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張遼和馬超誰厲害?

悟堂居士


張遼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將領

張遼可以說智勇雙全,所謂智勇雙全,第一是要有表現的機會,第二是表演的時候沒砸鍋。

比如張郃的三番五次出謀不被採納,魏延子午谷奇謀,馬超的渭北拒敵之策等等。都只是成了假設。

相對而言,張遼比其它四子較為平衡,能擔大任的第一點,也不是智勇雙全,而是能團結手下的人。

張遼更善於處理和同僚之間的關係,這是他成為重臣的最重要能力。

張遼的武勇,別說比美曹仁,恐怕連樂進也不如。但要比為將之勇,這也要看出身的。所以我並不認為他能比得過曹仁。當然,如果說讓孫權更頭痛的,肯定是張遼,因為張遼後期一直是孫權專業的對頭。

將在謀而不在勇。

其實這句話,應該這樣認識:為將者要考慮投資回報率。儘可能在高回報上投資,並能盡力規避風險。這才是良將。好在,張遼的兩次高風險投資,都成功了,取得了豐厚的回報。但誰又能說得清這裡有多少運氣成份?也許運氣本來就是實力的一部分罷。

再來看一看馬超,他更偏向勇猛

由我來看,就我個人來說,我也認為馬超整體來說,只能說很勇猛

戰績方面,真的很平平,也就是說,他就適合帶隊打頭陣,這一點和黃忠等猛將差不多

但是要說戰略天賦,管理水平等等,完全是不行的。

當然,這也許是因為他的對手是曹操,是當時的天下第一人,所以比下去他顯得太稚嫩。

但是後來表明,即使沒有曹操,他也被人從涼州攆了出去啊。

唯一一次讓曹操遇到危險的事情,其實還是曹操當時自己太冒險了,在渡河的時候才遇到了危險,但這和馬超本人的戰略謀略是沒有關係的。

通過對比我們顯而易見,張遼似乎是要更厲害一些的。


心有明叔一點通


謝謝您的問題,三國時期張遼和馬超都是勇將,張遼比馬超大六歲,但二人都是公元222年去世,馬超去世時年僅47歲。如按照正史陳壽《三國志》,張遼比馬超厲害。如果按照《三國演義》的描述,馬超比張遼厲害,下面我們來詳細分析。

《三國演義》以劉備蜀漢為正統,褒劉貶曹,馬超為劉備五虎上將,張遼僅為曹操一般將軍,馬超與張遼沒有正面交鋒的記錄。借曹操之口說:“馬超有呂布之勇”,而呂布為三國第一勇將,曾經獨自抵擋劉關張三英,獨戰曹操手下六員大將。《三國演義》在描寫馬超出世及與曹操、許褚、張飛作戰時都不惜給予濃墨重彩地描寫。

例如馬超出世時說:“只見一位少年將軍,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手執長槍,坐騎駿馬,從陣中飛出。原來那將即馬騰之子馬超,字孟起,年方十七歲,英勇無敵。”

馬超與曹操第一次對戰時:“又見馬超生得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細膀寬,聲雄力猛,白袍銀鎧,手執長槍,立馬陣前;上首龐德,下首馬岱。操暗暗稱奇,……曹操在門旗下回顧眾將曰:“馬超不減呂布之勇!” ”言未絕,許褚拍馬舞刀而出。馬超挺槍接戰。鬥了一百餘合,勝負不分。馬匹睏乏,各回軍中,換了馬匹,又出陣前。又鬥一百餘合,不分勝負。……操恐褚有失,遂令夏侯淵、曹洪兩將齊出夾攻。”

馬超與張飛交鋒時:“兩馬齊出,二槍並舉。約戰百餘合,不分勝負。玄德觀之,嘆曰:“真虎將也!”恐張飛有失,急鳴金收軍。兩將各回。張飛回到陣中,略歇馬片時,不用頭盔,只裹包巾上馬,又出陣前搦馬超廝殺。超又出,兩個再戰。玄德恐張飛有失,自披掛下關,直至陣前;看張飛與馬超又鬥百餘合,兩個精神倍加。玄德教鳴金收軍。”

而《三國演義》在寫張遼出世時只是作為呂布的部將,“呂布當先出馬,兩邊排開八員健將:第一個雁門馬邑人,姓張,名遼,字文遠;第二個泰山華陰人,姓臧,名霸,字宣高。兩將又各引三員健將:郝萌、曹性、成廉,魏續、宋憲、侯成。布軍五萬,鼓聲大震。”

後來呂布敗亡時,張遼不肯屈服,曹操要殺他,得到劉備和關羽的求情才投降曹操。

即使是張遼帶領兩千兵馬在合肥打敗孫權的十萬大軍一戰,殺得江南人人害怕;聞張遼大名,小兒也不敢夜啼。《三國演義》也把功勞記載曹操身上,說是因為張遼在戰前打開曹操的手書,按照曹操的戰略才贏得勝利的。

