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慫,也不要恨

子不語

隨著境外輸入病例的日漸增多,大家自然而然會把更多的關注,投注到來華外籍人士身上。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有色眼鏡,不是什麼嫌棄。民眾的感情是很樸素的,只要老外能守規矩,不會造成病毒擴散的風險,大家就能相安無事。

怕就怕老外不守規矩,更怕的是老外不守規矩之後我們還“開軟檔”。

4月1日上午,3名外籍人員,在嶗山區疾控中心進行核酸檢測採樣時插隊,後面的人讓他們守序排隊,結果吵了起來,老外還出現了刺耳的不當言語和行為。

大家一看到這樣的新聞,馬上就炸了,紛紛追問,這是誰給他們的優先權?

答案很快就來了,根據媒體放出的視頻顯示:“排隊人員稱,檢測人員讓給外國人個面子”。

跨越國別的事件,往往會被視為十分敏感的問題。但在一個真正成熟的法律體系面前,這其實甚至不應該成為問題。現代法治社會講究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種平等應該是不分國籍、種族的。外籍人士在華遵守法律法規,可以依法享受應有的國民待遇。外國人在華不遵守法律法規,那就應該依照法律法規上相應的罰則,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

依法依規,一視同仁,這實際上應該是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原則,做到這個原則,人們就不會再義憤填膺,因為規則能代替我們伸張正義。

在這次疫情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已經日趨成熟的一面。疫情發生以來,中方也積極地為在中國的外國公民的防疫和生活保障提供協助,對於在華感染了新冠肺炎的外國公民也一視同仁地進行救治,對於少數外籍人士擾亂疫情防治的行為也進行了處罰。

當然,在實際工作當中,一些一線的工作人員,這方面的意識還不到位,老想著“給個面子”。但需知這並不是展現中華民族高風亮節之舉,而是損害我們的法律法規威嚴之舉。

昨天下午,當事的外籍人士在接受批評教育之後向公眾道歉,但我更看重的是嶗山區發佈的另一則公告:將進一步提高公務人員依法依規履職能力水平,一視同仁維護社會公共秩序。

這才是應有之義。

對不遵守一般法規的,就應該及時做出行政處罰。平安北京今天也發佈了一則通告:一名坦桑尼亞籍男子,因為在京不配合防疫、拆毀報警器,被北京警方做出行政處罰,限期離境。

對行為特別惡劣的,更應該嚴肅追究其法律責任。廣州發生一起外籍新冠確診患者咬傷護士的事件,廣州警方已通報,涉案嫌疑人目前正在警方監管下隔離治療,待其治療結束,警方將立即對其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只有毫不猶豫地以法律為準繩,才能令無論是誰,都對我們的法律有所敬畏,自覺遵守。

但我們講的一視同仁,除了不要給予外籍人士他們不應享受的超國民待遇,處處奉為“洋大人”外,也不要走向另外一面的極端。即使是對違法違規的老外進行處罰,也應該依照規定來,切莫上綱上線,更不要把個別人的違法違規行為和國家民族聯繫起來。

不要慫,也不要恨,一切依靠法律法規來彰顯公平和正義,這才是一個成熟而文明的社會,應有的氣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