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互聯網公司更容易腐敗?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說:"人來源於動物界這一事實已經決定了人永遠不能擺脫獸性。所以問題永遠只在於擺脫得多些或少些,在於獸性與人性程度之間的差異。"腐敗是人性的弱點,所以它是一個難以徹底消除的古老詛咒。人類發展到二十一世紀,各個領域都取得突破性進步,腐敗仍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反腐是市場經濟的建立過程

中國正處在一個現代化的進程中,現代化帶來了新舊價值觀的衝突,同時開闢了新的權力和財富來源。亨廷頓說:"現代化劇烈進行的時期往往是腐敗現象最為猖獗的時期。"中國概莫能外。

尤其在互聯網行業迅猛發展的今天,大型互聯網公司往往掌握行業內的流量命脈,這些關鍵部門的負責人雖然不享有政府權力,卻能掌控平臺內部的資源分配,成為商業賄賂滋生的土壤。大型互聯網公司的內部腐敗波及甚廣、傳播甚快,破壞的不僅是一個行業的生態,更會腐化整個商業和社會文化。

腐敗破壞了市場透明、公平的機制,導致企業家精神萎縮。當企業可以通過支付小額資金獲取高收益的機會,企業家就不會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生產性的創新活動。同時,專注於生產創新的企業可能難以得到市場的正向獎勵,長此以往,必將阻礙市場機制的形成和經濟的發展。這種環境又會反過來滋生更多的腐敗,形成惡性循環。

企業經營的最終目的是盈利,不能盈利的企業沒有任何社會價值和存在意義,所以,應當鼓勵企業盈利。問題在於,企業應當如何盈利,還在於我們為企業經營創造怎樣的外部環境,引導企業正當且持續性的營利。

如果孤立地評價企業的營利行為,我們看到的只有對錯和善惡,解決問題的思路可能就是打擊和懲罰。如果從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來看,它包括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政府與企業的關係、私營經濟與國有經濟的不平等地位、權力的監督、社會治理等一系列問題,看到的就是企業在制度下的困境。

勃朗寧夫人說:"消除我們社會的腐敗需要的是陽光和空氣,不是關門或關窗。"如果對違規企業僅僅停留在打擊和處罰層面,實際上就是對它們關上了門和窗,企業所處的環境沒有得到根本性改善,還會滋生新的腐敗。釐清市場和政府的邊界,讓市場發揮資源的配置作用。監督政府依法行政、加強企業自治和社會治理,才是陽光和空氣。在充滿陽光和空氣的市場,腐敗難以遁形,只有遵守市場規則的主體,企業家才能立足,而不是唯利是圖的商人。

總之,市場化程度越高的地方腐敗越少;越富有企業家精神的地方腐敗越少,因為企業家專注通過創新獲取市場回報。所以,反腐有賴於市場經濟的建立。

民營企業不能置身事外

晏子認為:"廉者,政之本也"。中國古代把廉潔作為政治和為政的根本,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中國傳統的廉政文化,即在公共部門和公職人員中強調廉潔的重要性。加之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行政審批和行政壟斷廣泛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公共部門成為腐敗的土壤。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依靠國家權力治理公共部門的腐敗形成了中國反腐的鮮明特色。

但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私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們是潛在的向公共部門行賄的一方,另一方面它們也是商業賄賂中行賄或受賄的一方,不論從預防還是懲治腐敗而言,都不應該忽視私營部門的地位和作用。

黨的十八大報告就指出:"反腐倡廉是全社會的責任,政府有責、國有企業有責,民營企業同樣不能置身其外。"尤其是這些年迅猛發展的互聯網行業,與傳統行業相比,它們對成本關注較少,採購的價格缺少透明性,支撐企業急速發展的是融資、產品和技術,這就為商業腐敗創造了條件。同時,互聯網行業的市場以流量為王,"快"成為企業的生命線。"快"讓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佔市場的同時,也留下了內部管理隱患。

採購、流量分配、決策權等帶來了巨大的利益空間,卻缺乏相應的制度監督,管理和發展存在嚴重的背離。導致這幾年互聯網行業的腐敗和舞弊呈現高發態勢,不僅企業利潤被侵蝕,競爭力下降,腐敗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也給整個行業帶來了負面影響。

