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撿漏?看看人家

2005年北京的一場拍賣會上,一件標價8萬元的“清末黃緞子袈裟”流標了,但是卻被一位工薪階層的秦先生看中,流標後第二天他便東拼西湊了9萬元將“袈裟”領回了家。他連夜拆開了“袈裟”,最終被夾層裡出現的精美絕倫的寶物給驚呆了。

據秦先生回憶,“說它是袈裟確實有點兒勉強。普通袈裟都是把小布片縫綴起來製成的,可它卻是一整塊黃緞子,裡面還隱約透著精美的花紋和文字,蹊蹺得很。”作為業餘藏家,秦先生直覺上感到這是個寶物,但並不知曉其真實價值。直到越來越多的專家鑑定後、越來越多的藏家想收購後,他才意識到了寶物的份量。

何謂撿漏?看看人家

終於在2008年的一場拍賣會上它作為壓軸之作驚豔現身,在11輪的競價後以7205萬元成交。但秦先生卻對此並不滿意:“今天人不多,比預期的9千萬元低了很多。”

在2011年8月拍賣會上,同樣作為壓軸之作,一位持168號牌的男士最終在多位藏家的你爭我奪中勝出,以1.3億元的天價捧走了這件寶物,全場的掌聲經久不息。從9萬元到1.3億元,這在收藏圈來說,確實是“撿漏”了,而且是撿了大漏了。

當年,秦先生為了弄清經被的真實來歷,曾求助於中國佛教協會大法師弘道法師,而這不是旁人,正是乾隆皇帝的第六世孫——愛新覺羅.毓從。當弘道法師遠遠看到經被時,就猛然從床上站了起來說:“這是我們老祖宗身上的東西,怎麼到你手裡了?”而後,弘道法師向秦先生講起了一段清室遺族們不堪回首的往事。

何謂撿漏?看看人家

清東陵曾是一塊與世隔絕、神聖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在這裡,埋葬歷代帝后的陵墓被修建得固若金湯,而堆積了大量無價珍寶的地宮則佈滿機關暗器。但1928年7月,國民黨第十二軍軍長孫殿英率領盜陵大軍兵分兩路,一支奔向埋葬慈禧太后的定東陵,另一支則進入了乾隆皇帝的裕陵,用幾百斤的炸藥轟開了兩座皇族陵墓的石門。

此後的7天7夜,無數隨葬的金銀財寶被洗劫一空,整個墓室遭遇了一場巨大浩劫。得知消息後,70多位前清的遺老遺少悽悽惶惶地趕到東陵,在石門下的一個棺槨中找到了骨骼較大的乾隆皇帝顱骨,並將乾隆和慈禧的屍骨重新裝殮。而地宮中陪葬的瓷器、字畫和絲織品等珍品或被毀壞,或被丟棄。這些後代子孫們各自取了一些陪葬作為留念,這件覆蓋在乾隆爺身上的緙絲陀羅尼經被大概就是其中之一。

何謂撿漏?看看人家

“孫殿英是個大老粗,他只揪掉了慈禧經被上的珍珠,對於經被卻棄之不顧。直到1979年考古工作者再次打開地宮時,慈禧經被才再一次被發現。”弘道法師回憶說。如此,這件又被故宮雜項權威鑑定專家張淑芬、中國佛教協會大法師弘道法師和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閻振堂等專家共同鑑定為清宮舊物的經被為乾隆量身定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