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人间四月天,除了感情生活,我们更应该关注她的建筑人生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在北京病逝,年仅51岁。在人们的印象中,林徽因作为一代才女,其作家的身份更为显著。其实,她钟情不已、为之奋斗一生的实则是建筑事业。她是新中国第一批建筑学家,为中国建筑学的研究、教育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她是人间四月天,除了感情生活,我们更应该关注她的建筑人生

林徽因

宾大建筑系的旁听生

林徽因(1904-1955)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个书香门第,少女时期即随父卜居伦敦,并游历了欧洲大陆,观赏了欧洲各地的自然风物、民俗风情。在伦敦的日子里,林徽因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深深地吸引着她。

1924年,已定下婚约的林徽因、梁思成二人一起来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梁思成进了建筑系,而因宾大建筑系那时不收女学生,林徽因没能如愿去建筑系学习,只得进入美术系,但她的功底和成绩使她一入学就上了三年级。恰好美术系和建筑系同属美术学院,林徽因得以旁听建筑课程,不到两年就受聘担任建筑设计教师助理,不久更成为这门课程的辅导教师。

1927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双双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梁思成拿到了建筑学士学位,接着获得硕士学位。林徽因四年学业三年完成,以高分获得美术学士学位。梁思成又到哈佛研读,立志回国研究中国古代建筑。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总领馆举行婚礼,接着他们去欧洲度蜜月,并对西欧各国古建筑进行实地考察。

她是人间四月天,除了感情生活,我们更应该关注她的建筑人生

执教中国首个建筑系

1928年8月18日,梁思成与林徽因结束了欧洲旅游考察,回到北京。此前他们已经接受东北大学的聘请,梁思成和林徽因便赶赴东北大学任教。梁思成任建筑系主任,林徽因任教授。任教东北大学建筑系是林徽因从事建筑事业的第一次尝试,建筑系一共只有他们两个老师,教40多个学生,任务十分繁重。林徽因教美术课和建筑设计,不久又开了一门把西洋和中国建筑史融为一体的课程,他们采用的完全是英美式的教学方法。林徽因经常把学生带到昭陵和沈阳故宫去上课,以现存的古建筑作为教具,讲建筑与美学的关系。林徽因教学任务繁重,还经常给学生补习英语,天天忙到深夜。那时她已怀孕,她毫不顾惜自己,还常与梁思成一起到北陵测绘各种古建筑。

1929年夏,梁思成等人成立了“营造事务所”,不久便接到了两个项目,第一个项目是给吉林大学设计校舍,第二个是设计交通大学锦州分校校舍,林徽因自始至终参加了设计。她还与梁思成在一项“公共设计”中合作,设计了沈阳郊区的一座公园——肖何园,并替沈阳一些军队将领设计私宅。这对于林徽因是难得的建筑设计实战机会。当时,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设立了奖金征求“东北大学校徽图案”,林徽因全身心努力设计,她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当选为东北大学校徽图案,还获得400元奖金。林徽因的建筑才能在东北大学首次得到施展,使她对建筑的兴趣越发浓烈。

她是人间四月天,除了感情生活,我们更应该关注她的建筑人生

考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九一八事变让东北大学的教学难以继续,林徽因得了肺病又不得不离开沈阳到北平治疗。1931年9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回到北平接受中国营造学社的聘请, 梁思成担任法式部主任,林徽因任校理和参校。中国营造学社是一个专门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机构,也是中国最早研究古代建筑的学术团体。

1932年4月,梁思成、林徽因开始了他们在营造学社的第一次野外古建考察,第一站是来到了离北平约90公里的蓟县调查独乐寺。独乐寺始建于辽统和二年(984年),保存了不少唐代建筑风格。独乐寺地处山麓,当时深山沟壑中常有土匪出没。林徽因不顾自己肺病未痊愈,而且怀孕在身,毅然前往,与梁思成一起开展考察工作。

测绘的条件极其简陋而危险,他们用的还是从清华大学土木系借的测绘工具,工作时的安全也没有保障。就是在这种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林徽因和梁思成坚持着复杂繁重的古建测绘工作,并一起把测绘工作做得扎实、细致。

