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主動學習才會愛上學習,家長巧用“鳥籠效應”,比逼迫強得多

朋友陳姐有個考上985的學霸兒子,我今天特意找陳姐聊天,想從她那裡取取經。陳姐說,孩子學習成績好,主要得益於閱讀,這要從她們家的書櫃說起,陳姐新家裝修時,設計師建議她把客廳整面牆做成書櫃,這樣的裝修永遠不會過時,顯得很有品味,還可以用來收納物品,一舉兩得,於是她就聽從設計師的建議。

孩子主動學習才會愛上學習,家長巧用“鳥籠效應”,比逼迫強得多

有一次,鄰居過來聊天,看到客廳的書櫃竟然空蕩蕩的,就問陳姐:“這麼豪華的書櫃,為什麼不充分利用起來,把書擺滿呢?”鄰居還開玩笑說,如果覺得書櫃沒用,就拆下來搬他家去。陳姐也覺得空著位置太可惜,就把她們兩口子珍藏的書都擺在書櫃上。

後來一位朋友到家中做客,隨手拿起書架上的一本書,問孩子是否看過那本書,孩子說那是爸爸媽媽的書,自己還沒看過,朋友告訴他那是名著,孩子們都應該看看。之後陸續有朋友問過同樣的問題,那時恰逢暑假,孩子覺得反正也有大把時間,看看這些書增長見識也是蠻好的,從那時起,孩子開啟每日兩小時的閱讀模式。

陳姐又專門網購一批名著和少兒圖書,把書櫃塞得滿滿的,這下可把孩子高興壞了,只用了一個暑假,孩子讀完書架上所有書,作文水平也突飛猛進,經常被老師當作範文在課堂上講評。陳姐最後總結出她的經驗:培養學霸沒有什麼特殊的方法,只是讓書香伴著孩子度過十二年。

孩子主動學習才會愛上學習,家長巧用“鳥籠效應”,比逼迫強得多

聽完陳姐的“學霸養成記”,是不是突然覺得養成學霸竟如此簡單?家長們最關注的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都知道閱讀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可家長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愛上閱讀呢?小編仔細對學霸成長之路進行分析,試圖找出培養學霸的秘密,原來是陳姐夫婦無意間利用“鳥籠效應”激發了孩子的閱讀興趣,使孩子養成每日閱讀的好習慣。家長們可能對“鳥籠效應”有些陌生,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鳥籠效應”,找到讓孩子主動學習的密碼。

一、“鳥籠效應”的由來

1、養鳥的賭局

“鳥籠效應”源於一場賭局,近代傑出的心理學家詹姆斯與物理學家卡爾森是好朋友,有一天,兩人打賭,詹姆斯說:“我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隻鳥。”卡爾森並不相信詹姆斯的預言會實現,他說自己從沒想過要養鳥,幾天後,詹姆斯作為好友在卡爾森生日當天送去一個精緻的鳥籠,卡爾森說只把鳥籠當作藝術品,勸詹姆斯不要白費功夫。

後來,不斷有客人來訪,看到空蕩蕩的鳥籠,便詢問鳥的去處,儘管卡爾森一再解釋自己從未養過鳥,可客人們還是對此表示不解和懷疑,卡爾森不想再過多解釋,只好買來一隻鳥放進鳥籠,“鳥籠效應”奏效了。

孩子主動學習才會愛上學習,家長巧用“鳥籠效應”,比逼迫強得多

2、何為“鳥籠效應”

“鳥籠效應”指當人們偶然獲得一件物品,雖然這個物品並不是自己需要的,還是會想盡辦法添置與之相關的物品。“鳥籠效應”是一種慣性思維,使人們自然聯想到與該事物相關的另一事物,然後不由自主進入“鳥籠效應”。

3、“鳥籠效應”的應用

生活中,“鳥籠效應”隨時可見,文章開頭的“學霸養成記”就是利用了“鳥籠效應”起到正向的激勵作用,當然也有因為“鳥籠效應”讓自己荷包受損的案例,每逢雙十一,我們為圖便宜買來一大堆根本用不上的東西,比如一條根本沒機會穿的裙子,然後要為裙子再搭配一件上衣、一雙鞋子,原本只計劃花兩百元清空購物車,最後卻花了一千元。“鳥籠效應”運用得當,培養出學霸,運用不當,你可能變成月光族。

孩子主動學習才會愛上學習,家長巧用“鳥籠效應”,比逼迫強得多

人們看到鳥籠便會聯想到鳥,這是人們慣性思維的結果,這種慣性思維同樣可以用在教育上,那麼“鳥籠效應”對於孩子會產生哪些影響呢?

