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開外,全球“社交疏離”下眾生相

一米開外,全球“社交疏離”下眾生相

中新網4月2日電(甘甜) 美國老太太蕾妮•海爾曼從來沒想過,在她71歲這年,只能宅在家中,吃著一隻金毛獵犬送來的“外賣”。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海爾曼所在的科羅拉多州推出了“社交疏離”措施,而她又因患有心臟病等疾病,屬易感染人群,不得不呆在家中,她的親人也無法每週前去看望她。鄰居得知這一情況後,就給自家狗狗做了“特訓”,負責給海爾曼送去雞肉蔬菜等食物。

目前,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均在不斷升級“社交疏離”措施對抗疫情。世衛組織稱,這一簡單的公共衛生措施可以幫助大大減少新冠病毒傳播。知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發佈的一項研究則表明,“社交疏離”是阻止新冠病毒傳播的最有效方法。

“社交疏離”下的眾生相

握手?NO!宅家?YES!

世衛組織建議,應與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離。世衛總幹事譚德塞說。“要求人們呆在家裡,以及採取其他社交疏離措施,是減緩病毒傳播和爭取時間的重要方式。”

受此影響,讓人意外的場景一幕接一幕:

德國總理默克爾想和內政部長澤霍費爾握手,卻被對方微笑婉拒;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迎接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夫婦時,用雙手合十代替握手,並用飛吻問候了王后。

日常生活中,普通民眾也在上演著花式隔空問好。

在伊朗,幾個好朋友會在見面時,把手插在兜裡,互相叩腳致意;

而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當地居民科琳•烏瑞斯克站在孩子家的一扇玻璃門外,跟孫子玩起了遊戲,“我甚至隔著玻璃門得到了一個吻和擁抱。”

但另一方面,“社交疏離”也給人們帶去了孤獨。在3月24日起實施全民居家隔離的印度,70歲的威娜•艾爾每週兩次的舞蹈課被取消,她直呼“真的太無聊……”因為去上課意味著她有機會見朋友、鍛鍊身體,以及盡情跳舞。

部分愛熱鬧的意大利人更是難忍外出衝動。歐洲疫情“震中”意大利是最早實施全國“封城”的國家之一,但僅在3月11日至17日,該國就有4萬多人因違反封鎖令收到警方罰單。

眼看感染人數持續激增,醫療系統不堪重負,急瘋了的意大利市長們接連在社交媒體上咆哮:“你們不停地出門遛狗,你們的狗都有前列腺炎嗎?”“一封閉你們就愛跑步了,你們上一次跑步還是在小學操場吧?”

為了“恫嚇”民眾別外出,印度泰米爾納德邦一名警察在執行任務期間,還特地戴上了“新冠病毒頭盔”。

“社交疏離”不僅僅影響著世界各地的人們,一些品牌也在響應。麥當勞商標中的M不再挨在一起,奧迪的四個環各自“獨立”,大眾的V和W上下分開,可口可樂打出新標語,“保持距離是保持團結的最好方式”……

多國升級防疫措施

社交疏離如何減緩病毒傳播?

截至北京時間4月2日6時04分,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顯示,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突破92萬例,死亡病例逾4.6萬例。其中,美國確診病例超20萬,居全球首位,死亡病例最多的國家是意大利,逾1.3萬例。

疫情日益嚴峻,“社交疏離”真的能減緩新冠病毒的傳播嗎?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3月24日的報道中,給出了這樣一組數據:每一名新冠病毒攜帶者大約會在五天之內把病毒傳染給2.5個人。這意味著,第一例攜帶者在30天后將把病毒傳染給406人。但是,如果接觸率減半,30天后僅會傳給15人。

而在近日,斯坦福大學網站發佈消息稱,為了探索“社交疏離”需要持續的時間,以及過早解除限制的後果,該大學生物學家艾琳•莫迪凱與一個研究團隊合作研發了一個交互式網站,模擬了在“社會疏離”和隔離等不同非藥物干預下,新冠病毒傳播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分析顯示,越多地實施 “社交疏離”措施,傳播曲線將變得越平坦。

美國公共衛生協會(APHA)執行長喬治斯•班哲明指出,如果人們真的感染新冠病毒,目前沒有任何疫苗來治療,“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儘量讓人們遠離彼此,儘量防止疾病以各種方式傳播。”

3月23日,《柳葉刀》發佈的一項研究稱,與其它許多幹預措施相比,採取隔離、學校停課等物理隔離的綜合措施,在減少病例數量方面最為有效。

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亞歷克斯•R•庫克說,“這項研究的結果為新加坡和其他國家的決策者提供了開始實施強化版疫情控制措施的證據,如果及時有效地部署,這些措施可以減輕或降低當地的傳播率。”

事實上,多國正在升級“社交疏離”措施。伊朗總統魯哈尼3月31日表示,日前實施的“社交疏離計劃”將延長至4月8日,並再次呼籲民眾避免出行,居家隔離。

意大利也在前一天宣佈,將繼續全國“封城”措施直至4月中旬復活節後。

隨著美國疫情大暴發,特朗普也改變態度,將聯邦政府關於在全美範圍內保持“社交疏離”的指導意見有效期延至4月30日。其中,“重災區”紐約市市長白思豪發令,如果民眾違反社交距離規定(保持六英尺的距離),將面臨最高500美元的罰款。

就連此前抗疫力度和規模被指“佛系”的英國也在3月23日出臺了新規,要求全民居家隔離。

一米間隔外,

未曾想到的收穫

“社交疏離”,不僅能減緩病毒傳播,也讓許多人有了意外的收穫。

在被疫情按下“暫停鍵”的日子裡,自由撰稿人安舒爾•阿克霍里取消了國外的工作行程,和父母住在一起。“我希望在人們的腦海中有一種‘軟重啟’,這樣他們能學會享受小的快樂,就像和他們所愛的人待在一起一樣。”

26歲的業務發展總監司帕蒂娜•賈亞拉特納過去常訂外賣,但隨著公司遠程辦公的實施,她有了時間做飯,還和朋友們交換簡單的食譜。“我過去常常在晚上8點半左右下班,所以沒有足夠的時間做飯。但現在我在家,不做飯就不像話了。”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生凱西•席爾德則在近日實現多年願望,認養了一隻2歲大的小狗。她現在在家工作,能夠幫助小夥伴適應新環境,自己也有了可以說話的對象。

“社交疏離”下,人與人之間被拉開了至少一米的距離,但與親友間的聯結並未就此斷裂。人們的聯繫因彼此關心,變得更加緊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