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縣如何引才、留才、育才?南豐這個做法值得借鑑

小縣如何引才、留才、育才?南豐這個做法值得借鑑

▲北京大學南豐縣黨政幹部創新能力暨綜合素質提升培訓班。

郡縣治,天下安。一個縣發展如何,往往就要看它有沒有人氣、有沒有人才。沒有人才的縣,就好比無源之水。相比人才聚集的大城市,小縣如何引才、留才、育才?南豐縣的實踐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借鑑。

舉辦中國柑橘學會學術年會、引進院士鄧秀新、桂建芳等一批高層次人才……近年來,南豐縣把人才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持續加大人才投入,激活人才工作“一池春水”。面對全縣產業結構深刻調整,蜜橘產業、旅遊產業等急需人才總量不足,鄉土人才思路不活、作用不明顯等問題,該縣轉變思路,在鞏固人才增量的同時,加大現有人才潛力的發掘,通過大規模組織全縣人才到知名高校開展培訓,激勵現有優秀人才,展現良好人才生態,帶動人才迴流、聚集,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2年,400餘萬元!自2018年以來,全縣每年安排人才發展專項資金800萬元,其中用於實施黨政幹部素質提升、企業家人才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科技創新人才孵化、鄉土人才培育“五大工程”的就佔一大半。不光是經費上的大投入,該縣縣委主要領導還帶頭到相關高校對接,對班次課程提出具體要求,每期指派4名分管縣領導帶班。2018年以來,該縣共到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等名校舉辦了15期培訓班,培訓各類人才800餘名。

為讓培訓精準對接需求,培訓前,該縣在各領域發放調查問卷,並走訪座談,最終確定“1+N”的培訓模式。“1”指政治理論及黨史國史必修課,“N”根據人才訴求有針對性地確定培訓內容及方式。培訓過程中,該縣創新培訓方式,注重培訓體驗。比如,企業家人才們在現代農業園、高端科技園、世界500強企業感受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醫護人才們在名校名院現場觀摩聽課,提升專業素質。培訓結束後,該縣還組織參訓人員撰寫1篇心得體會,整理彙編成冊,供全縣廣大幹部參考學習。

高質量的培訓內容讓學員們受益匪淺,甲魚養殖大戶謝軍輝就是其中一個。“我文化不高,初中沒畢業就出來闖了。縣裡讓我進名校培訓,學市場營銷方面的知識,真的是實用極了!”

大手筆的投入、大規模的培訓,不僅激勵了現有優秀人才,更成為南豐縣對外引才的“金字招牌”。通過參訓人才的口口相傳,吸引大量在外人才迴流、集聚,全縣人才呈現“井噴式”增長。以農村實用人才為例,對比2012年與2019年全縣農村實用人才數據,農村實用人才總量由 8936 名上升至 16658 名;農村實用人才數量佔全縣農業人口總數的比重由 3.7%上升至 7.3%,帶動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2萬元。

記者手記:

人才教育培訓既是黨委與各類人才溝通交流的橋樑,也是吸引人才集聚的良方妙招。南豐縣注重挖掘人才教育培訓的附加價值,建立“大培訓”的格局觀,樹立“培訓+”意識,跳出培訓看培訓,將其作為做優人才服務的試驗場,作為展示人才政策的窗口,作為深化校地合作的機遇,真正地讓“人才+培訓”,加出“乘法效應”。

編審:陳雙雙

監製:吳志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