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購糧油蔬菜口罩等物資,民眾為何爭先恐後在愚人節當“愚人”?

昨天是4月1日愚人節,包括雲夢縣部分居民在內的全國各地民眾上演了一出大戲,搶購糧油和口罩等生活物資。各地政府紛紛公開表態,稱糧油儲備充足,民眾不必擔心。

以雲夢縣為例,搶購糧油並非從昨天開始,而是3月31日甚至更早。3月31日我從雲夢縣城從隔蒲潭鎮張家坡鄉下老家掃墓,母親在隔蒲潭鎮上先辦一點事。我在街上看到,有一輛貨車車廂裝滿了糧食,商鋪老闆從店裡往車上裝大米——我的表哥昨晚電話告訴我,有云夢城關鎮的民眾,到隔蒲鎮搶購糧油。

而我31日回到張家坡之後,有鄉親對我說,雲夢縣有兩例境外傳入的冠狀肺炎病例,我說我不清楚這件事。縣城有人傳言,雲夢縣要再度封城。

與之相關的新聞是,包括越南、哈薩克斯坦、柬埔寨等糧食出口國近日宣佈禁止糧食出口。

這些信息綜合起來,加上此前封城、戰時管制帶來的生活不便,使得民眾超聲了恐慌,進而在4月1日將超市的糧油搶購一空。不僅於此,我母親昨晚下去買藥,一些人開始搶購一次性口罩,50個一盒的一次性口罩,價格是100元。

4月1日上午,孝感市(雲夢縣歸孝感市管轄)發改委糧食行業管理科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庫存成品糧38648.6噸,按照理論日消費量1722噸計算(按每人每天消費350克),可供全市492萬常住人口消費22天。除了庫存成品糧外,全市政策性糧食庫存總量102.47萬噸(含各級儲備),

可以確保全市城鄉居民一年以上的供應

一個在雲夢縣政府機關的親戚昨晚透露,今天(4月2日)將在雲夢縣投放12噸大米到市場。從經濟學角度出發,充足的供應是化解搶購最好的辦法。


搶購糧油蔬菜口罩等物資,民眾為何爭先恐後在愚人節當“愚人”?

因為流言而產生恐慌,因為恐慌而採取不理智的行動,是人類一種重要的心理現象。它不僅出現於法國大革命期間,而且也出現於2003年北京非典期間,以及2011年日本福島的核洩漏期間。

喬治•勒費弗爾的《1789年大恐慌:法國大革命前夜的謠言、恐慌和反叛》一書顯示,法國大革命前夕謠言四起,法國鄉村傳佈著盜賊和貴族陰謀的謠言,農民們武裝組織起來。因情形緊迫,當局也無法查實,政府、貴族各方聽到謠言都寧可信其有,於是採取種種防範措施。如此一來,恐慌情緒的蔓延更加迅速、更加廣泛、更加嚴重,而這又反過來使傳信謠言的人更多。恐慌從原發到次生接力,謠言與恐慌形成互動,各自迅速“增量”。在這種局勢下,敢於公開對謠言表示懷疑就成為一件冒險之舉。農民認為那些質疑傳言的人是為了麻痺他們的警惕性,是盜匪的同謀,或貴族的幫兇,應受嚴懲。一旦謠言而無人質疑,就更具有“真實性”。


搶購糧油蔬菜口罩等物資,民眾為何爭先恐後在愚人節當“愚人”?

法國大革命


2003年北京非典,其時我正在正源圖書公司做圖書編輯。雖然知道薩斯已經傳染了很多醫務人員,並且在社會上引發了一定的恐慌,但我並不在意。一天,一個同事告訴我,超市裡的糧油、食品等生活物資都被民眾搶購一空,貨架上已經沒有多少商品了。當天回到家,我和妻子一起去了地壇公園門口的華普超市這才發現所言非虛。在蔬菜區,臺子上扔了很多菜葉和塑料袋,售貨員扛來了幾袋質量很差的蔬菜,就這樣也引發了顧客們的搶購。

我和妻子沒有參與其中,只覺得這一幕令人啼笑皆非。我分析,現在物資供應充足,又沒有什麼大的自然災害,糧食蔬菜這些生活物資,不可能出現大幅的價格上漲。果然,幾天以後,北京市場的糧油蔬菜扥給生活物資備貨充足,再也沒有人去搶購了。

2011年日本福島核洩漏發生之後,傳言吃碘可以有效防護,一些公司的股價因此大幅上漲。在北京,一些人搶購碘鹽。甚至有人搶購的食鹽,足夠他們家吃好幾十年。我的老家湖北雲夢地下的食鹽儲量全國第一,我在北京吃的食鹽就是雲夢縣生產。因此胸有成竹,同樣沒有加入搶購食鹽的行列。

從2019年末延續到今年的冠狀肺炎,讓剛剛解除封城和戰時管制的民眾驚魂未定,其他地方的民眾陷入恐慌。這種現象,為流言和恐慌情緒的傳播提供了土壤,而越南等國禁止糧食出口,加上國內一些糧倉“檢查之前必失火”,而年紀大的人或許還殘留著“大饑荒”的歷史記憶……這些因素夾雜在一起,成為了民眾恐慌情緒的催化劑。


搶購糧油蔬菜口罩等物資,民眾為何爭先恐後在愚人節當“愚人”?

但是,從改革開放至今,中國的糧食供應一直很平穩,沒有出現太大的波動。近些年來,無論中國自身的糧食生產,還是世界其他的糧食出口國如美國、加拿大等等,也沒有出現大的自然災害。冠狀肺炎爆發之前,國內市場供應充足。在我看來,至少在一定時間之內,中國國內不會出現糧油供應危機。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蔑視群體,斥之為烏合之眾,他在《群體心理研究》(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中曾說:

群體從來就不曾渴望過真理。在那些明顯讓他們不快的事實面前,他們掉頭就走;如果謬誤引誘了他們,他們寧願把謬誤奉為神明。

大多數人,尤其是群體中的人,除非在他們的專業領域內,他們對任何問題都沒有清晰而合理的想法。

運用理性、知識和邏輯,拒絕成為烏合之眾中的一員,不僅是每個人自我成長的內在需求,而且可以看住自己的錢包,避免格外的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