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女人, 請關注自己的情緒!


導 言

文人墨客曾用“女人是水做的”來形容女性脆弱,容易傷感,而用“男兒有淚不輕彈”來表達男性的錚錚鐵骨。

男女之間真的存在這麼大的心理差別嗎?

的確,就連科學家也承認,女性在社會角色以及內分泌等方面的特點,決定了女性更容易發生情緒波動,出現情緒障礙,如抑鬱症、焦慮症等,也容易因為精神和心理因素誘發軀體疾病或患上功能失調性疾病。

當女性遭受心理壓力、遇到煩惱時,精神上的痛苦常常以疾病的形式表現出來,而當身體患上疾病時,又會加重心理負擔。若情緒問題和身體疾病得不到及時解除,必然影響女性的健康,而且有可能影響家人和親友的生活。

以下是女性朋友常常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及醫生提供的分析和對策:


1、經前期脾氣越來越壞

王女士今年36歲,在公司裡做主管。半年來,每次月經來潮前的一個星期,她工作上總覺得力不從心,不像以前那樣情緒飽滿,遇到問題也容易猶豫不決,因此心情不好,常常感到焦慮和抑鬱。在家裡,王女士特別容易發脾氣,有時還是無緣無故的,弄得丈夫莫名其妙。每次來月經前的2-3天,她入睡困難,即使睡著了也不踏實,白天強打精神去上班,但難以集中精神,眼圈黑黑的,而且,還會出現乳房漲痛和下腹部不適。月經開始以後,以上一系列症狀才煙消雲散,於是,她又變得精神飽滿、脾氣平和起來。

王女士這種情況,就是“經前期綜合徵”

經前期綜合徵是週期性發作於月經週期的後半期,伴有身體、精神、行為改變的症候群,最多見於30至40歲的育齡婦女,其嚴重程度因人而異,可能影響家庭和社會生活。

2%-10%的經前期綜合徵患者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需要給予治療,這部分病人又稱為經前心境惡劣障礙,

發病因素可能涉及卵巢激素、腦神經遞質、前列腺素、維生素B6缺乏等。典型的經前心境惡劣障礙症狀常在經前一週開始,逐漸加重,至月經前最後2-3天最為嚴重,一般在月經開始後消失,有些病人症狀持續時間較長,一直延續到月經開始後的3-4天才完全消失。還有少數病例月經週期中存在兩個不相連接的嚴重症狀期,一是在排卵前後,然後經歷一段無症狀期,於月經前一週再出現症狀。

此類患者應選擇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飲食,限制鹽和咖啡的攝入,適當增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此外,要調整心情,與朋友和家人溝通,取得理解和寬容,協助調整經前的家庭活動,減少環境刺激。

如症狀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則應就診。醫師將根據病人的症狀和精神社會學特點,設計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包括情感支持和行為訓練,以及一些必要的藥物。

身為女人, 請關注自己的情緒!

2、更年期心裡特別煩

李女士今年46歲,月經原本很規律,近1年多以來,2-3個月才來一次月經,月經量也比原來明顯少了。最近半年來,李女士怕熱,每天無緣無故出汗10餘次,夜間會熱醒,經常凌晨3點多醒來,再不能入睡,而且,她心情極為低落,對過去熱心的事情不再感興趣,整日昏昏沉沉、疲乏無力,精力難以集中,常有生不如死的念頭,厭惡性生活。

李女士這種情況,是患了“更年期綜合徵”。

更年期,一般開始於45歲左右,卵巢功能衰退是引起更年期症狀的主要原因。雌激素分泌減少的速度越快,症狀越重。如果育齡婦女接受全子宮和雙附件切除手術,更年期症狀更嚴重。更年期症狀的發生及其嚴重程度還與體質、健康狀況、社會環境以及精神神經因素等密切相關。

