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番茄頸腐根腐病沒效果?試試這個新方法,成本低、效果好

這幾年,頸腐根腐病肆虐,導致番茄大幅度減產,嚴重的達三分之二,而常規用藥,防治效果不佳。山東農業大學科研人員研發成功一款

農藥新“衣裳”—— 納米囊,用其包裹農藥送到土壤深層,可大大提升防治效果。相關成果日前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化學工程雜誌》在線發表。

番茄,俗稱西紅柿,酸甜適口,且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C及鈣、鐵、磷等礦物質,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作為世界上番茄栽培面積最大、總產量最高的國家,我國番茄產業近年來受到一種新型土傳植物病害的侵害。

這種名叫番茄頸腐根腐病(FCRR)的病害,自從2010年于山東省壽光市發現以來,在我國有急劇蔓延之勢。番茄幼苗至成株期間均可感染此病,感病後維管束壞死,植株生長停滯、迅速萎蔫、枯萎乃至死亡。在設施栽培條件下,該病為害更為嚴重,尤其是在結果初期發病,可造成番茄減產65%以上,已經成為棚室冬春番茄生產的大敵。

防治番茄颈腐根腐病没效果?试试这个新方法,成本低、效果好

番茄植株發病圖。

據瞭解,在農業生產實踐中,吡唑醚菌酯、阿維菌素等農藥已經應用於番茄頸腐根腐病、根結線蟲病的防治。不過由於真菌、線蟲等靶標生物在土壤中分佈範圍廣而活動性差,通常情況下,伴隨灌溉使用的農藥易被土壤吸附,難以移動抵達更深的土層,不能全面保護作物根系,影響農藥的高效利用。同時,因為大量使用,農藥在淺層土壤富集,增加了對作物幼苗和環境生物的安全風險。怎樣有效擴大農藥活性成分在土壤中的遞送範圍,是提升番茄頸腐根腐病和根結線蟲病防治效果的關鍵所在。

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劉峰團隊經過長期研究,將傳統的微囊包封技術進行改造,通過對常規聚合物材料進行表面修飾和工藝調控,得到尺寸更小的納米囊農藥遞送系統。他們將利用該技術研製的吡唑醚菌酯納米囊,用於防治番茄頸腐根病,取得了優異防治效果。3月24日,相關成果論文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化學工程雜誌》(《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在線發表。

防治番茄颈腐根腐病没效果?试试这个新方法,成本低、效果好

劉峰教授(右)與科研人員交流。

團隊科研人員利用磺化木質素修飾聚合物囊殼幷包覆廣譜高效殺菌劑吡唑醚菌酯,製成平均粒徑160納米左右的囊。這些載藥納米囊具有穩定的核殼結構,尺寸小且外殼帶有負電荷,在土壤中較普通乳液、懸浮劑等常規劑型更容易隨水移動到更深層次的根系土壤,為番茄根系提供範圍更廣的有效保護,進而提高對頸腐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此外,吡唑醚菌酯納米囊處理比同劑量微囊處理在土壤中釋放更充分,殘留風險更低。“成本較低、用藥量更少,配合滴灌使藥物對靶更精準、操作起更便捷,我們期待著這款產品在生產一線發揮更大的作用。”劉峰表示。

農村大眾記者 陳建志 通訊員 王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