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经济助力打造“商丘商谷”

2016年,郑徐高铁通车运营,河南商丘进入高铁时代。

2018年,商丘以综合交通枢纽之优势入选全国100个大型高铁枢纽站。

2019年,商丘“米”字型铁路枢纽、“四纵四横”高速公路格局渐次形成。同年,和商丘站遥相呼应的商丘东站启动运营。

“得枢纽者得天下”。商丘正在打造以“大通道、大网络、大枢纽、大物流”为特征的陆海空对接、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打造“一带一路”“商丘商谷”奠定了坚实基础。

枢纽经济助力打造“商丘商谷”

郑徐高铁与陇海铁路在商丘交会 魏文慧 摄


交通枢纽地位日渐凸显

2020年3月9日,热议已久的京雄商高铁商丘段选址意见书完成公示:线路从商丘市梁园区李庄乡新吴楼村西侧进入商丘市境内,跨越黄河故道,向南经李庄乡郝楼东侧折向东南,在李庄乡肖楼南侧并行郑徐客运专线引入商丘站,全长26公里。

因为高铁,世界在变“小”,商丘在变“大”。从商丘出发,如今半日可达的城市已有20多个,分布在北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11个省市,最快的不到1小时。

从2016年郑徐高铁开通运营至今,短短3年多时间,商丘市铁路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东到西,由南至北,京港、京雄商等高速铁路网正在全面铺开,与陇海铁路、京九铁路等形成“米”字交叉格局,仅次于郑州的河南省第二个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形成,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正在从蓝图擘画变为现实。

为进一步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商丘在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中的战略地位,从2015年起,商丘着力打造京港高铁与京九铁路、商济客运专线、郑商城际铁路的交会枢纽站——商丘东站。2019年,商丘东站启动运营,自此,京津与珠三角北上南下的高铁列车将与商丘高铁站的动车组南北呼应。

铁路建设风生水起,公路发展日新月异,航运、航空发展同样让人充满期待。

在公路方面,如今,商丘市、县、乡、村四级公路总里程达2万多公里,公路密度位居全省第一位。特别是快速推进的“三环九放射”市域快速通道建设完成后,将构建40分钟至60分钟无收费交通经济圈,使沿线500万人受益。

在内河航运方面,引江济淮工程进展顺利,豫东地区通往华东及长三角地区的水上运输通道正在打通。

在航空方面,河南第四大民用机场——商丘观堂机场已经开始施工。

作为河南最东部的内陆城市,因为交通枢纽的打造,商丘正在变边缘为前沿,从河南最偏远的农业城市“华丽转身”,一举站上河南改革开放最前沿,成了河南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互联互通的桥头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力量。

枢纽经济助力打造“商丘商谷”

商丘市“三环九放射”市域快速通道建设正在快速推进 邵群峰 摄


枢纽经济发展渐成大势

2019年,商丘枢纽经济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在全国优秀物流园区评选中,豫东综合物流产业园跻身其中,位列河南三甲。

商丘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贸易总值达3.45亿美元,进出口业务较2018年同比增长257%,缴纳关税、进口增值税较2018年同比增长544%。

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根本在于化交通、区位优势为发展胜势,谋求发展大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常态化趋势。

高铁、普铁、高速公路以及商丘机场、内河航运等为标志的综合交通大枢纽,“大交通”格局正成为带动商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发展枢纽经济,核心是加快要素集散,催生聚变裂变效应。立体交通格局的形成,为商丘融入“一带一路”乃至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特别是发展枢纽经济、产业经济、物流经济提供了强大支撑。

《商丘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物流产业“一核十园多节点”的布局,重点发挥物流区的特定作用,带动发展10个产业集聚区,发展跟区位、交通和人文优势相关联、相匹配、偏好性的产业。到2020年年底,商丘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达到8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4000亿元。

枢纽经济大势初成,目标更远。《商丘市枢纽经济体系建设实施专案》指出,到2025年,商丘将成为周边近亿人口的商贸、物流和产业组织中心,在内陆城市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枢纽经济助力打造“商丘商谷”

河南商丘保税物流中心的运营,标志着不沿边不靠海的商丘真正进入了“无水港口时代” 资料图片


“商丘商谷”开放发展正提速

数字是对成绩最直观的表达——

2019年上半年,商丘全市投资增速达到9.8%,三季度增长到10.0%,跃居全省第一位;共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99个,总投资1498.8亿元。

在河南省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中,商丘市4县(市)产业集聚区进入前20名,被授予“河南省优秀产业集聚区”称号。在河南省转型攻坚考核中,商丘市名列第一。

《商丘市2019年“一带一路”商谷建设实施专案》指出,为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商丘高度聚集,商丘启动打造“商丘商谷”。

打造“商丘商谷”,首项重点工作是建好“一带一路”通道平台。为此,商丘市不断完善商丘保税物流中心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设施,全力拓展保税业务,紧密结合商丘实际和周边外贸型企业的进出口业务,不断加强与河南郑州、山东青岛、上海等外向型经济较为发达城市的对接联系,走好差异化发展道路。同时,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加强与小红书、亚马逊、天猫国际等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的战略合作,构建电商产业链,促进跨境电商业务快速增长。

为发挥好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作用,商丘市不断加快打造豫鲁苏皖四省交界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形成规模化的地区物流中心,同时,积极发展与交通枢纽相关联、相匹配的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带动和辐射县(区)产业集聚区,推动全域经济转型提升发展。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作为,就必须加快“走出去”。为此,商丘市重点推进河南贵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河南省中宇地质工程勘察院在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开展项目建设,并通过与央企、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对接加强合作,推动商丘优质企业“走出去”参与境外建设,还发挥商丘市农牧业、制冷、五金工量具、纺织服装等行业的竞争优势,到国外特别是周边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建厂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境外企业集群与园区。

走出去,更要引进来。商丘市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目标,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高科技项目为主攻方向,以河南省外资金和境外资金并重,不断拓展招商引资空间。如今,捷锐德新能源、正大猪业、正大农牧等外资项目纷至沓来。

(原载于2020年3月30日《商丘日报》1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