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東:創新河長制工作方式 發揮企業河長水環境治理作用

紅網時刻4月2日訊(通訊員 羅嫚婷)春季的邵東城鄉,萬物吐翠,大地萌綠。河邊碧綠的柳條兒輕輕掠過平靜的河面,樹上的鳥兒歡快地唱著小曲兒。在這道靚麗的風景線上,寧登文等10餘名企業河長、河道志願站站長,率90餘名河道志願者積極響應邵東市委、市政府、市級總河長周玉凡市長關於在河道兩岸植綠、增綠,助推森林城市建設的號召,在轄區內河岸挖坑、培土、栽樹,為邵東河道披上一條條綠絲帶。

保護母親河,我們都應該是河長

寧登文高中畢業開始創業,從一個小家庭作坊主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為邵東五金科技創新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五金協會會長。一路創業一路艱辛,他耕耘了汗水和努力,獲得了鮮花和掌聲。他積累了財富與榮耀,也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與擔當。在河長制剛剛落地邵東之初,寧登文就向當地黨委、政府主動請纓,要求擔任四新橋至馬家壩5000米河段的民間企業河長、三合水庫的民間企業庫長,打響了民間企業碧水保衛戰的第一槍。寧登文說:“我從小生長在河邊,家鄉的河水哺育了我,現在我成了一名河道志願站站長,一名企業河長,我想要守護兒時的記憶,想要守護這一方碧水。”

寧登文志願管理的河道有5000米長,為該市10個市級河道志願站之冠。這5000米的河道大多位於城鄉結合部,車流量大,環境複雜,經常有道路上的垃圾被風吹到河道,並且該河道工廠企業多、居民住戶多,人員素質有高有低,經常有生活垃圾扔進河道,這給寧登文河長的河道治理工作無疑增加了重重考驗。治理之初,他先是組織人員對河道進行了汙泥處理、漂浮物打撈、雜草收割等,幾個月時間就讓河道煥然一新。雖然他自費聘請了專門的巡河員、保潔員,也定期、不定期安排公司員工參與巡河、保潔工作,但是他比巡河員、保潔員去河道巡河的次數都多,河道兩邊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他的腳印,巡河記錄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他在河道兩岸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在擔任河長、庫長期間,他意識到,河道治理僅僅靠“河長”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讓每個人、每個企業都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水的重要性,讓每個人都成為河長,環保衛士,環境才能真正美好起來。於是,他先到沿岸工廠談環保的事,他的“人人環保理念”和工廠不謀而合,因為隨著日益嚴格的環保政策,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動適應新環保形態,本身就注重環保,所有設施均是按照國家標準而建,廢水廢料並未排入河道,只是有部分員工隨意扔垃圾。沿岸工廠承諾,雙方共同推進“人人環保理念”,工廠企業的完全配合讓寧登文鬆了一口氣。雙方達成共識後,寧登文進一步建議:“希望企業多在人員活動的區域增加垃圾桶和保護環境的標語,提醒人人注重環保。”

寧登文志願治理的三合水庫經過多方的共同努力,現也已成為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全市重要的飲用水源取水點。其水質完全達到飲用水源標準,森林覆蓋率達到市級標準,重點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基本穩定。這些生態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所有官方的、民間的“河長”“庫長”的共同努力。是他們一次次地巡河,一次次地化解問題,助力打贏“藍天碧水”保衛戰,推動創新、富裕、宜居邵東的建設。

身體力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1997年,剛滿20歲的寧登文創建邵仙五金工具有限公司。那時的五金行業雖說是公司經營,其實大部分電鍍企業規模小,分佈零散,小作坊為主,廢水得不到有效治理,對環境造成汙染。在省環保廳的要求下,當地黨委、政府對五金行業提出了“統一質量、統一標準、統一生產、統一出口銷售、統一價格、統一品牌、統一電鍍”的要求。寧登文順勢而為,投資1.56億元,佔地110畝,成立了和天電鍍中心,為家鄉的五金企業服務。這是經湖南省環保廳批准建設的邵陽市唯一一家電鍍中心,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落實汙染防治、總量控制等措施。廠區排水實施雨汙分流、汙汙分流,分別建設廢水處理站和全廠綜合水處理站及廢水回用系統,規範化設置排汙口、在線監控系統,並與環保部門聯網,確保周邊環境安全。該中心的建設、投資使得該地區電鍍行業高汙染的歷史被徹底改寫,同時也進一步加快了五金產業的轉型升級,提升了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正是在經營電鍍中心的過程中,寧登文加深了對生態環保的認識,意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因而,寧登文協同他的夥伴們在生態產業園成立了一家大型苗木展示中心,大力發展農林水綠色產業。

生態環境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推向新高度,美麗中國的新圖景已徐徐展開。在眾多生態文明建設的創新實踐中,“河長”如今是個家喻戶曉的頭銜,省長、市長、縣長、鄉長、村長擔任“河長”,與此同時,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來自於企業家、機關幹部、學生等等社會各行各業的人員的身影加入到了“河長”的行列。正如邵東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尹高波說道“河道環境的保護和改善,需要所有人的參與,落實好河長制就是要為老百姓保護好生態環境,守護一方碧水,愛水、護水、節水,需要我們全社會共同參與。保衛母親河,我們都應該是河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