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难当头她毅然回国,为事业终身未嫁,却于55岁跳塔自杀

  1964年12月的某天,略显冷清的灵谷寺门口,有位举止端庄的女士,从一辆出租车上走下来。她给了司机一包苹果,然后一个人走上了灵谷寺。没多久,伴随着游客的惊呼声,从灵谷塔上跳下一个身影,正是刚才的女士。之后,人们从她口袋里发现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我的死与司机无关。临死还怕连累无辜的人,这位自杀的女士究竟是谁?下面听小编细细道来。

国难当头她毅然回国,为事业终身未嫁,却于55岁跳塔自杀

  曾昭燏于1909年1月27日出生,她是曾国藩的大弟曾国潢的长曾孙女。因家世显赫,她自幼便入私塾读书,12岁考入长沙艺芳女校,20岁时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外文系,隔年转入国文系。1935年去英国留学,第二年便获得了硕士学位。之后在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馆实习,并参与了柏林地区的一些考古发掘。1938年,她在伦敦大学考古学任助教。但因中国国难当头,她放弃了已有的职业规划,毅然回到了国内。

国难当头她毅然回国,为事业终身未嫁,却于55岁跳塔自杀

  1939年初,曾昭燏任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专门设计委员,她多次奔波于川、滇一带进行调查、发掘等考古工作。同年,在她的带领下,发现了多处遗址,并获得了大量的文物资料,为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40年,她同吴金鼎合作共同进行四川彭山县东汉崖墓的考古工作。并在2年后,与人合撰了《博物馆》一书,成为中国具有开创性的博物学研究代表著作。

国难当头她毅然回国,为事业终身未嫁,却于55岁跳塔自杀

  抗日战争胜利后,她奔走于保护战时文物的活动中。全国解放前夕,她拒绝赴台,并同一些专家一起呼吁将已运送台湾的文物运回。新中国成立后,她任国立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兼历史系教授。此后,她专心进行考古研究,发表了多部关于考古的文学著作。1964年12月,由于那个特殊年代,曾昭燏也遭受到一定的打压,她身心俱疲,最终患上了抑郁症。并选择在灵谷寺跳塔自杀。一位一辈子都没结婚的女子,将自己一生的热情全部奉献给国家后,用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死后,陈寅恪为她写了悼亡诗,有两句诗这样的:“高才短命人谁惜,白壁青蝇事可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