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吉林東依蘭崗上的輕工城

吉林市最早的大規模輕工業生產可以追溯到始建於1914年(民國三年)的吉林市火柴廠,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但輕工業作為我市的傳統支柱產業,還要從松花江畔哈達灣的東依蘭崗說起。

吉林市哈達灣依蘭崗這個老地名起源大概有這樣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離吉林烏拉不遠,住著九戶滿族人,因為人口少,住在城邊,為防止外敵,這九戶人家的男女老幼,全員出動,在部落外至沿江的渡口處,就地取材修建了一條城堡,這個部落的做法啟發了其他相臨近的兩個部落,也都各自修建起來自己的城堡,三個部落的城堡形成一條兼顧的防禦工事,後來三個部落的後代經過歷年不斷加固加高,形成了三個高崗,在滿語中,三為依蘭,於是便叫做依蘭崗。另一種說法是“依蘭”是滿語詞的音譯(既然是音譯,就有可能使用同音或諧音的不同漢字),是數詞“三”。“崗”是漢語,表地形地貌。依蘭崗為東西走向土崗,形似臥龍。依蘭崗是從哪裡開始數起是第三道崗的意思,至於從哪裡數起,似乎難於考證了。

根據《昌邑區志》記載,上世紀初在今天中興街的沿途,一片荒原中只有東依蘭崗人煙略稠。乾隆年間,吉林將軍衙門銀庫主事常三看中此地,在依蘭崗東端建有青磚瓦房的四合院住宅。以此為根基,周圍聚居了一些滿族人家。依蘭崗分為東、西依蘭崗。今天以昌邑區政府為中心,松江大橋到通江街之間的中興街兩側為“東依蘭崗”。以綠地國際花都、盧瓦爾小鎮為中心沿霧凇中路兩側為“西依蘭崗”。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依蘭崗的地理位置被日本人看重。1932年在東依蘭崗南側建起了吉林市歷史上第一個飛機場哈達灣機場,1940年在東依蘭崗北側建立了滿洲特殊製紙株式會社吉林工廠(今吉林晨鳴紙業的前身),成為日本侵略者掠奪中國資源,壓榨人民血汗的基地。

從1940年建造紙廠開始算起,東依蘭崗經過近一個多甲子的發展,到21世紀初,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輕工城”。這裡聚集著以吉林造紙廠為代表等十餘家輕工生產企業,以中國輕工業部吉林設計院(今吉林省吉林輕工業設計院)為代表的行業科研設計院所,以吉林省輕工業學校(今併入東北電力大學)等為代表的行業院校,以吉林市輕工批發商場等為代表的輕工商品集散地,屹立起了一座名副其實的“輕工業之城”。

老吉林東依蘭崗上的輕工城

隨著吉林哈達灣老工業區通過異地搬遷改造,東依蘭崗早已涅槃重生,舊貌換新然。“十二五”時期,吉林造紙廠整體搬遷到吉林市金珠工業園區,吉林市衛生紙廠等十餘家市屬輕工企業全部拆除改建住宅小區,吉林省吉林輕工業設計院搬遷到豐滿區江南的南山街,吉林省輕工業學校搬遷到船營區長春路的東北電力大學。如今,老吉林城東依蘭崗的原貌早已蕩然無存,只剩下“東蘭路”美食一條街、“東蘭衚衕”等地名作為歷史遺存保留下來。

老吉林東依蘭崗上的輕工城

本文為吉林輕苑原創文章,其他自媒體轉發需經作者同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