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首童謠幫你搞清疫情防控

一間20多平米的屋子,四壁都是頂到天花板的書架。從2000年開始,屋子的主人、兒歌大王魯遷在這裡辦起“家庭課堂”,免費教街坊鄰居們寫作文、學兒歌。

20年過去,家庭課堂沒有暫停過一次,1000多個學生從這裡“畢業”。今年春節,受疫情影響,家庭課堂無法開課,80歲的魯遷用電話架起“雲課堂”,將自己原創的21首防疫童謠,一遍遍教給學生聽。

21首童謠幫你搞清疫情防控

3月31日一早,西安大車家巷17號院,魯遷將自己的詩歌手稿,鄭重交到西安市檔案館工作人員手中。

手稿中,不僅有他為此次疫情中專門創作的21首童謠,還有他近年來的上百首作品。“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春天,更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假期,”魯遷說,抗擊疫情戰場上,每一位中國人都用行動守護家園,要將這種故事,講給更多孩子們聽,為戰勝疫情加油打氣。

魯遷是西安人,退休前曾在湘子廟街小學當老師。幾十年來,他利用整天和孩子們打交道的機會,漸漸熟悉了他們的習性、愛好,並創作了一系列喜聞樂見的兒歌,不少作品在全國獲獎。

1985年,他患上了格林巴利綜合徵,落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兩條腿至今都難以正常行走。今年2月3日開始,他有了創作防疫童謠的想法,此後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他拖著病體,忍著病痛,完成了從內容到初稿,再到數次修改的創作,“節奏和韻律清新、自然、適合孩子誦讀記憶。”

21首童謠幫你搞清疫情防控

巧的是,在2月3日那天,中國疾控中心正好發佈了《新冠病毒感染肺炎0—6歲兒童預防臨時指南》,為兒歌的創作提供了權威素材。

21首童謠分別以《口罩歌》《洗手歌》《出門歌》《回家歌》《拍手歌》等為主題,又萌又實用。魯遷認為,兒童天性熱愛兒歌童謠,對孩子們來說,這像是有趣的語言遊戲,孩子在“玩語言”的過程中就潛移默化地得到了語言的滋養。

為了將寫好的童謠第一時間傳播出去,魯遷還在家中開起了“雲課堂”。“我不會上網,也不會用微信,學生們沒法來家裡上課,我就打電話給他們講,帶著大家誦讀,”魯遷告訴三秦都市報記者,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童謠兒歌不僅是一種科普宣傳的形式,更是一股溫暖人心的力量,而誦讀這些童謠,可以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感受語言的情與趣。

“每當念起這些朗朗上口的童謠時,小朋友們都開心不已。”西安五味什字小學五年級學生小智的爸爸告訴記者,每隔幾天,魯老師都會打電話,向兒子介紹疫情進展、防護知識,還會把寫好的童謠讀給兒子聽,並鼓勵孩子動手寫日記,這個特殊的“雲課堂”,是孩子們心中最溫暖的宮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