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麼保險,只要買,就對了

今天幫客戶做保單梳理,順便看了一下自己其中的一張壽險保單,於是竊喜了一下,身價又漲了一點兒。

不管什麼保險,只要買,就對了

初始保額是10萬美元,每年保費3000美元,供款期是20年。今年是保單生效的第5個年頭,保額增長了16000美元,總保額為116000美元了!

然後看了一下其中一個孩子的壽險,初始保額同樣是10萬美元,每年保費是2000美元,供款期是10年。不對比不知道,一對比,才發現,孩子壽險保額的增長居然和我的一樣!不同的是,現在孩子壽險保單的現金價值比我的少,因為孩子繳費少。

不管什麼保險,只要買,就對了

乾脆再比較一下,見下圖,雖然我和孩子的保額增長率是一樣的,因為孩子保單時間長,所以在我們同年齡的時候,孩子的保額會遠遠超過我。同樣,雖然孩子現在保單的現金價值比我的少,但到同樣年齡,他的現金價值會遠遠超過我。這就是“複利”的力量。有關複利的解釋,可以看李博士的文章

不管什麼保險,只要買,就對了

保單是計複利的,時間越長,保單累計的價值越多。

現在受疫情影響,全球股市震盪,經濟受挫嚴重,導致全球利率加速下行,引發了全球量化寬鬆的浪潮。在這樣低利率的環境中,我的資產依然以複利在增長,又不免竊喜一下。

不管什麼保險,只要買,就對了

自從買了第一張重疾險保單開始,我發現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強制儲蓄的方法,所以每年都會投入一點,現在已經養成了提前一個月就把保費準備好的習慣。對於月光族、月欠族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理財工具。我畢業兩年後,有了房貸車貸,花錢如流水,一個人吃飽,全家人不餓,幾乎就沒存過錢。有了孩子之後,意識到上有老下有小,我需要儲蓄了,需要準備應急的錢了,所以慢慢開始理財。現在看看股票賬戶,總是一陣唏噓,看看保險賬戶,才找回一點平衡。18張保單,7張是儲蓄險和壽險,7張是醫療和重疾險,2張是一般保險,還有2張是公司的福利險。

壽險、重疾險,不管什麼產品,只要買,就對了,不會買錯,只會買的不夠。這兩類保險,有幾份就賠付幾份,保額可以累加。

醫療險,只要配置一份好一點的,夠用就可以了。醫療險只賠付一次住院的費用,實報實銷,不會多賠。我給自己配置的是中高端型的,每年可以報銷1000萬的住院費,終身限額3000萬。我這個年齡,現在每年只需要7000元左右的保費,槓桿非常高。

投資相連保險,我沒有配置,這個收益是比較高,但是風險也高,不是專業的投資人士,不建議去配置這類保險。

一般保險是旅遊險,我經常出差,只要離開香港,這個保險就生效,以防萬一。

保險不是一次就能買完的,需要經常審視現有的保障是否能滿足家庭經濟增長的需求。舉個例子,我當時配置100萬保額的重疾險時,是考慮到如果真的發生重大疾病,不能工作,我需要100萬來維持家人現有的生活。過了兩年後,又考慮到自己有100萬人民幣的房貸,如果真發生意外,這房貸還是要還的,不能讓銀行把房子收走,所以又配了10萬美元的壽險。如果幾年之後,我換了大房子,房貸變為500萬了,那我的壽險保額也是需要再增加的。

總之,保險不會改變你的生活,但是可以保證你的生活不被改變!

關於如何配置家庭的保障計劃,歡迎私信李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