她是人间四月天,除了感情生活,我们更应该关注她的建筑人生

在考察云冈石窟时,呈现在林徽因、梁思成和队员们面前的是一片荒凉景象,周围的山上光秃秃的,只好在农户连门窗都没有的屋子里住了三天,当地的气候让他们难以忍受,中午炎热,晚上寒冷,吃的是农家为他们煮的土豆和玉米面糊糊,工作环境虽然艰苦,但云冈艺术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林徽因。林徽因等人每天不顾风吹日晒,爬到石窟前进行认真的考察、测绘,作了许多素描和拓片,对云冈石窟的建筑艺术做了系统的研究,其中包括洞窟的布置、构造及年代,还有石窟的塔、柱、阑额、斗拱、屋顶、栏杆、踏步、藻井等。

从1932年到1937年的5年间,以林徽因为主的营造学社成员走过137个县市,经调查的古建殿堂房舍有1823座,详细测绘的建筑有206组,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为我国后来的古建研究留下了一套科学完备的珍贵资料。

她是人间四月天,除了感情生活,我们更应该关注她的建筑人生

参与撰写《中国建筑史》

1940年到1944年,林徽因参加了由梁思成总负责的《中国建筑史》的撰写工作,这是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夙愿。

当时,林徽因随梁思成的工作单位中央研究院迁到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住在低矮破旧的农舍里。他们请来当地的木匠,做了几张原始的白木头绘画桌,摊开了他们手头现有的资料,决心着手全面系统地总结整理他们战前的调查成果,开始撰写《中国建筑史》。同时,林徽因和梁思成决定用英文撰写并绘制一部《图像中国建筑史》,以便向西方世界科学地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奥秘和成就。

那时,林徽因的肺病越来越严重,病情稍微好些的时候,就躺在小帆布床上整理资料,翻阅二十四史和各种资料典籍,做读书笔记,为书稿做种种补充、修改、润色工作。

林徽因承担了《中国建筑史》全部书稿的校阅和补充工作,并执笔撰写了书中的第六章,五代、宋 、辽 、金部分。这部巨著中,林徽因撰写的字数虽然只有一点五万字,但资料丰富翔实,她所引证的资料和有关书籍多达50多种, 加上他们在野外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所以文章论证严密、扎实,颇具学术功底。

她是人间四月天,除了感情生活,我们更应该关注她的建筑人生

编纂保护文物建筑简目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北平的古建筑得以保存。

此后,解放全中国的战斗继续进行,为保护全国各地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解放军又派人来请林徽因和梁思成把各地需要保护的古建筑列出,以便保护。

林徽因等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立即召集了营建系的部分教师学生,根据他们多年考察取得的资料,同时发动大家共同搜集建筑有关文献记载,大家夜以继日的工作,从翻书、查资料,到刻钢板、折纸、装订,就像出版中国营造学社汇刻那样,硬是用手工劳动,仅用了一个月时间,便编出了厚厚的《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和《古建筑保护须知》。

她是人间四月天,除了感情生活,我们更应该关注她的建筑人生

《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总计450多条,重要的就近200条。条目下附有详细地点、文物性质、建造和重修年代,以及特殊意义和价值等。林徽因对全书的条目,一一作了审核,并建议在说明中特别指出 :“本简目主要目的,在供人民解放军作战及接管时保护文物之用。”这两本小册子,于1949年6月由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图书文物处印行,发给各路解放军,成为解放军转战南北,在战火中保护文物建筑免遭破坏的指令和依据。

不仅如此,这两本册子,还成为1961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和《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两个文件的最初蓝本。

此外 ,林徽因还参与设计了国徽图案及国徽实物浮雕;与梁思成一起主持组织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亲自设计了碑座和碑身的全套纹饰和纪念碑小须弥座上的一系列花环浮雕;参与我国的传统工艺景泰蓝的创新设计工作,并为保护北京古城及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文/刘永加 转自团结报文史e家公众号)

她是人间四月天,除了感情生活,我们更应该关注她的建筑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