女性在卵巢激素波動較大之時,容易出現

情緒障礙,如青春期、妊娠期、產後、圍絕經期。接近50%的更年期婦女有煩躁、易怒、抑鬱、焦慮、疑心、愛哭、易激惹、心慌、頭暈、頭痛、皮膚癢等精神神經症狀。約40%的更年期婦女會出現抑鬱症狀,但其中僅有8%的人接受了抗抑鬱治療。50%的更年期婦女感到焦慮,13%的人自我評價非常低。這些症狀與經濟收入的高低、婚姻是否穩定、是否絕經和是否採取治療措施密切相關。隨著絕經時間延長,還可能出現老年性陰道炎、泌尿系統感染、性生活困難和骨質疏鬆症。

身為女人, 請關注自己的情緒!

更年期雌激素替代治療是最有效的緩解更年期症狀的方法,此療法可以改善由於潮熱、出汗引起的輕度情緒問題。

但是,對伴有明顯的抑鬱症狀的更年期婦女,僅靠雌激素替代治療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情緒問題與潮熱、出汗無關,或進行雌激素替代治療後情緒問題仍然沒有改善,或抑鬱症狀嚴重,則需要抗抑鬱治療


3、越緊張月經越沒規律

劉小姐,17歲,即將參加高考。最近半年來,月經無規律,經血時多時少,淋漓不淨,血色素只有9g/dl。盆腔B超未發現異常。

張女士,已婚,32歲,近1年來沒采取避孕措施,想要孩子,但一直沒有懷孕。她原本月經很規律,但自從打算懷孕,月經就失去了規律,常常30-40天才來潮。雌激素就像肥料對於土壤一樣,讓子宮內膜滋潤和肥沃,孕激素則讓這塊土地結實又富有彈性,做好受精卵在這兒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的準備。

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育齡期的女性,一般每月排出一個卵子。絕大多數情況下,卵子沒有受孕,做好受孕準備的子宮內膜則脫落,造成出血,這就是月經來潮。

如此周密的卵巢週期,需要“上級”的精密調控。垂體是卵巢的“上級”,它通過分泌促性腺激素來調節卵巢功能。垂體還有“上級”,那就是下丘腦,下丘腦還得受大腦皮層的指揮。

這一層層的關係,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情緒可以明顯影響卵巢週期;過度節食和減肥的女性,很容易出現閉經;焦慮和抑鬱會導致卵巢功能失調、排卵不規律、激素分泌不平衡,從而出現閉經或淋漓不斷的出血。

若出現淋漓不淨的出血或閉經,除不要過度焦慮之外,一定要到婦產科就診。

身為女人, 請關注自己的情緒!

4、心理因素可能導致慢性盆腔痛

心裡懊惱肚子疼28歲的吳女士曾有過婚前性行為,人流後患過急性盆腔炎,現已結婚兩年有餘。兩年多來,她反覆感到盆腔疼痛,時輕時重,但與月經來潮無關。她在多家醫院多次就診和檢查,醫生均未發現異常,用過多種抗生素和中藥,效果均不明顯,因而十分苦惱。

慢性和反覆發生的盆腔疼痛,如果經客觀檢查不能提示病理情況,應該考慮為心理因素所導致。吳女士的症狀可能是由既往疾病造成的心理壓力導致,因此,她應到心理科就醫,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適當的精神藥物。

身為女人, 請關注自己的情緒!

相 關 鏈 接

在心理疾病中,女性抑鬱症的患病率普遍高於男性,目前,全世界女性抑鬱症患者的數量約為男性抑鬱症患者數量的兩倍。

女性的高危階段有:青春期、青年期、妊娠期、分娩後、圍絕經期、老年期。常見於女性的抑鬱性障礙有:產後抑鬱;經前期綜合徵,經前期緊張綜合徵;子宮、乳房切除後抑鬱症;更年期抑鬱症;圍絕經期抑鬱症。

女性在社會角色以及內分泌等方面的特點,決定了女性更容易發生情緒波動,也容易因為精神和心理因素誘發軀體疾病或患上功能失調性疾病。

(文章已發表於中國醫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