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頂“緊箍咒”醫患一家親 抗“疫”姐妹花的方艙記憶

頭頂“緊箍咒”醫患一家親 抗“疫”姐妹花的方艙記憶

龍婷婷在工作中(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头顶“紧箍咒”医患一家亲 抗“疫”姐妹花的方舱记忆
头顶“紧箍咒”医患一家亲 抗“疫”姐妹花的方舱记忆

醫療隊合影(前排左為胡星,右為龍婷婷)

中國江西網/吉安頭條客戶端訊 見習記者劉宇歆、記者曾慶揚報道:“護目鏡是個‘緊箍咒’,鏡上的霧氣常常影響視線”,“看到患者的經歷百感交集,但是怕弄花了護目鏡,眼淚又生生憋了回去”......在支援湖北護士胡星和龍婷婷的方艙記憶裡,頭頂的這一副“緊箍咒”讓她們像齊天大聖一般扛起了“疫線”的責任。

胡星和龍婷婷是青原區人民醫院的兩名護士,於2月4日奔赴武漢,在接受緊張的培訓後第一時間進駐武昌洪山體育館的方艙醫院。

武昌方艙醫院,是武漢市16家方艙醫院中的第一批,在運行模式、工作制度、物資儲備上都是“摸著石頭過河”。2月中旬的武漢,南下的冷空氣帶來了又一輪寒潮。氣溫驟降、環境空曠、停用中央空調、禦寒物資調度不便等種種不利條件,給患者又增添了一重考驗。

在工作過程中,胡星見到一位患者蜷縮在被子裡,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本以為是發熱帶來的畏寒,胡星便上前測量體溫,經過詢問才得知是這位病人入院準備倉促,沒有帶夠衣物。第二天,胡星在自己的防寒服上籤上了“祝早日康復”的字樣,把衣物與祝福一道送給了患者。

方艙醫院收治的都是輕症患者,除了基礎的護理與治療外,更多的是心理防護。醫護人員們也帶領患者開展了不少活動,廣場舞、養生操、生日會等等,每一次舉行活動,都是一呼百應。在採訪中,龍婷婷形容起自己的方艙記憶就是親如一家的病患之間的相互治癒。在這裡,熱愛生活的武漢人民從來沒有放棄生活的希冀,他們用鄉音嘮著家常,給彼此鼓勁,也給龍婷婷帶來了工作的動力。

龍婷婷照料的一位奶奶是個樂天派,每一次組織的活動她都積極參加,“可高興了,每天都能參與這些有趣的活動,我們的病也好得快,太感謝你們了”。每一次見到龍婷婷,奶奶總會拉著她說說話,分享手機裡各種活動的照片、視頻。見到奶奶的笑容,龍婷婷才明白原來快樂是這樣簡單,戰勝病魔不止需要醫療設備,更需要青春與朝氣。“雖然大家都是病毒的受害者,卻對生活充滿著熱愛。”

在武漢的日子裡,龍婷婷住在全武漢最繁華的地段——楚河漢街周邊。夜色裡,漢街的燈照常亮起,四周的高樓依然聳立,但沒有了人群和車流的街道,陡增一份寂寥冷清。“我們到的時候,武漢已經是一座空城的模樣了。但看到那些高樓的時候,就會想到這座城市過去是怎樣的熱鬧。我們在做的就是讓它重回正軌,讓被疫情暫停的生活迴歸。”龍婷婷印象中的武漢,是一座人民充滿幸福感的城市。她希望幾年之後也能帶上自己的孩子回到這座城市,看一看武漢的繁華,賞一賞春日的繁花。

3月10日,武漢所有方艙醫院正式“關門大吉”,頭頂“緊箍咒”的日子也暫告一段落。踏上歸途時,胡星分享了一段日記:“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通過我們所有人的努力,一定會山河無恙,國泰平安!而這次逆行的故事,都將會變成遙遠的回憶。但請你們記住,為了歲月靜好,身先士卒的醫務人員、警察、社區工作者、酒店工作人員、司機等各類奮戰在疫情一線的工作人員。待疫情過後,我們來武漢共賞櫻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