会破坏中国女排的团队化学反应?怎么可能!
伍 二传隐忧
然而,尽管足够团结,中国女排在冲击东京奥运卫冕之路上却还是有着严重的隐患,而且这个隐患与丁霞息息相关。
没错,就是二传这个位置。
此前笔者在写周苏红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中国女排的接应位置较为薄弱,主力接应龚翔宇没有太合适的替补人选。而把龚翔宇的名字换成丁霞,似乎也并不违和。二传与接应这两个位置存在的问题,让最近4届三大赛3次夺冠的中国女排的卫冕之旅充满了变数。
由于奥运会已经因为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而推迟,且很可能被推迟到明年夏天,届时的丁霞将年满31岁。在国家队经常与她轮换的两位搭档:来自天津女排的姚迪(1992年出生),和江苏女排的刁琳宇(1994年出生)也都算不年轻了。
不只是年龄,这三名球员还各自有各自的问题。
早在2017年的世界女排联赛时,丁霞的状态就曾一落千丈:传球不到位、拦网被借手、体能下滑,只有防守和发球还没有失准。尽管后来她通过刻苦训练、改变打法(减少个人攻击,磨练传球技术)将状态调整回来,并帮助球队卫冕世界杯冠军,但当她已经年过30,体能、心态等因素会更加阻碍她在整届赛事中的稳定发挥,即便再刻苦努力,也难以抹去年龄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这是每一位老将都要面临的问题。
丁霞的第一替补姚迪,无论是在国家队还是天津队,发挥一直不算稳定。一向对自己球员十分宽容的天津队球迷,也对于姚迪颇有微词:阵地进攻分配球不合理、反击与攻手衔接不上的情况时常发生,而她在国家队的发挥同样一言难尽,用部分天津球迷的话说,只擅长传出4号位到位球的姚迪是一个“破产版的魏秋月”(纯调侃,来自天津球迷的幽默),原本很多球迷希望她能更多为丁霞分忧,甚至成为东京奥运的主力,但现在看来这并不现实,更何况只比丁霞小两岁的姚迪年龄上也没有太大优势。
至于刁琳宇,尽管从2017年开始她也曾多次随中国女排参加大冠军杯、世界女排国家联赛这样的比赛,球风也比丁霞和姚迪要稳健一些。但她最大的问题是给4号位的主攻传球较低较为冲网(这恰巧是姚迪最大的优点),而且防反时的球路分配以及防守端的积极性(这又恰巧是丁霞最擅长的)都存在不足。此外,刁琳宇的三大赛经验为零,在真正的大场面上会给出怎样的表现还不得而知。
一般来说,参加三大赛的女排队伍只会给2名二传球员报名,中国女排的三名二传球员,优缺点都十分鲜明,究竟该如何取舍,恐怕会让郎导费一番脑筋。
但是笔者预测,作为里约奥运夺冠的功臣、东京奥运周期的球队主力,状态保持得还不错的老将丁霞将铁定将获得一个参赛名额。这只顽强拼搏、一路逆袭的“小蚂蚁”,还会在奥运赛场上续写自己的传奇故事。
陆 尾声 因为热爱
丁霞是个为了排球而生的女孩。
据丁妈妈王立新回忆,17岁离家去辽宁打球的丁霞,每次受伤或者生病都会打电话回来哭鼻子,每次听到女儿哭都让她十分难受。但是丁霞实在是太热爱排球了,每次回家都会回到她的母校——石家庄市体校训练,追随自己的启蒙恩师、市体校教练刘新会来进行训练,以保持状态。“刘教练对我下的功夫太大了,我很感激他!”
刘新会教练则对丁霞的风雨无阻印象十分深刻:“体校学生都是走读生,风里来雨里去的。丁霞家住的很远,但她从来都不迟到早退,训练认真刻苦,总给自己加练。正是这种执着才让她有了今天的成就。”
但丁霞显然对于自己目前所取得的成就还不满足。她还有个更大的目标——奥运会卫冕。与上篇文章介绍的颜妮一样,疫情结束后的东京奥运会应该是她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大赛,这也让她把这个冠军的意义看得极为重要。“坚定信念,东京我们来啦!”为了给自己加油,也为了表达对排球、以及对中国女排的热爱,她在微博上这样写道。
这位生活中阳光开朗、性格直爽的“小蚂蚁”,赛场上敢打敢拼、为国争光的“急先锋”,祝你能如愿以偿,圆梦东京。
丁霞加油!中国女排加油!

一个爱篮球的男孩子


强大的心理素质只是其中一个因素。第二是人品,丁霞关注球场,不会去评价其他球员是香是臭。第三是拼搏,丁霞会奋力的扑救每个球,而不是慢吞吞的搬着小板凳坐稳了再传球。第四是刻苦锻炼提高球技,而不是天天惦记着把谁顶掉导致心不在焉把自己的亲师妹传的不下球。


壮行者


米扬要不是和天津女排有见解不同,哪有丁霞啥事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