腐敗:"商業車輪裡的沙礫"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企業內部和行業聯盟成為互聯網行業反腐的重要陣地。阿里巴巴作為互聯網的龍頭企業,從2009年出臺《商業行為準則》反腐,十年時間永久關閉上千家違規的商家店鋪。2012年設立集團一級部門"廉正合規部",專司腐敗調查、預防及合規管理,現調查已涉及到七名公司副總裁。

騰訊自2014年起在公司內部強化普及由HR、內審、企業文化部共同制定的《員工陽光行為準則》,為員工行為提供具體指引,並明確了"騰訊高壓線"。2019年12月騰訊首次向社會公佈反舞弊調查結果:查處違反"高壓線"案件40餘起,60餘人被辭退,10餘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機關,並公佈一批永不合作企業名單。

2019年初,大疆發佈反腐公告,稱2018年因內部腐敗問題損失超過10億元,處理涉嫌腐敗和瀆職員工45名,16人被移交司法,29人被直接開除,一時間引發行業內外熱議。私營企業內部腐敗給企業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在大疆案中可見一斑。

其實,企業為內部腐敗付出的代價遠不止金錢,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曾定義過腐敗給企業造成的三層損害:第一層是直接利益損失;第二層是這些決策帶來的不良後果;第三層是廉潔風氣變壞後,團隊向心力的喪失。他稱,第三層是絕對不能容忍的。所以,腐敗也被稱為"商業車輪裡的沙礫"。

站在這個層面看腐敗,可以說是攸關企業發展的大事。正因為此,私營部門反腐可謂不遺餘力,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唯一直管的部門就是審計中心。龍頭互聯網公司不僅有各自專司的反腐部門和高層負責人,還制定有嚴格完善的舉報和內部調查制度,動用先進的技術監督、調查腐敗,合規措施還從公司內部延展到第三方合作公司。並於2017年2月成立陽光誠信聯盟,旨在共同打擊腐敗、欺詐、信息安全等犯罪,提升聯盟成員反腐治理水平,形成人人廉潔、誠信從業的正能量正循環。

大型互聯網企業內部和行業反腐,是中國互聯網企業經過多年突飛猛進發展之後,一次自發自生的質的提升。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內部腐敗的背後暗藏效率低下、分配製度不成熟、價值觀混亂等組織管理難題,不僅會削弱組織戰鬥力,更會遏制創新。而在市場驅動的紅利消失後,互聯網企業必須通過創新力和領導力搶佔市場,這都和組織相關。正因為此,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說:"沒有什麼可以阻擋公司前進,唯一能阻擋的,就是內部腐敗。"

藉助"集體理性"打破"囚徒困境"

基於這些認識,大型互聯網公司從組織、制度、管理、文化等各個層面、多管齊下反腐。尤其是陽光誠信聯盟以"誠信經營"為使命,搭建失信企業和失信人員信息共享平臺,前者主要是與聯盟企業業務往來中,存在行賄和售賣假貨等行為的企業,後者則包括在聯盟企業任職中收受賄賂、職務侵佔、盜竊和詐騙等的員工。失信平臺的建立,使得"誠信"不再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個人道德和企業文化,而是每一個職業人和企業安身立命之本。否則,就會被企業和行業拋棄。

"每個公民的誠信創造了社會的可持續生產力。"將反腐落實到每個人的行為操守和每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打破個人或個別企業通過賄賂短期獲利,導致企業、行業乃至國家非理性的"囚徒困境"。

以集體理性為基礎,從競爭走向合作,才能營造一個透明、清潔的營商環境,讓企業把資源用在創新和管理上,才會有真正的企業文化和核心競爭力。可以說,走在世界前沿的中國大型互聯網企業,以其視野、格局和社會擔當,為中國反腐摸索了一條可行的社會治理之路。

毋庸置疑,國家權力的反腐擁有無與倫比的力量和速度,但是它也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如果長期單打獨鬥,在快速斬斷腐敗的同時,也會扼殺社會的活力和企業自身的免疫力,而後者才是一個健康社會的根本。

美國政治家傑弗遜說:"反對腐敗和暴政的時機是在它們抓住我們之前。把狼拒之羊欄門外,要比狼進了羊欄再去拔它的牙和爪為好。"獨木難支大廈,自上而下的權力反腐和自下而上的社會反腐,兩者都不可偏廢。把反腐戰線前移,治理高於懲治,才是"治本"。私營企業、大眾傳媒、民間組織、公民社會都是不可忽視的力量,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反腐需要全社會的參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