而正史《三國志》的記載張遼比馬超強多了。

馬超半生征戰殺戮,大半生在逃亡。他孤獨、失落、絕望、寄人籬下、遭人冷眼,沒有親情,更沒有友情,孤寂地走完了一生。為了私慾,置父親及全家二百多人於不顧,反叛朝廷,導致全家被曹操所殺。與父親的仇人韓遂結盟又相互猜疑,兵戎相見。投靠張魯又反叛。

馬超投靠劉備後,其實際上並沒有多大的功勞。劉備在攻打漢中之戰中,兵分兩路:其中一路令張飛、馬超、吳蘭進攻武都,佔領下辨,阻擋關中曹軍增援漢中。然而,下辨之戰,在面對曹操軍中排不上名的將領曹休時,吳蘭戰死,張飛、馬超敗退。劉備非常失望,後來名魏延鎮守漢中。

馬超在劉備稱帝的第二年(222年)就在孤寂中死去。

而張遼除了武勇之外,還有文韜及治國的才能,同時還有將帥之才。張遼以雁門郡吏出身,後顛沛流離。曹操看中的不僅僅是他的武勇,還有獨當一面的將帥之才。

在投誠曹操後,張遼得以大放異彩。說是曹操第一名將也不為過。勸降關羽,但和關羽的關係又公私分明。征戰袁紹、勸降昌豨、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平定謀反等都居功至偉。特別是以八百壯士打敗孫權十萬大軍一戰而揚名天下,“張遼止啼”成為流傳千古的典故。此後直到病逝一直鎮守合肥,成為孫權的心病,孫權後來說:“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徐張話歷史


如果說的是單打獨鬥的話小編認為還是馬超厲害,首先馬超之勇不低於呂布。劉備入川的時候,張飛和馬超大戰三百回合,從中午打到晚上也沒有分出勝負,後來冊封五虎上將關羽又想和馬超比試,這足以證明馬超的勇武之處。

但是話又說過來了,在那個三足鼎立的時代,光有一身武藝是不行的,還得有謀略。在這點上張遼就比馬超強多了,張遼的排兵佈陣的能力比馬超高明多了,不然也不會在合肥之戰中大破吳軍。

當時的魏國也有五位名將,分別是張遼,徐晃,樂進,張頜,于禁這五位大將,張遼排在第一位,足以證明他的能力確實高,武藝也不差。

總的來說,在那個亂世時代,光有武藝是不行的,還得有謀略,不能太沖動。馬超就屬於衝動蠻幹類型的,雖然武藝要比張遼強,可是太容易被激怒了,要知道人在憤怒的狀態下會做很多錯事的。張遼呢,武藝雖然不如馬超,但是排兵佈陣能力要強很多了,而且心胸也寬廣,不會因為一兩句話就被激怒從而犯下錯誤,影響戰局的輸贏。

所以小編還是認為三國時期要從全面的來講還是張遼強一些。


小空話歷史


這是個好問題!

如果作者你說的真實三國裡是指真正的歷史的話那我就根據《三國志》上面說的吧!如果是靠武藝,馬超強,可以根據這段,正文不記得,大概是這樣的,《三國志》中說魏國的士大夫鹹稱張飛,關羽是萬人敵,而當馬超歸劉之後關羽就聽說馬超的威名就想和他比武,當然結果沒比成。我就不細說了,而馬超歸劉後得到的任務是鎮守陽平關,所以並沒有什麼突出的貢獻,也沒有出征打仗,而張遼決對是一等的統帥,他不僅武藝高強(沒馬超強)但是戰法,戰術上面還是張遼強,魏國有五名將:張遼,徐晃,樂進,張頜,于禁(後來降關羽,關羽不要,呂蒙擊敗關羽後放了于禁,後來受到曹丕的羞辱,最終憂鬱而死)而張遼又是五名將之首,可以說魏國沒有張遼,孫權早就打進魏國了,可見張遼帶兵打仗非同一般,而馬超只是名將之後,而且不減呂布之勇,所以人們忌他三分,碰見曹操,楊阜都把他打的節節退敗! 我的意見是我崇拜馬超,更欣賞張遼[贊]


巴比特式人物


在三國時期,尤其是三國演義裡,名將是非常多的

張遼就是是曹操手下的大將,如果把他和馬超相比,那還應該是馬超更強。

張遼的武力在曹操軍中不算是最高的人,當時在馬超追擊曹操的時候,那麼多的將領都不能阻擋馬超,更別說只有一個張遼了。

其實三國演義之中,很多武將都已經被神話了,不復真實。



史學小蟲


就指揮能力而言:

張頜=>馬超>徐晃=張遼

就勇武而言:

張遼>>馬超>徐晃=>張頜

PS:張遼徐晃的指揮能力沒啥好吹的,前者只有一個戰術-豬突猛進,後者沒有援軍根本就不敢去碰關羽(還要靠蔣濟等人出謀劃策)。換句話說,如果徐晃不是碰瓷了關羽,估計要跟朱靈一起跟文聘等人並列。

五子裡面,軍事能力和戰績最硬核的是張頜,沒有之一。


追風少年已經老去


張遼


野人Gary


綜合素質 是張遼厲害,如果單從武力高低比較,馬超更勝一籌,畢竟馬超武力不亞於呂布。


ekin歷史是面鏡子


論武馬超一馬當先天下數一數二沒有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