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總和我搶媽媽,我就是討厭他。

一直在外地出差的老公打電話說,第二天可以回家了!兒子在旁邊聽著電話,擺出一副不樂意地樣子說:“我不想讓爸爸回來!回來他就該跟我搶媽媽了!”

原以為這只是孩子一時興起胡說的話,誰知道第二天老公回到家,晚上睡覺時,兒子抱著自己的枕頭,堵在臥室門口,哭著鬧著說:“我不要爸爸跟媽媽睡覺,他是來跟我搶媽媽的!”

爸爸總和我搶媽媽,我就是討厭他。

孩子這一鬧,弄得我和老公哭笑不得,其實在這看似平常的哭鬧中隱藏許多我們未知的孩子的情緒。

對於孩子來說,每一次哭鬧,都有著他們自己刻骨銘心的理由的。

那麼,孩子為何突然如此抗拒爸爸同媽媽一起睡覺呢?

爸爸的陪伴缺失

回想起兒子的日常生活中,通常是這樣的狀態:

“媽媽,快點送我上學啊,我要遲到了!”

“媽媽,陪我做作業啊,今天老師讓用樹葉做一幅畫!”

“媽媽,給我講故事啊,我聽了故事才能睡著!”

一聲聲的媽媽,從早到晚被呼喚著,一手工作一手帶娃忙得我焦頭爛額,可是爸爸呢?爸爸去哪兒了?

爸爸總和我搶媽媽,我就是討厭他。

兒子通常給爸爸打電話是這樣的。

“喂,爸爸,你在哪兒呢?”

“爸爸在工作啊!”

“工作幹嘛?”

“掙錢啊!掙了錢才能給你買好吃的!”

久而久之,在孩子心裡,爸爸就成了那個出門在外掙錢的人。而在孩子的生活中,爸爸似乎未曾被需要過。

俄狄浦斯情結

霍思燕曾曬出微博,微博內容是關於嗯哼的兩年的人生規劃,6歲買手機,8歲娶媽媽。霍思燕聽了之後表示一輩子都會很開心。

而杜江的反應則是:先過了老子這關再說。

爸爸總和我搶媽媽,我就是討厭他。

其實,孩子喊出“娶媽媽”的口號,完全是歸結為一種情結,這種情結就是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中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結”。他認為,幼兒乃至嬰兒均有性慾,並把幼兒在心理發展過程中表現出的對異性父母一方的過度依戀,對同性父母一方無意識的妒忌現象稱為“俄狄浦斯結”(或“厄勒克特拉情結”)。

自出生以來,孩子尤其是男孩兒對媽媽的渴望是非常強烈的。

作為一個弱小的生命,他全身心地依賴自己的媽媽,而這種依賴也是霸道的,他甚至認為,媽媽是屬於她一個人的,媽媽只能為他一個人服務!

爸爸總和我搶媽媽,我就是討厭他。

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突然意識到,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叫做“爸爸”的人在和他搶“媽媽”,而如果爸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愛與陪伴時,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就會更加明顯。

那麼面對孩子如此強烈地抗拒爸爸,不接受爸爸加入到母子的生活中,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01

和孩子分床睡

一般而言,在孩子3歲之前,就應該與父母分床睡了。

因為孩子到3歲左右時,已經有了最初的性別意識了。

如果長時間與父母同床睡覺,有可能助長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結”或者“厄勒克特拉情結”,甚至使孩子過於依賴父母,難以培養獨立性。

當然,對於孩子來說,在媽媽的懷抱裡睡了許久,突然要獨自一人睡覺,是很難適應的一件事。孩子甚至會認為是媽媽不要自己了。

爸爸總和我搶媽媽,我就是討厭他。

因此在最初開始分床睡的時候,媽媽一定要在睡前陪伴孩子,擁抱孩子,告訴孩子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媽媽都在旁邊的臥室,你隨時可以來找媽媽;睡前給孩子講故事或跟孩子一起看書,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做好自己入睡的心理準備。

也可以退而求其次,規定一週之內表現優秀的話,可以獲得一天晚上同爸爸媽媽一起睡覺的機會。


02

不要在孩子面前詆譭爸爸

一段萌娃苦口婆心勸爸爸的視頻,一時引起了網友熱議。

視頻中,萌娃苦口婆心的對著剛跟媽媽吵完架的爸爸說:“娶媳婦是用來疼的!你還肥還醜,除了媽媽這樣瞎了眼才找你,其他女人誰能找你?”

