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有时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是谁?从哪来?要到哪去?

相信很多人有时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是谁?从哪来?要到哪去?


涧上春秋来自陶子树下00:0003:57

“你是谁?你从哪来?你要到哪去?”


相信很多人有时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是谁?从哪来?要到哪去?


温国公司马光先生尊鉴:


偶像您好,见信如晤。


这几个月,人间发生了一些大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麻烦。这段时间待在家里,基本上没有读太多小说和文艺类书籍,除了读读您的《资治通鉴》和一些历史,剩下时间就是吃饭、睡觉、干活、发呆、晒太阳。我也一直都比较喜欢古历史、古文化、古器物,喜欢被岁月洗礼过的旧物、城邦和智慧。细读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


最近,我把中国历史年表手写整理了一遍,从夏、商、东周、西周、秦朝统一,到西汉、东汉、魏蜀吴三国,到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北周,再到隋、唐、五代十国,再到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最后一直到1912年宣统皇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灭亡,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


虽然仅仅是很粗略的整理,却着实费了一番功夫,越了解历史,越发现自己的渺小与无知,甚至是人类的渺小与无知,也越佩服您做事的专注用功和做学问的严谨态度。


您在北宋士大夫大多都纳妾蓄妓的富裕生活里,极为罕见的不纳妾、不储妓,婚后三十年余,和妻子也没有生育,您在九百多年前就已经冲破传统观念的框架,打算做一个丁克家庭。您始终坚持“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始终保持“衣取蔽寒,食取充腹”的生活状态,时常救济生活艰难的穷苦百姓。您在告诫养子和后代继承俭朴家风的家书里,一句警示名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历经后世千年,在每个中国人的家庭,经久不衰,不绝于耳。


您一辈子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严谨、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您一辈子粗茶淡饭,不要钱、不要命、不要情趣、不要女人,用时十五年,在六十六岁的高龄将近400万字的《资治通鉴》全部修完。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迄五代末年宋太祖赵匡胤灭后周,

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刀光剑影,狼烟滚滚,烽火燎原。人生苦短,世事沧桑,是是非非,号为信史。


相信很多人有时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是谁?从哪来?要到哪去?


在思想上,您主张节流,您的老对手王安石主张开源,总因为彼此政见不同,在一些问题上进行激烈争辩,您上台后逐渐废除老对手的变法,王安石的心在滴血。


再后来,您不问政事,不问家事,您爱您所爱,行您所行,您不分南北,无问西东。可是一千年后,世人在脑海中对您的印象和评价就剩下简单的五个字“司马光砸缸”在高空盘旋消逝。


后代统治者和管理者对您的这本书评价很高,都用于开拓疆土,治国理政。宋元之际史学家胡三省给您《资治通鉴》的注本应该是比较权威的版本了,他评价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当然,我觉得对于普通人来说,一样可以读,一样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经营事业的方向和生存法则。


我从历史中,深知历经了几千年多少朝代,人性依然始终不变。

自古至今,尽管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环境形态,诸如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民族、思想、宗教、意识形态、道德、风俗等,不断在发生改变,但唯有人性人性中的恶、贪婪、侵略、冒险、权力、情欲从未消减。


我开始明白,无论读多少书,行多少路,恋多少爱,人类每个人的人性在这短短的几十年人生中不太可能会化茧成蝶,依然会食古不化循规蹈矩。色与空,灵与欲,生与死,幻灭与涅槃,人总是会在这所有的二元对立中痛苦和挣扎。富贵无常,人生如梦。


相信很多人有时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是谁?从哪来?要到哪去?


在读您这本大作的过程中,我又想到大家都会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时代,我们不是应该更多探索科技、智慧生活、展望未来吗?为什么还要去了解距离我们如今几千年前的历史呢?您在写《资治通鉴》的时候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吗?


我想了想,其实也很简单,可能就是门口保安大哥这段时间都会问的那三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你是谁?你从哪来?你要到哪去?”


拿个人来说,我们每个人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未来的参与者,未来想要到哪里去,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取决于当下我们如何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过去,就会明白自己的性格、优缺点、兴趣爱好,明白自己当下的能力和天花板在哪,才能更好的知道自己去向何方,以及制定未来人生目标和方向。


拿工作来说,首先了解自己公司产品的定位和宣传点,追溯产品1.0、2.0到3.0以及各个迭代版本的功能改进和Bug修复,思考这过程中逐渐稳定下来的我们的用户和客户是谁,受众群体是谁,才能根据用户属性、地域分布和消费习惯来制定更精准的营销策略、增长裂变和占有市场,会更容易获取新用户和老用户复购。就像我看到阏与之战,廉颇都觉得这仗没法打,但赵奢“告之不被,示之不能”,出奇制胜打赢十万秦军,正如“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拿恋爱来说,就是在一起前,比如女孩想清楚自己喜欢小鲜肉,还是喜欢成熟大叔,还是喜欢阳光宅男,究竟要对方的颜值,还是要对方的才华,还是更看重对方的潜力。在一起后,究竟希望对方更会赚钱,还是希望对方更会煲汤,还是更会心疼自己,究竟是为了和对方谈个开心的恋爱,还是奔着和对方长相厮守。然后,追溯自己过往的恋爱经历,才能更好地调整相处模式和沟通方式,让自己变得更好一点,未来的自己会更开心一点,得到的爱更多一点,眼泪流的更少一点,未来手上的钻戒更大一点。


所以,要了解现代中国为什么是如今这个样子,今天的自己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就要追溯几千年的文明,了解它生长的环境和发展的脉络。好比遇到一个姑娘,感叹好奇人家怎么会生的如此性格温柔、知书达理、优雅美丽、浪漫有趣,就不仅仅是她看了几本书那么简单,而是回看她的出生、她的父母、她的家庭、她的童年、她的成长轨迹等。


以上是晚辈的简单理解,您觉得我说的对吗?


相信很多人有时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是谁?从哪来?要到哪去?


当然,您当初写这本《资治通鉴》,也不是让大家求仙问道,不是简单的寻根问祖,不是让我们了解几句往圣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或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不是让我们知道几个八卦,知道司马懿和杨修到底什么关系,司马迁为什么自宫后还能忍辱负重写出《史记》流芳千百年姓名永流传,杨贵妃到底有没有给安禄山洗过澡等等。


本身来说,就是让大家从您笔下历朝历代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去明白历史和文化的真正作用,是帮助我们通过过去看到未来,是古为今用,是获得眼界和智慧,是去站在更高的地方看清今天的问题,解决今天的局限和难题。


宋神宗在《资治通鉴》御制序说:“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切磋)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吉凶、善恶各种现象)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敎,断之以邪正,要之於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

用今天的话说,您这本书就是体量足够大的历史大数据,海量的朝代数据规模,丰富的帝王将相模型,足够齐备的往圣绝学虚拟化。“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如今拿来溯源求本,用来“畜德”,用来让晚辈们提高自己的智慧和修养,我觉得足够了。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陶子树下拜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