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智伯帶領韓魏兩家滅了趙家,那麼戰國會是秦楚齊燕韓魏智七雄爭霸嗎?

從來去留


三家分晉,標誌著春秋時代的結束,進入了戰國七雄的時期。如題主所說,如果是智氏帶領韓魏兩家滅了趙家會怎麼樣呢?吾以為不會是題主想的七雄爭霸,而是秦楚齊三足鼎立。

先來了解一下三家分晉。晉國末期,晉王室權力已經很弱了,王室之下設六卿:韓、趙、魏、智、範、中行。此為晉國六大家族,後來經過連年征戰,範氏和中行氏被滅,智氏一家獨大。智瑤上位後,脅迫韓魏出兵討伐趙家,結果韓魏反水聯合趙家滅了智氏,瓜分了晉國的土地,韓、趙、魏被周王室列為諸侯,躋身強國之列,與齊楚燕秦並稱戰國七雄。

接下來做個假設,如果是智、韓、魏滅了趙家會怎麼樣呢?當時的晉國以智氏家族實力最強大,韓、趙、魏單獨一個家族根本無力與其抗衡。趙家被滅後,智氏肯定會獲得利益的最大化,韓、魏根本無力爭取,那智、韓、魏的實力差距會進一步擴大。智瑤其人,十分貪婪,趙國既滅,下一步必然兵向韓、魏。此兩家原本就實力不濟,若被伐必然聯手,但也未必抵擋的住智氏。晉王室斷然不會看著智氏滅了韓、魏一家獨大,必然向其他諸侯國求援。以晉國之實力,三家分晉後尚且可以位列七雄,若智氏一家獨大還有誰可與之抗衡。

秦、楚此時會藉著援助的名義“趁火打劫”。柿子撿軟的捏,何必直接和智氏抗衡,出兵吞併了韓、魏的地盤進一步擴大實力,然後再討伐智氏。於是,楚滅韓、秦滅魏,齊滅燕。此時智氏已無力與齊、秦、楚抗衡,不久之後,必備三家瓜分,最終形成秦、楚、齊三足鼎立的局面。


那年明月


如果智伯帶領韓魏滅了趙家的話,韓、魏兩國也不會存在了。



事實

春秋末期,晉國朝政被趙、魏、韓、智、範、中行等六卿把持。後來,範氏、中行氏被誅滅,就只剩下趙、魏、韓、智四家。在誅滅範氏、中行氏後,智伯與趙、韓、魏三家共同瓜分了兩家土地,惹得當時晉國國君出公惱怒,向魯國、齊國告急,想讓兩國幫助他討伐四卿,結果反被四卿共同打跑了。於是,智伯就擁立晉懿公為國君。這時,智伯執掌晉國朝政,勢力在其他三家之上。智伯為人驕橫,就開始把手伸向了其他三家,索要土地,韓、魏兩家先後割讓土地給智伯,只有趙家沒有給,並在晉陽抵抗智、韓、魏三家,最終成功策反韓、魏,共同消滅智氏,奠定了三家分晉的基礎。

假設

如果趙家在晉陽沒能抵抗智、韓、魏的聯合進攻,被三家消滅,土地被瓜分。那麼,在瓜分土地時,得到最多的必定是智氏。就如同當初四家瓜分中行、範氏的時候,因為智伯掌握政權,最後佔據了范家、中行的土地,使得自身勢力凌駕於其他三家。而趙、韓、魏三家在聯合滅亡智氏後,主導的趙家成為勢力最強的一方。因此,滅亡趙家只能增加智氏的力量,讓智氏與韓、魏的實力相差更加懸殊。



在面對智伯無理索要土地的時候,韓、魏兩家奉行的政策都是“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將自己土地割讓給智伯。這樣的政策,讓我們想到戰國中後期,韓、趙兩家多次割讓土地給秦國,換取苟且偷安。如果趙家被滅,這樣情況無疑會持續下去,最終的結果只能是“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韓、魏兩家在日削月割中勢力不斷減弱,被智家所滅。



結論

如果趙家被滅,韓、魏勢必不能獨完,將相繼被智伯所滅。這時的智家取代晉國已經是時間的問題了,戰國曆史上除了田氏代齊,還將出現智氏代晉。


一壺清茗品春秋


我是喜歡先秦史的胖關,如果智伯聯合韓魏兩家滅趙,有可能韓魏被智伯也最終滅掉,智氏一家獨大。

春秋末期,晉國士卿勢力極度膨脹,以智氏家族在趙魏韓三家中一家獨大,晉國國君被徹底架空,晉國逐漸衰落下去。

由於智氏勢力在其他三家中是最大的,常常對其指手畫腳,韓趙魏也是敢怒不敢言,但對智氏只是趨於實力懸殊,假裝言聽計從罷了。

在晉陽之圍中,韓魏如果不聽趙襄子的勸說,不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那麼趙國就是再厲害也不敵三國的圍殺,必敗無疑。

趙國經過水淹晉陽,軍士傷亡慘重,經不起大的作戰了。所以趙襄子的勸說,韓魏的臨陣倒戈,聯合對智氏開戰才是明智之舉,為以後的三家分晉奠定了基礎。

在春秋戰國裡,弱小的國家幾乎都是被大國吞併和消滅的對象,至少也淪為附屬國。由於地緣因素和大國威脅,小國只有抱團取暖、聯合起來才能圖存,如果三國滅趙之後,那麼智氏就對韓魏開始下手了,失去趙國的聯合,以韓魏的軍事實力絕對不是智氏的對手。

最終的結果就是韓魏兩大家族被智氏家族滅掉,晉國被智氏取代,與其他中原國家進入戰國爭霸期。

春秋戰國時期,就像分糖果遊戲一樣,糖果數量有限,誰家的糖果多,誰強大,就會被他國盯上尤其是鄰國,聯合弱小國瘋搶你的糖果,保持政治和軍事的平衡,維持這種平衡。

所以韓魏兩個弱國如果不去聯合趙國去維持這種平衡,必將被智氏團滅,坐享其大。三家分晉的歷史將不會重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