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是吃麻糍的好时节!

在浙江宁波,有句老话:“ 清明麻糍立夏团。” 清明扫墓时,麻糍经常被当作贡品来祭拜祖先。而清明上山,地偏路远,半途不免饥饿,所以麻糍也时常被当作垫肚子的点心。时至今日,依旧有不少人家保留着清明做麻糍的习俗,麻糍中的艾叶、松花粉,都是春天的应景之物,象征着草木长青,也体现了自然轮回。麻糍在宁波老话中谐音是“呒事”,在宁波人心目中麻糍寓意平安无事,因此宁波老一辈的阿姨们到现在还兴许依旧在家选用上好的糯米和艾青来制作麻糍,而宁波后生们也不会忘记当年手捧着刚敲打出来的新鲜麻糍,嚼着那专属清明的软香。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是吃麻糍的好时节,因为麻糍原料中,有一味最重要的原料——艾青,只有在春天才会生长,所以也只有这个时候,才能吃到最新鲜的麻糍。麻糍属于春季时令食品,尤其在清明节前后最为美味。

在宁波,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是吃麻糍的好时节!

清明时节的青麻糍,又称“青团”,一直是宁波人念念不忘的老味道。"青麻糍"的“青”,即指艾青。"麻糍"作为宁波的特产,在一年四季都有售卖,然而青麻糍却由于其原料的特殊性,成为了清明时期独具风味的时令食品。艾草,宁波人叫做艾青,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有较为浓烈的香气,其适应性强,普遍生长于路旁荒野、草地。每到清明时节,便是艾草最为飘香的时刻。将艾草汁揉进糯米面团中,不断敲打,这散发出的香气实在是让人无法抗拒。最后做出来的,就是麻糍,麻糍倒是挺像不加馅料的青团的,但是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味。这么一片片麻糍,吃起来软糯香甜,还带有艾草独特的气息,一股春意扑面而来。

在宁波,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是吃麻糍的好时节!

麻糍的传统做法是用糯米饭和艾青放在石臼中中捣烂,放在铺有松树花粉的木板上,然后压成半寸厚,上面撒上松花,切成方形或菱形,内青外黄,烘煎随意,蒸熟而食,蘸以白糖,甜糯可口,香味俱佳。下面来看看麻糍的做法吧!

一、预处理

糯米需要经过一天的浸泡;将采摘回来的艾青反复清洗干净后水煮,一般一口大锅中加入食用碱半块,几分钟后青艾变成深色捞出,晾到七成干,一般需要几个小时。

二、蒸糯米饭

蒸的方式同制作年糕相同,使用木桶装,大火蒸20分钟后左右。

三、打制

本地人至今仍多采用手工打制的方式,石臼大木锤,几个人轮番捶打,同时边上还有另一人不断翻动加入青艾的糯米团,整个过程热气腾腾,30分钟即成。

四、上松花

这里的松花起到的作用类似于做面食时撒的面粉。

五、切割造型

打好的青团放在洒满松花的桌子上慢慢擀平,迅速地切成方块或者菱形。一般成品为10厘米见方,1厘米厚度的饼状,这就是宁波人口中的“麻糍”。

在宁波,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是吃麻糍的好时节!


在宁波,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是吃麻糍的好时节!

成品后的麻糍透着丝丝艾青特有的清香,放进嘴里咬上一口,滑溜溜、软绵绵,糯米和着白糖的甜味、松花的香味、艾青的清香,带来一种久违的熟悉的传统记忆,令人回味无穷。在清明时节食用的麻糍,是一种标志性的“追忆食品”。食麻糍时,烘煎随便,蘸以白糖,香味俱佳;如用火缸煨之,则别有一股乡村风味。对于老宁波人来说,这样的食物无比亲切,更容易唤起我们心底最柔软的一抹记忆。如今,麻糍不光是在清明节吃,一年四季都可以食用,更成为凝聚着宁波人满满乡愁的“老味道”。在宁波,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是吃麻糍的好时节!小伙伴们,清明节你家乡吃什么传统美食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