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上,有十余座大型水库,它们改变了这条大河的命运!

人类在开发利用河流的过程中,

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进步,

同时也遭到了报复。

人类试图通过“进步”的技术,

一劳永逸地驯服河流。

水库与大坝约束住河流,

减少了洪水,带来了电力,

却由此导致了前所未有的河流危机。

比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

修建在这条河上的水库的库容,

是其径流量的4.7倍。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

导致科罗拉多河尾闾断流、

河床萎缩、湿地退化,

野生动物失去生存条件。

在黄河上,有十余座大型水库,

它们同样改变了这条大河的命运。

河流自身是有生命的,

“它的核心是水,命脉是流动,

作为生命整体有其内在目的性。”

要看到河流的命运变迁,

并不需要等到遥远的未来。


在黄河上,有十余座大型水库,它们改变了这条大河的命运!

刘家峡水电站

1964年春天,刘家峡水电站破土动工;1969年4月,第一台机组开始发电;1974年底,刘家峡水电站竣工。这座水电站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境内,距离兰州市80千米,是中国最大的水电站之一。

在黄河上,有十余座大型水库,它们改变了这条大河的命运!

巴家咀水库一角。

1952年10月,毛泽东视察黄河时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黄河水利委员多次委派专家考察,于1956年正式向国务院提交了巴家咀建库计划。巴家咀水库是黄委会为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和减少入黄泥沙,专门建设的一个水土保持试验坝。


在黄河上,有十余座大型水库,它们改变了这条大河的命运!

盐锅峡水电站

位于刘家峡水电站东30千米。盐锅峡水电站1958年9月动工,1961年11月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是黄河干流上最早建成的以发电为主,兼有灌溉功能的水利枢纽工程,以工期短、造价低、效益高而闻名。


在黄河上,有十余座大型水库,它们改变了这条大河的命运!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

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以前,这里采取的是一种古老的水利灌溉技术——“无坝引水”。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结束了宁夏平原两千多年来无坝引水灌溉的历史,扩大了灌溉面积,使这里成为全国稳产、高产的商品粮基地。


在黄河上,有十余座大型水库,它们改变了这条大河的命运!

三门峡大坝是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坝。

这座大坝之所以建在三门峡峡谷,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三门峡峡谷是黄河中游河道较狭窄的河段;二、这里属花岗岩石质峡谷,地质条件优越;三、此地控制流域面积大,能最大程度减轻下游水害。三门峡大坝1957年开工建设,1961年建成。


在黄河上,有十余座大型水库,它们改变了这条大河的命运!

小浪底水库原坝址。

1954年,国家开始编制黄河综合规划,选定三门峡为一期工程,小浪底为三门峡以下一系列梯级电站之一,属远期开发工程。三门峡大坝是中国委托苏联专家设计的,当时,中外专家对黄河的泥沙问题认识不足,在设计时只求坝高库容大,忽视了泥沙淤积问题,致使库区泥沙淤积严重,计划中的小浪底工程也随之搁浅。


在黄河上,有十余座大型水库,它们改变了这条大河的命运!

小浪底水库一角。

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八五”期间开工兴建。小浪底工程由拦河大坝、泄洪排沙灌溉和发电设施系统等三部分组成,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也是国内仅次于长江三峡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在世界范围内,小浪底工程也是一个难度极大的世界级工程。小浪底工程于2001年年底竣工。


在黄河上,有十余座大型水库,它们改变了这条大河的命运!

郑州保合寨控导工程。

黄河“害在下游”,据历史记载,解放前的两千多年中,黄河决口达1500多次,重大改道有26次。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控导工程就是其中一项。控导工程可以约束主流摆动范围、护滩保堤、引导主流沿设计治导线下泄。


在黄河上,有十余座大型水库,它们改变了这条大河的命运!

高标准防护大堤。

2002年国家在黄河下游全面启动“标准化堤防建设”,河南省郑州至开封159千米的黄河堤防被列为首期项目。标准化防护大堤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堤顶宽12米,同时淤筑100米宽的淤背区;二、堤顶道路宽6米,全部硬化,符合三级公路标准,沿堤每10千米修建一条与地方公路相连接的防汛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