網友們紛紛拋出質疑:

  • 小孩子說的話可能不是真的,但是至少真的是有人讓她這麼認為的。有必要這樣潛移默化的貶低父親的家庭地位嗎?
  • 教自己的孩子貶低孩子的爸爸或媽媽是這個家庭裡最愚蠢的行為。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不經意地詆譭爸爸。比如“長大了千萬別學你爸爸,天天啥都不幹,就知道喝酒、打遊戲!”“你爸爸就是幹啥啥不成,是個大笨蛋!”

爸爸總和我搶媽媽,我就是討厭他。

當媽媽經常說爸爸這也不好、那也不好時,孩子潛意識裡也會爸爸認定為一個一事不成的大笨蛋。他就會牴觸和爸爸接觸,不喜歡成為爸爸那樣的人。

所以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詆譭對方,媽媽可以結合孩子感興趣的一方面,並且爸爸也擅長的一方面,描述爸爸的厲害之處。

比如,大部分男孩兒都喜歡拼圖等智力遊戲,而爸爸們在這方面通常有優於媽媽們的天賦,我們就可以在這一方面給孩子講述爸爸的拼圖的速度之快等優點。

爸爸總和我搶媽媽,我就是討厭他。

這樣,在孩子的眼中,爸爸就成了自己的超級英雄,他便會更希望自己成為爸爸那樣的人,也會自然而然地接受爸爸。


03

給爸爸創造與孩子互動的機會

知乎上有這麼個問題:就是有了孩子後你的生活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其中一位網友回答:

他說自己不僅不知道怎麼當爸爸,而且還不知道怎麼當丈夫了。

因為老婆不准他碰孩子,說他毛手毛腳的。

而且有大半年的時間,老婆把他堵在了另外一間屋子睡。

他說有了孩子之後都會這樣嗎?

感覺過回了單身時的生活了。

在媽媽們的心底,總是有一個不謀而合的答案,爸爸帶娃就是一場噩夢。因為心底的這個執念,我們甚至都不願意給爸爸們一個帶娃的機會,只是把他們拒之門外。

寧波俞女士的做法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典範。

她的兒子上幼兒園託班,女兒一歲半不到。為了和老公一起照看孩子,她制定了一張詳細的“分工表”。

爸爸總和我搶媽媽,我就是討厭他。

對爸爸媽媽的帶娃工作進行了明確分工,爸爸也就很自然的加入到了育兒中去。

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嘗試做好爸爸和媽媽的帶娃分工。比如早上媽媽負責寶寶起床穿衣服洗涑,爸爸負責準備早餐;睡前故事,媽媽來講,爸爸來表演等等。

帶娃本是一件勞神費力的事情,但同時又是對孩子植入父母點滴的愛的過程。

我們要上得了廳堂,又要下得了廚房。我們要養的了娃,還要賺錢養家,還得貌美如花!我們都這麼忙了?讓爸爸閒著豈不是天理難容!

爸爸總和我搶媽媽,我就是討厭他。

所以帶娃的事就不要捆在我們自己身上了,給“甩手掌櫃”式的爸爸分擔一些,我們也可以多一些時間留給自己,何樂而不為呢?

正所謂,給自己一些自由,讓孩子折騰爸爸去吧!

家庭是父親的國家,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

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媽媽都不缺席!

媽媽溫柔感性,能夠360度無死角地關注孩子的生活細節,讓孩子用一顆柔軟的心去感受世界。爸爸剛強理性,可以在智力、體能活動上更好地陪伴孩子,更好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爸爸總和我搶媽媽,我就是討厭他。

有了爸爸媽媽的共同參與,孩子也會順利走出“俄狄浦斯情結”的困境,正確地看待爸爸媽媽的愛情,避免孩子成人後誤入婚姻的歧途。

爸爸總和我搶媽媽,我就是討厭他。

願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父母攜手共進,不離不棄,並肩作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