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設計:培養好習慣的最佳方法

讀書提升認知,知識改變命運

行為設計:培養好習慣的最佳方法


01

改變是一個痛苦的過程,要持續改變更是難上加難,而意志力是有限的,單靠它顯然行不通。

你得建立一個支持系統,保證行為的持續改變。

行為設計大師 B.J. Fogg 說不依賴意志力,讓行為持續改變有且只有兩種方法:

1.從小起步;2.改變環境。

除此之外,沒有第三種方式。

有人說不改變是因為決心不夠大,但決心或者意志力就像菩薩顯靈一樣不靠譜。

今天做事有意志力,不能保證明天還有同樣的意志力;這個月決心很大,下個月可能就懈怠了。

想想你年初制訂的那些“宏偉”計劃,到年底有幾個實現了呢?

當初你的決心大得感天動地,前兩天的意志力也如聖雄甘地般堅韌,可是很快就沒有後續了。

所以,菩薩不能一直保佑你,意志力也不可能時時都很強勁,真正有效的持續改變要依靠系統化的方法,第一種是從小起步。

這裡的“小”是從很小的行為開始。

這個小的行為非常容易做,幾乎不需要付出什麼時間和精力,做起來也沒有痛苦感。

它是一個漸進的、持續改變的過程。

因為特別容易完成,所以也就沒有壓力,完成後還有小小的成就感。

如果你能在完成這個很小的行為中感到成功的喜悅,你就會持續地做出更多相同的行為,你也就有更大的進步。

以上內容來自我們今天要分享的新書《直面不確定性:如何從危機中獲益》

這本書的名字雖然是直面不確定性,但書中也介紹了大量關於如何改變行為的知識,我們也圍繞這兩部分內容進行分享。

行為設計:培養好習慣的最佳方法


02

如上面提到的,如果你使用了正確的從小起步方式,並能讓你完成這些小行為有成就感,你就走在了實現大改變的正確道路上。

為了更清晰地理解,作者把從小起步分為兩類:微小版;多米諾

1.微小版

微小版是最終目標行為的迷你簡化版本。

假如最終目標是每天走30分鐘,那微小版就是每天走2分鐘。行為是一樣的,只是需要付出的資源比原來少了很多。

一些微小版的例子:做一個俯臥撐;看一頁書;提前5分鐘上床

每個行為都是你想要完成目標行為的縮小版本。


2.多米諾

行為一般都不會單獨發生,是關聯的序列,改變一個行為,其他的相關行為也會跟著改變。

這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前面的倒下,會打翻後面的一個,讓後面的行為持續發生。

假設,你的目標行為是邀請鄰居參加你的跑步俱樂部,這對不願運動的鄰居來說有點難。

你可以先邀請她參加一次俱樂部篝火晚會,在篝火晚會中,她獲得了快樂或者找到了一起跑步的同伴,能讓她加入俱樂部變得容易。

還有一些多米諾的例子:倒一杯水放到辦公桌上;看好了先加到購物車;看一段健身視頻

這都有可能引起後續行為的發生。

當你期望後面大的目標骨牌倒下,請先嚐試推倒前面的第一張小骨牌。


微小版和多米諾哪種更好呢?

這取決於你想完成的目標行為。

一些行為能容易地簡化為微小的版本,有一些可能無法簡化縮小,那就需要使用多米諾,甚至在很多情況下,你可以將兩種方法混合使用。

思考:怎樣堅持每天走路30分鐘?

你可以將30分鐘簡化為5分鐘(微小版),先從這個5分鐘的微小版開始。

或者你先想辦法打倒第一張骨牌,比如一到家就穿上跑步鞋(多米諾)。

這兩種可能都有用,你可以不斷嘗試做出選擇或者搭配在一起使用。

行為設計:培養好習慣的最佳方法


03

除了從小起步外,想要改變行為,還有第二種方式:改變環境

人類喜歡確定性,認為自己做出的行為都是自我意識支配的。這並不正確,我們的行為更多是受環境影響而發生的。

但是,你不能為了戒掉手機上癮就到深山生活,這對大多數人來說都不現實。

如何在真實的工作生活中幫助人們改變環境從而改變你的行為?

