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巖:推動傳統農業升級 為脫貧攻堅注入“硒”望

近年來,岫巖滿族自治縣依託天然的土壤優勢,全力念好“硒字經”,打響“生態牌”,大力發展富硒特色農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在打造品牌化的同時,參與富硒現代農業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民脫貧增收的主要途徑。

2017年底,為幫助紅旗營子鄉礦山村早日打贏脫貧攻堅戰,市科技局駐礦山村工作隊按照精準扶貧要求,科學確定產業重點,為貧困戶量身定製脫貧產業。最終,將富硒西紅柿確立為重點產業扶貧項目,並按照“大戶帶動”的模式來發展。

​岫岩:推动传统农业升级 为脱贫攻坚注入“硒”望

經過幾個月的嘗試,種植大戶佟守東的四棟溫室大棚的西紅柿通過權威機構檢測,硒含量明顯高於普通西紅柿,而且果形正、口感好。為了讓消費者充分認識到這種西紅柿的科技含量和營養價值,也為了防止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現象的發生,礦山村還給富硒西紅柿辦了“身份證”,在產品上印製專門的防偽標籤。2018年,佟守東培育種植的第一茬富硒西紅柿產量8000公斤,純收入達十多萬元。2019年,產量達到了12500公斤。

​岫岩:推动传统农业升级 为脱贫攻坚注入“硒”望

2018年6月,蘇子溝鎮政府所在地何家堡村利用有利條件,與鞍山六和敬富硒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入高科技納米硒,混合進鴨食中餵養蛋鴨,再通過企業和貧困戶簽訂回購合同,將貧困戶嵌入產業鏈中,推進政策性扶貧向產業性扶貧、短期扶貧向可持續扶貧轉變。2018年底,試生產的兩批鹹鴨蛋上市後,很快銷售一空,村民實現增收25%。

​岫岩:推动传统农业升级 为脱贫攻坚注入“硒”望

2019年,三家子鎮為了給村民拓寬脫貧致富渠道,開始通過種植富硒紅薯來增加村民收入。為了讓百姓看到種植富硒紅薯的效益,打消村民的顧慮,該鎮三位第一書記籌資2萬多元購買種子,帶領村民種下了4畝紅薯試驗田。“我們這個紅薯都是使用農家肥,噴灑納米硒營養液,這樣種植的地瓜營養價值非常高,市場前景也很不錯。”房身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張宇說。經過精心種植,富硒紅薯喜獲豐收,畝產達到了2000公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