二、“鳥籠效應”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1、心理暗示

一個精美的空鳥籠,會帶給人們無限的想象:鳥是飛走了還是死掉了?應該買來一隻會說話的鸚鵡,還是會唱歌的黃鸝更好呢?這都是因為鳥籠帶來的聯想,同時也給人帶來心理暗示,比如鳥籠裡就應該有鳥,書櫃就應該擺滿書,買了鋼琴就應該學彈琴,這種心理暗示會讓孩子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是自己心甘情願的。

孩子主動學習才會愛上學習,家長巧用“鳥籠效應”,比逼迫強得多

2、潛移默化

“鳥籠效應”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不是立竿見影的,而是潛移默化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正如杜甫詩中所說“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相比父母的逼迫式學習,“鳥籠效應”更加隱蔽,順其自然發生,更容易使孩子自發坦然接受,陳姐不經意的舉動,使孩子愛上閱讀成為學霸,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發生的。

3、鳥籠邏輯

“鳥籠效應”會使孩子進入“鳥籠邏輯”,父母給孩子準備一個書櫃,孩子就會想到用書填滿它;父母給孩子準備一個尤克里裡,孩子就會想到要學會尤克里裡,當孩子擁有這種“鳥籠邏輯”,就很自然地展開與之相關的聯想,促使孩子主動看書、學琴。

孩子主動學習才會愛上學習,家長巧用“鳥籠效應”,比逼迫強得多

我們今天學習“鳥籠效應”,目的是更好地教育孩子,現實生活中,父母總在逼迫孩子學習,而孩子也總是學不好,弄得家長頭疼,孩子逆反,家長想改變逼迫孩子學習的困境,必須學會利用“鳥籠效應”,讓孩子自主學習。

三、家長巧用“鳥籠效應”,讓孩子自主學習

1、準備鳥籠

家長想利用“鳥籠效應”,首先必須準備一個鳥籠,那麼如何選擇鳥籠呢?如果家長希望孩子愛音樂,就給他買一架電子琴或尤克里裡;如果孩子愛畫畫,就給他準備一個畫板和繪畫工具;如果孩子喜歡看書,就多準備一些適合孩子看的圖書。這些東西一定要放在顯眼的地方,讓孩子隨時隨地都能注意到,孩子是很容易被感興趣的事物吸引的,這種心理暗示會讓孩子不由自主愛上它們。

孩子主動學習才會愛上學習,家長巧用“鳥籠效應”,比逼迫強得多

2、鼓勵與肯定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對某件事情著迷,父母要關注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及時給予孩子正面的肯定與鼓勵,增強孩子的學習動力和信心,讓孩子感覺到學習的樂趣和意義,當孩子沒做好或想放棄時,父母千萬別打擊斥責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厭煩,要耐心對待,幫助孩子重新建立自信。

3、趕鳥出籠

父母一方面要幫孩子搭建鳥籠,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另一方面要把不合適的鳥趕出去,改掉孩子的壞習慣。孩子總是在學習的同時,桌上擺放一個玩具,父母擔心這樣三心二意會影響學習效果,怎麼勸說孩子就是堅持一邊學習一邊玩。

孩子是想把學習和玩兩件事放在同一時間段,這時候家長要想辦法去除學和玩這兩件事同時段完成的想法,比如和孩子約定八點以前寫完作業,可以玩一小時,八點半寫完作業,可以玩半小時,讓孩子做出選擇,孩子一定會選擇後者,長期堅持下去,就會改掉邊學邊玩的不良學習習慣。

孩子主動學習才會愛上學習,家長巧用“鳥籠效應”,比逼迫強得多

法布爾曾說過,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沒有覺悟和恆心。父母不能替孩子學習,但可以為孩子打造一個好的鳥籠,幫助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願每位家長都能巧用“鳥籠效應”,讓孩子自主學習。

今日互動話題:你如何看待“鳥籠效應”對孩子的影響的呢?你是怎麼用“鳥籠效應”幫助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的呢?請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談談你的看法,分享你的經驗~

我是逗兒媽媽,也是一位家有萌寶的寶媽,每天會跟大家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幫大家解決帶娃的困惑和煩惱,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