作者將影響我們的外界環境分為了三類:

可利用的工具和資源;我們身邊的人;我們對事物的認知。

每一類在持續改變的過程中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第一類:改變可利用的工具和資源。

你可以通過改變你周邊的工具和資源來實現改變環境。

例如,如果你想少坐一點,你可以買一個站立式辦公桌,這樣你就必須離開椅子才能工作。

用改變可用工具這個方式,讓你實現了在工作時間少坐的這個行為改變。

再比如說,把讓你上癮的手機APP刪除,這也是一種通過改變工具實現行為改變的不錯方式。


第二類:改變人際圈。

你可以通過改變人際圈來改變行為。

離開那些影響你形成壞習慣的朋友,去結交擁有你嚮往的生活的新朋友。

比如你加入了夜跑俱樂部,你跟會員們一起運動健身,吃得更有營養、更健康。

結交新朋友比切斷老朋友相對容易,所以這是讓你持續改變的一個有力措施。

你天天跟一群積極上進的朋友在一起,就會受到影響,開始追求上進。

所以,想要持續改變,就要主動去結交有好習慣的新朋友。

行為設計:培養好習慣的最佳方法


04

第三類:改變對事物的認知

現在有這樣的一個情境:你想在旅行時吃到健康的符合口味的食物。

這很難實現,因為飛機上和很多機場裡提供的食物大多不怎麼健康。

但如果你在智能手機中安裝了一款APP,它知道你喜歡吃什麼。

當你下了飛機準備轉機時,這個APP提醒你候機廳有一家餐館符合我的口味,也很健康,你就可以馬上去那裡飽餐一頓。

這個APP沒有改變你的物理環境,但它卻改變了你的認知並影響了你對周圍環境的反應。


總結一下,意志力並不可靠,決心也時有時無,想要發生改變,依賴它們是不能持久的。

你需要集中力量解決如何幫助自己或他人從小起步,並且對環境做出實際的改變。

這兩種方法可以結合起來使用,會產生一種相互催化效應:

當你從小起步時,會逐漸適應環境;你從小起步就能獲得小成功,小成功促進想要的大改變,包括改變所處的環境。

同時,有效的環境改變可以讓好行為更容易發生,即從小起步;也可以讓壞行為更難發生;或者兩者兼而有之。

行為設計:培養好習慣的最佳方法


05

約翰·列儂說:“所有事到最後都會是好事。如果還不是,那它還沒到最後。”

直面不確定性,做不焦慮的理性樂觀派,是未來10年最具競爭力的優勢。

巴菲特說:能力圈範圍的大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圈範圍。

想要在不確定性中獲益,你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界定:明確你自己的能力圈邊界。

你的能力圈邊界,就是你擁有的專業知識、思維模式和將各種知識通過排列組合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二,堅守:只在能力圈內做事。

界定了能力圈後,就要堅守能力圈邊界,在能力圈內行事。

堅持能力圈原則,你最需要的是抵擋住追逐眼前利益和跨出能力圈的誘惑。

第三,擴大:能力提升,邊界自然擴大。

堅守能力圈並不是說我們不會改變它,待時機成熟時,我們也會擴大它的邊界。

巴菲特以前說他不投科技企業,因為他看不懂。但在2011年,巴菲特卻買入107億美元 IBM 股票,這就是他不斷擴大能力圈而做出的決策。

那麼何時該擴大能力圈,如何擴大能力圈呢?

在確定能力圈邊界時已經有了答案,這就是:

當你的專業知識、思維模式和這些知識組塊的能力提高到了一個新階段時,你的能力圈自然就變大了。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分享的主要內容,除此之外,這本書中還有許多其它精彩知識的講解,包括:如何高效學習、入門和精進,如何進行高效決策,如何學會系統思考、舉一反三等等。

如果感興趣,也推薦你繼續閱讀這本書。

關注 每個思想,都會發光!讀書提升認知,知識改變命運!


行為設計:培養好習慣的最佳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