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經濟的實質:羊毛不需要出在羊身上了

前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從刀光劍影的爭地盤,到兵不血刃的搶客戶,天下武功,殊途同歸。為什麼要搶客戶?搶來的客戶怎麼變現?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怎麼搶客戶?可能看完這篇文章,你對互聯網的江湖,會有一個比較淺顯的認識!



智巢公寓管理CEO趙洪曾經在一篇訪談中提及幾千年的商業模式,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而在互聯網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羊毛可能已經不需要出在羊身上,他可能是出在豬身上,也可能是出在牛身上。而這,同樣也是素有"價格屠夫"的小米董事長雷軍的拿手本事,它在看得見的部分可以不掙錢,但是在其他看不見的地方卻保留了巨大的利潤點。當然,很多年前,針對中國股市的現狀,作家王躍文也曾提及羊毛出在豬身上這個觀點。

互聯網經濟的實質:羊毛不需要出在羊身上了

而不管哪種語境,哪個人,這句羊毛出在豬身上都是對“A賣東西B買東西而C搶著來買單”的一個有趣概括。

互聯網時代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但是從本質上講,新商業江湖和傳統的商業江湖並無本質區別,即便它們披上了互聯網江湖這件更絢麗的外衣。互聯網經濟講究的是流量,傳統商業經濟講究客流量,講究人氣。有流客量的地方就有變現的潛力、有人氣的地方就有新商業生態出現的空間。這才是根本。有人氣的地方就會有羊毛出在豬身上的可能。

在成都寬窄巷子地處市中心,那裡的涼粉店,味道好價格便宜,雖然店鋪成本大,但是老闆依然在這做了十幾年,不要小看賣涼粉的價格便宜賺得少,但是因為寬窄巷子的人氣,每天來遊玩的外地遊客絡繹不絕,生意好的不得了。

互聯網經濟的實質:羊毛不需要出在羊身上了

同樣,在21世紀的今天,移動互聯網時代,各種以聚集人氣為目的的粉絲經濟,這些行業領導者們的錢包並不一定非得由粉絲來滿足。真正做出貢獻的,更有可能是被這麼一幫粉絲吸引來的廣告商、供應商,乃至其他願意“包養”這幫人的金主們。這應該也是美團收購摩拜,阿里投資哈羅和ofo的初衷,雖然看不到這個項目的贏利點,但是他能帶來比較大的用戶流量,也就是帶來了比較大的用戶入口,和新客增長點,而在世紀之初,這種流量轉化,還主要是通過報刊雜誌電視廣告等實現。(參考文章 )可以這麼說,羊毛出在豬身上這種商業模式,已經是一種並不新奇的商業邏輯,但是,在這個互聯網不再只是虛擬經濟,甚至已然成為實體經濟一部分的時代,其必然掀起此起彼伏的商業波瀾。並且一定程度上改變商業思維,造就更多的商業奇蹟.

而這種思維,也同樣在改變著已經佔據互聯網霸主地位的大公司們,開始轉變思路,比如說,如果早前的騰訊入股京東,還是流量用戶向流量收益變現的一個轉化,那麼後面的騰訊收購一號店,戰略投資沃爾瑪,阿里投資永輝,戰略入股盒馬鮮生,最近又剛剛全資收購網易考拉等,表面上看,這是網絡江湖中的“站隊行為”,但是認真剖析後會發現,這是互聯網經濟已經從流量分發 到流量渠道搶佔的一個轉變,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經濟已經不僅僅是場簡單的交易,更多的是在互相促進,互相融合。

互聯網經濟的實質:羊毛不需要出在羊身上了

“有人的地方,才有江湖”在江湖中,新的創業者如果能明白"羊毛出在豬身上"的隱含道理,轉變思路,那麼,對自己的創業項目不得不說是一種極大的促進,認真審視後,評估一下自己的項目(參考 )屬於哪一種,是不是具有爭奪市場的潛力,在沒有滿足融資機構快速盈利的情況下,認真想一想,是不是能夠抓住客戶,吸引客戶,解決客戶痛點,有沒有快速擴張的潛力,

如果你的項目,這些都具備,那麼,不要先去管盈利變現的可能,你回過頭想想,這個羊毛是不是可以在其他地方進行變現,或者吸引到其他想要這些羊毛的機構,如果有,那麼你的項目,就成功了一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