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打了三年,值嗎?

1950年6月,在中國準備發動解放臺灣戰役的關鍵時期,金日成和斯大林瞞著毛澤東要密謀發動對南朝鮮的戰爭。此舉對中國產生了巨大影響,一方面,美國第七艦隊進駐臺灣海峽,中國解放臺灣的進程被打斷,解放臺灣希望渺茫。另一方面,待斯大林同意金日成對南朝鮮發動攻勢後,金日成才將這個消息向毛澤東進行了通報,毛必須對此作出肯定答覆,否則剛剛結成的中蘇同盟就有破裂的危險,也會讓北朝鮮產生不滿情緒。

戰事一開始進行的非常順利,6月發動戰爭,到8月中旬,北朝鮮已經佔領了90%的土地,將南朝鮮軍隊趕到了最南邊。但是,戰事進展越順利,問題出現得越快。隨著北朝鮮軍隊的推進,後方大本營出現了對前方軍隊指揮不力的情況,甚至有的北朝鮮軍隊和指揮系統失去了聯繫。蘇聯顧問不止一次的想斯大林抱怨北朝鮮指揮系統跟不上軍隊的前進速度。另外,在朝鮮戰爭開始之初,毛澤東就提醒金日成要小心美軍在仁川等北朝鮮軍隊的後方地點登陸,但金日成並沒有聽進去,急切地要吧南朝鮮軍隊全部消滅。

9月15日,麥克阿瑟指揮軍隊在仁川登陸,從北朝鮮後方突襲。此舉將北朝鮮軍隊攔腰截斷,北朝鮮一敗塗地,很快撤退到三八線以北。而麥克阿瑟指揮的聯合國軍在徵得杜魯門的同意後,繼續向三八線以北推進,誓要將共產主義逐出朝鮮半島。此時,中國出兵就刻不容緩了。

朝鮮戰爭打了三年,值嗎?

美軍仁川登陸

其實,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毛澤東就想派軍隊進入朝鮮協助作戰,但是,金日成認為戰爭會很快結束,斯大林也沒有同意中國軍隊進入朝鮮的要求,此事作罷。在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以後,金日成急忙飛往莫斯科和北京,要求得到援助,主要是蘇聯的空軍援助和中國的地面部隊援助。但這時中共黨內的風向有所變化,一些領導人不想派軍隊去支援朝鮮,是在毛澤東的堅決要求下,才統一了中共黨內的認識,決定派出志願軍援助朝鮮。在中國軍隊出發前夕,得知蘇聯空軍不能進入朝鮮進行空中支援後,毛的決定也沒有改變。

中國軍隊進入朝鮮之後,經過第一次、第二次戰役,到1950年末,將戰局穩定在了三八線附近。1951年1月,聯合國以壓倒多數通過了一份要求停火撤軍,然後進行談判的提案。美國同意了提案,是因為美國相信中國不會同意該提案,果不其然,中國拒絕先停火後談判,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這個問題引起了很大爭論,沈志華教授認為,中國拒絕該提案,錯過一次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大好機會,此後,中國被聯合國譴責為侵略者,導致了中國國際關係的惡化。那麼,中國拒絕停火提案,朝鮮戰爭又打了兩年多,值得嗎?

朝鮮戰爭打了三年,值嗎?

朝鮮戰爭期間瑪麗蓮夢露勞軍

我認為,朝鮮戰爭應該繼續打下去。首先,美國並沒有想要停火的意思,雖然沒有同意了停火提案,那是因為美國相信中國不會同意,在美國看來,朝鮮戰爭是蘇聯的陰謀,想要謀求在遠東的霸權。如果同意停火,就會損害美國在遠東的利益,損害在盟友中的形象。其次,中國抗美援朝不僅僅是因為朝鮮問題,還有臺灣問題,此時美國第七艦隊在臺灣海峽遊弋,嚴重損害了中國主權,阻礙了中國解放臺灣,中國希望朝鮮戰爭能對解放臺灣有所幫助。再次,金日成和李承晚也不願意停火,他們都想借此機會實現統一朝鮮的大業。最後,蘇聯在同中國簽訂了同盟條約之後,失去了遠東的不凍港,這是一個很大的損失,斯大林想要從朝鮮身上彌補這些損失。同時,將美國拖在戰爭中也有利於蘇聯在歐洲的冷戰史中獲得有利地位。所以,可以說在當時,雖然戰況初步穩定下來,但沒有一方希望實現停火。即使半年後即1951年6月停戰談判開始,也是打打停停,各方之間矛盾重重,很難結束戰爭。直到美蘇雙方換了領導人之後,停戰談判進程才加快並最終在1953年7月正式簽訂《朝鮮停戰協定》。

朝鮮戰爭打了三年,值嗎?

簽署停戰協定

關於朝鮮戰爭的書籍浩如煙海,筆者在這裡僅僅做了一個非常簡短的介紹,問題都沒有說清楚,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搜一下沈志華教授的《毛澤東、斯大林和朝鮮戰爭》,王樹增的《遠東朝鮮戰爭》等書籍來讀一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