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喝口明前茶暖暖

近日,新一股冷空气来袭,北方雨雪增多,气温“腰斩” ,江南华南地区的降雨降温也紧随其后,看着朋友们晒的照片,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瑟瑟寒意。

寒潮来袭,喝口明前茶暖暖

这个季节的突然降温会让多数人心生不悦,总有种明明要入夏偏偏倒回冬的感觉,当然,也有那么些人喜欢在这个时候给自己泡上一杯新茶,品着清香,静静地等风来雨来。

寒潮来袭,喝口明前茶暖暖

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对茶农而言体会更深刻。喝茶的人基本都听过“明前茶”一说,由于其稀缺性和高品质一直受到茶友们的追捧。明前茶顾名思义,就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这个时候的茶园,有着初春的寒冷,这种寒冷的天气特点,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倒春寒”现象时有发生,如此金贵的明前茶如果再赶上春季的低温霜冻,后果可想而知。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丘陵、山地尤其适合茶叶生长,但往往这些地方又极易受到霜冻天气的影响。

寒潮来袭,喝口明前茶暖暖

霜冻对茶叶的危害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个茶农该如何抵御霜冻的危害并且提高春茶的产量和品质呢?有没有什么好的措施?

常规的措施肯定是通过覆盖、熏烟等方式物理增温,但费时费力且不环保。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种通过科技手段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物联网与大数据相结合,精准改善茶树局部小气候,保护叶片特别是新芽免受霜冻的危害,提高春茶产量和品质。

那具体是怎么实现的呢?首先,通过多层次全方位部署高精度的气象、土壤、生理类传感器和视频监控,实时在线监测茶园土壤数据、茶树生理数据、茶园小气候数据、茶园视频数据。其次,通过对采集到的实时数据与当地多年的气候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建立霜冻预警模型,再通过试验不断地积累数据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最后,经过验证的模型会应用到茶叶生产管理当中,驱动部署在茶园的智能控制终端和自动化微喷系统,根据天气状况适时精准的打开和关闭微喷系统,喷到叶面上的水雾遇冷凝结并释放出热量,以提高叶片局部温度,使其不低于零度,从而保证茶叶不会被冻坏。这种新型管理模式不仅效率高、精准性强,而且节水、节能、省工,大大缓解霜冻危害,提高经济效益。

寒潮来袭,喝口明前茶暖暖

茶园物联网监控系统

那么,问题又来了,是不是只要引进这么一套系统就可以立竿见影呢,答案是NO。我国幅员辽阔,地域气候差别较大,霜冻预警模型作为精准判断和远程智能操控的“智慧大脑”需要经过当地的试验验证,通过数据积累和填喂,不断优化模型参数,最终形成本土化高适配模型,避免因“水土不服”盲目投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当然,我们茶农肯定干不了这个工作,还得依靠当地的农业科研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只有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才能抵御风险,节本增效。

也许不久的未来大家都能喝上这弥足珍贵的“明前茶”了,与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