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4届美博会看进口品热潮和民族品发展

“桑主席,我建议明年美博会搞成四天,不然看不过来!”天津思雨浓总经理耿贵刚先生一边揉着腿,一边和桑敬民主席半开玩笑半当真的建议。

的确,在N5、E3、E8等进口品聚集的场馆,人流或者停留时间均超过了原本W1、W2、E1、E2等黄金场馆。这不是场馆价值发生变化,而是专业观众和市场需求在变化。

据数据统计,24届美博会,进口品牌已经占到整体参展品牌的67%,超过2/3,如果以股权治理角度来看,这是超过绝对控制的警戒线。从各主要进口品牌来源地分析,主要集中在美国(水果护肤产品)、英国(矿物质护肤)、澳洲(牛奶、草本植物)、英国(高科成分、专业仪器)、泰国(中低端彩妆、终端护肤、水果护肤)、西班牙等40个国家;品类则主要集中在面膜、护肤套装(晚间使用产品居多)、身体护理、洁面产品等品类。

从24届美博会看进口品热潮和民族品发展

而随着新进口品强势冲击之外,老牌跨国公司则采用了如广州存泽总经理王勇强先生认为的“大牌长尾”理论进一步蚕食民族品牌护城河的CS渠道。宝洁公司淡化玉兰油而强化OLAY的品牌标签并推出适合CS渠道的产品和政策。资生堂在推动“beauty method”超前概念店模式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品牌输入的力度,从原来泊美、悠莱为主转为将一些诸如安热莎、ZA等相对更高端的品牌引入,丰富消费者商品选择权的同时建立“闺蜜型”的美导系统——“创美家”。

民族品:

“我感觉今年的人流好像不如去年?”当一些民族品牌甚至G8品牌的参展人员发出这样感慨的同时,CBE官方的统计数据表明,24届美博会参展人数达到历史新高峰:52.13万人。美博会是行业的风向标,消费者乃至专业观众的分流分层在24届美博会充分的体现出来。不是人少啊了,而是关注你的人少了!

当一个市场的导向发生剧变的时候,抱怨与颓废只会加速既得利益集团的死亡;而登基的新王,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并且沉下心来精耕细作品牌,也只会朝花夕拾昙花一现。对此,笔者分别就进口品与民族品未来的发展提出如下思考:

民族品的发展,已经不存在技术、营销、资金的壁垒,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驱逐劣币、驱逐劣币、驱逐劣币!

美博会前,笔者走访广州的客户,震惊的听闻:在广州,出厂价2.5元、零售价3.5元,十片一盒的面膜品牌,居然有200家以上!

这种红糖水一样的产品,可能不会死,但绝对不会有效果!可能会给商家短期内攫取财富,但伤害的是整个品类、整个行业,尤其是消费者对民族品的信任度!

笔者想问:这么做的商家,在你数钱的时候,良心会不会疼?

中国化妆品行业的民族产业,从来不缺有情怀有底线有梦想的从业者,但劣币驱逐良币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毒瘤!这不仅仅是笔者前面提到的那些无良厂家,也包括市场上的恶性竞争:从买一送一到买一送九再到白送,如果有一个完善的免费经济的模式,笔者也认了,但单纯为占领市场而进行低价甚至免费促销,不仅让消费者对民族品的成本以及真实价值产生怀疑,也使得品牌无利可图,G8等大企业耗得起,但那些小微企业,可能就“壮志未酬身先死”了。这也是为什么民族品的倍率远超进口品,但却没钱赚的原因之一。

所以,笔者对民族品的发展,只有一句话:不作恶、建规则!

此外,笔者还想以联想与华为在消费者心中地位更替的故事,倡议行业的本土企业,从“贸工技”模式转为“技工贸”模式,一个伟大的企业,往往都是拥有核心专利。伟大的企业总是少数的,谁能在完成原始积累的基础上,向华为一样重视研发,那么就无惧进口品的冲击。

进口品:

新进口品想要在庞大的中国市场发展,必须做好:选对人、本土化、文化认同三件事!

