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中國硅谷的西二旗,百年前是京郊的軍馬場

初到北京昌平的朋友,可能都會對西三旗、西二旗、東三旗和東二旗這些地名產生錯覺。總是第一個聯想到它們名字的由來會和滿清的八旗有關吧,其實還真沒有聯繫。那麼這些名字的由來是什麼呢?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聊一下。

西三旗,緊鄰昌平回龍觀,清河小營之北,西二旗以東及東小口的西部範圍,屬於五環外。在海淀清河以北,有西三旗、西二旗兩個村莊;在昌平區東南部北七家鎮,還有東三旗、東二旗,後屯,前屯,潘莊幾個村。隨著北京城市建設的蓬勃發展和城區的急劇膨脹,這幾個城中村已非舊日的鄉村面貌,樓房小區拔地而起,居民小區星羅棋佈。因此這幾個村莊名稱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特別是西三旗,在京藏高速(G6 原八達嶺高速)公路的路標中,就赫然見到它的名字。


在《光緒昌平州志》中對東三旗和西三旗都有明確的記載,地理位置與現在大致相當。

號稱中國硅谷的西二旗,百年前是京郊的軍馬場

《光緒昌平州志》對東二旗和東三旗的記載

號稱中國硅谷的西二旗,百年前是京郊的軍馬場

《光緒昌平州志》對西三旗的記載

西三旗的形成與得名,是明代有部分軍隊在這一帶放牧軍馬的結果。明代的軍制是在一些要害之地設置衛或所,以盡保家衛國之責。一般地說,一個衛有五千六百人,一個千戶所有一千一百二十人,一個百戶所有一百一十二人。每個所統領兩個總旗,十個小旗。每個小旗有十名兵卒,每個總旗有五十名兵卒。可見,明代軍隊的編制,最基層單位也稱為“旗”,猶如今天的“班”。明代為了抗禦蒙古勢力捲土重來,在大規模修築長城的同時,還在長城沿線設置九個鎮,也稱“九邊”,統領大批衛所官兵保衛邊防。為了供給沿邊駐軍所需的戰馬,在內地設立了許多牧馬草場和馬房,抽調部分官兵專門牧馬養馬,甚至民間也承擔繁重的為官府養馬的任務。

號稱中國硅谷的西二旗,百年前是京郊的軍馬場

明朝重視騎兵,因此軍馬場也很多

在明代,北京地區的牧馬草場和馬房很多,其中在西三旗東邊的黃土店就有一處,稱為黃土店馬房。那時候,在黃土店周圍沒有幾個村莊,到處是青草茂盛的空曠之地,被分派到馬房黃土店牧馬養馬的官軍,按照所編的小旗散佈其間牧馬。西三旗、西二旗、東三旗、東二旗等村莊就是明代牧馬的各小旗官軍的駐地,後來演變成村落,並以當時小旗的編號和所處方位命名。

還有一說是出自《昌平外志校理》。

號稱中國硅谷的西二旗,百年前是京郊的軍馬場

《昌平外志校理》對東、西三期的記載

文中論述昌平州的州東南有東三旗、西三旗、前屯、後屯等村,距太平莊距離不過五、六、七、八里。按照《元史.兵志》記載,在元朝的至元15年9月(1278),就開始在昌平縣太平莊屯田。延祐二年(1315)遷紅城屯軍於太平莊屯種。因此,各村的名字裡就有了旗和屯。


現在想想,每天擁擠的13號線西二旗站和車流穿梭的西三旗橋,在500年前都是牧馬草場啊!怎不令人一聲嘆息?!


號稱中國硅谷的西二旗,百年前是京郊的軍馬場

號稱京城第一擠的西二旗地鐵站

號稱中國硅谷的西二旗,百年前是京郊的軍馬場

每天早晚高峰擁堵的西三旗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