1/

选对人

因为进口品是脱离原有成熟市场及成熟模式而进入市场、资源、文化都陌生的中国,选择一个靠谱的合作伙伴十分重要。否则,不仅仅是中国市场拓展失败,更会伤及中国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与信任。

从24届美博会看进口品热潮和民族品发展

青海美越总经理周子波先生,在美博会前终于决定接下泰国“洁莎”品牌的中国区总代,实现了事业的第二次创业和转型。周总不仅在青海耕耘十多年,代理近二十个品牌,同时也是CBE商业联盟西北秘书长兼青海会长,在他的身上,具有代理商、零售商、行业公众人士等多重身份,当然,用周子波的话说,就是:“我现在也算半个品牌方”。

“周总在西北及青海的人脉和资源丰富,也能辐射到全国,但我们选择合作周总进行合作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周总十多年来,代理的品牌没有一个放弃他的,他的务实及潜心做事的品格,才是选择周总做中国区总代的第一因素。”KISSA中国区负责人晏景新先生如是说。

而周子波则是“一直犹豫接还是不接这个牌子,有近半年的时间在考虑,后来去了泰国看到品牌的实力和地位,更主要是看到品牌创始人陈总做品牌的态度和决心,最终在美博会前决定接下品牌中国总代的业务。”

从周子波先生身上的故事可以看到,进口品与中国代理之间,需要一个目标非常清晰而且志向趋同的双向选择,只有合拍才能做好品牌在中国的发展。

如果贪图短期利益,不仅双方都无法建立安全感,也最终会伤及品牌形象和代理商的人设。

2/

本土化

这是斑马会员副总裁江洁女士提出的观点,笔者深以为然。

中国是肯德基在全球唯一超越麦当劳的市场,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肯德基中国本土化完成的比麦当劳好,肯定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肯德基不仅从产品的种类结构上进行本土化调整,更从生活习惯上趋同,能在跨国快餐卖本土化早餐的公司,估计也就肯德基了。

本土化是一项系统化而且需要时间沉淀的工程,从品牌营销的角度来看,当前进口化妆品本土化的首选要素就是改变品牌推广的模式。

作为全球社交零售最发达的中国,如何让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年轻消费者高度接触、接受品牌,恐怕已经不是原市场的电视广告、DM杂志或者网络Banner广告了,而是淘直播、小红书、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

从24届美博会看进口品热潮和民族品发展

燕窝面膜:以中国消费者广泛认知的原料和功效形成标签,也是本土化的一种

东耳文传在采访优质进口品代理时,发现80%以上的品牌意识到社交零售的重要性,并以爆款品类切入,通过社交平台持续种草。品牌方也会要求中国代运营公司、代理公司主打一款产品做社交广告投放。

对此,东耳文传认为种草的同时,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

建好收割的通路必须要有线上店铺、必须要有线上店铺、必须要有线上店铺(重要的事说三遍),没有天猫旗舰店(邀请制,有难度),也必须要有淘宝店铺或者京东、唯品会、小红书等平台的店铺,不然种了草却进不去收割,这多痛苦。

本土化,包含的因素还有很多。而且本土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关注消费者,研究消费趋势的变化,才能真正做好本土化的工作。

3/

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是需要时间沉淀的事情。

从24届美博会看进口品热潮和民族品发展

明星不仅仅有颜值,TA的生活方式也是文化认同的一种。

虽然难,但不是找不到切入点:

价值认同:“Z世代”消费者独立个性,追求梦想、崇尚品质,以故事性的短视频吸引他们产生共鸣;

专业认同:李佳琦的案例告诉我们,在专业领域形成权威,草根也能干掉马云。专业认同可以在借助外力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

情感认同:打感情牌应当是国际品牌擅长的,飘柔的“自信学院”、玉兰油的“与四亿中国女性谈一场恋爱”,以及泰国广告的励志或亲情题材,都能吸引中国消费者的情感趋同。

笔者以为,在“流量、内容、黏度”新零售逻辑的思维下,文化认同才是真正能产生铁粉和黏度的要素,对于进口品来说,找到一个好的“内容总编”十分重要!

最后,笔者以为,无论进口品还是民族品,都是消费者选择的商品,我们无意以狭隘的民族情怀去作取舍,市场和消费者选择的唯一标准就是好的品质和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